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其它教育

第四节 其它教育


一、职工教育
  1983年以前,职工教育由工会负责组织、领导。农闲季节组织各单位建立各种形式的学习班或夜校,提高职工的技术水平与文化素养。
  “文革”前,各单位除举办各种形式的训练班,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文化外,还采取外送学习的方式培训政工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文革”期间,职工文化技术教育,处于停滞状态。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特别是1981年2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后,在各级党政组织的重视关怀下,职工教育又出现了振兴的好势头。农场成立了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下设职工教育办公室。1983年,职教办划归教育中心领导。这期间,农场机关,修造厂,汽车队及大部分生产队都相继办起了夜校,其中农场机关,修造厂、面粉加工厂和二分场第七生产队等单位的夜校办得较好。
  1982年底,场直地区与一,二,三分场均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双补”脱产学习班,参加人数200人,各单位举办为期不等的各类夜校15个,入学人数300人。因为教学人员大多是兼职或临时代课,为了在短期内提高职工的文化水平,教育科专门指定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了《职工业余初中语文》课本1一一4册,收集了近百篇课文,并附有教案习题参考答案,供教学人员参考。
  1983年7月,管局教育处职教办,对全管局“双补”对象进行了验收考核,我场有399人参加,两科(语文、数学)达到及格以上成绩的有252人,占应试人数的39%,单科达到及格以上成绩可发给合格证的有234人,占应试人数的36%,两项合计合格人数为486人,为应试人数的75%。
  此期间,还通过举办各种培训班和外送代培、进修等方式,培训了一大批政工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
  二、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由妇联组织领导。“文革”以前,农场,各分场及绝大部分生产队均办有常年或季节性托儿所。当时虽然条件比较艰苦,但农场党委和各单位领导对托儿所的工作均较关心,在生活、用房、设备等方面给予从优照顾,保教人员虽大部分未经过专业培训,但工作责任心都较强。
  “文革”期间,幼教工作仍有一定发展,托儿所、幼儿园,学前班的数量均有所增加,另外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充实了保教队伍,使幼教工作质量亦有一定的提高.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各级党政领导对幼儿教育普遍重视,在配备,充实幼教领导班子。培训,调整幼教队伍,维修扩建房舍,增加教学设备、活动场所与文体器材,改善食宿条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1978年秋,农场投资135,258.89元,为场直幼儿园新建了637平方米的教学,食宿用房,扩建了l,000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增添了文体活动器材。1982年底,农场从职业高中高三班择优选送了十一名同学到管局参加幼师培训,为期半年,回场实习三个月后有六人分配在场直幼儿园工作。
  1983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全场各单位为幼儿教育事业捐款2,851.48元。同年,农场成立了儿童少年委员会。
  据1983年统计,全场共有托儿所,幼儿园36所,学前班20个,入园、入托儿童910名,占应入托儿童的65%。全场共有专职保教人员92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