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传记
第一节 传记
一、彭福旺烈士传记
彭福旺,原籍河南省宝丰县。1936年出生。1947年在本村上小学。1956年在县立高中读书。1958年跟随其兄来到八五九农场,在总场修配厂当锻工。1965年从东安调到新八五九农场修配厂工作。彭福旺平时对工作兢兢业业,不怕脏,不怕累。当时职工的文化水平都不高,他就主动为厂里出墙报,帮助本厂职工学习文化,帮助他们写信。并且常年坚持学习,在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因此,他多次受到农场通令嘉奖,并被选为锻工班长,出席过东北农垦总局学习毛泽东著作积极份子代表大会。1960年他带领的锻工班荣获总场修配厂先进生产班组流动红旗。他还多次协助专业技术人员改装成功多种农具及生产设备。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做了大量的义务劳动,却不留名不要报酬。“反干涉”斗争动员后,他不顾自己患病在身,坚决申请到第一线,带病参加“反干涉”斗争。他在请战书中写到,“我是共产党毛主席解救出来的穷苦孩子,又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一定不能辜负毛主席的教导,关键时刻更要上得去。”他在临出发时嘱咐爱人说:“要好好照顾孩子,不要为我担心,即是我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二、高林芹烈士传记
高林芹是山东海阳县人,1939年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1950年上学读书。1958年初中毕业,来到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的一旅社工作。1959年调至虎林县第二旅社工作。1963年2月调至八五九农场饶河面粉加工厂。1963年7月调至东安面粉加工厂,任发电座机修理工。1965年7月调至马场(今11队)当农工。1966年任农工班长,1967年任马场“革委会”委员。
高林芹到农场后,在建设边疆的事业中勤勤恳恳,热爱边疆,埋头苦干。虽然多次调动工作,但他干一行爱一行,每项工作都干得很出色。当苏联当局在中苏边境不断进行挑衅活动时,他立即写了请战书,要求到第一线同侵略者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他在请战书中写到;“我坚决以反干涉斗争而牺牲的烈士为榜样,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受侵犯,绝不能让侵略者的魔爪伸向我国领土。”当时他爱人有病住在医院。他顾不上和爱人告别,只让人给他爱人捎个口信去。出发之前,他一夜没有休息,为第二天参战做各种准备工作。
三、张信如烈士传记
张信和,是山东省墨县人。1945年2月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里。1953年上学读书,1959年初小毕业后回家务农,其间学会了木工活。由于他好学、认真,很快可以独自做木工活了。1961年以后,开始专门从事木工活,在村内外给别人做家具。1967年7月,从山东来到农场,在工程队干临时工。1967年11月他被分配到八五九农场武装基干民兵连任轻机枪射手。张信和虽然在农场工作时间不长,但在参加边疆的建设中勤勤恳恳、埋头苦干。在民兵训练中吃苦耐劳,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助职工修理门窗,并且主动承担了宿舍的环境卫生,为农场建设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反干涉”斗争开始后,他在请战书上写到:“头可断,血可流,祖国的神圣领土一寸也不能丢,我要誓死捍卫民族尊严……”在反干涉阵地上他临危不惧,冲锋在前。受伤后,医生给他包扎,他对医生说:“不要管我,快去照顾别的同志吧”!
四、蔡友柏烈士传记
蔡友柏牺牲时年仅二十岁。1964年来到我场参加边疆建设。生前是我场砖厂工人。他平时工作积极肯干,早到晚归,不怕脏不怕累,哪里任务重就到哪里干。他把雷锋作为自己的榜样,经常为群众做好事,给群众以温暖和热情,被群众誉为活着的雷锋。当组织上批准他参加第一线的反干涉斗争时,他当场向班长表示:“我要用自己的生命去保卫祖国,不能让侵略者踏上我们的国土。”到了前沿阵地,他临危不惧,灵活机智地同侵略者的装甲车周旋数圈,毫不畏惧。负伤后,在生命垂危之际,自己还轻声地叨念着:“只要为人民而死就是光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