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山川河流

第二节 山川河流



                 第二节 山川河流
  一、山脉与岛屿
  (一)山 脉
  农场区域内多山,均属完达山的东北余脉。较为著名的有诺罗山、斯摩勒山、喀尔喀山、老迟山及二龙山。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山:二队西面的前山、七队东面的四平山、八队的沙山、狼山,二十六队的里小山,三十队的外小山,三十五队东面的马小山和四十队的石头山等。
  诺罗山:明朝时饶力河原名为诺罗,故得名诺罗山。诺罗山位于挠力河与乌苏里江汇合处以北2.5公里,东濒乌苏里江,绵延3公里,最高山峰海拔184.1米。
  喀尔喀山:位于挠力河北,自西北向东南绵延成岭,长 9公里,东隔大兴沟与斯摩勒山相接,最高峰海拔363米。
  斯摩勒山:位于诺罗山北,西隔大兴沟与喀尔喀山相接,最高海拔333.4米,东西长 13公里,南北宽9公里。
  二龙山:位于三队、四队北,五队南,东西成岭,绵延6公里,最高海拔241米,东西两山相对,后有一圆形小山丘,形如二龙戏珠,故得名二龙山。
  四平山:位于阿布胶河与别拉洪河间,山的西侧为七队,东侧为九队,最高海拔 126米,为一低矮丘陵。
  老雌山:位于前山以南,南北成岭,长5公里,东西宽2公里,山的东侧为十七队和十六队,为独立山体,最高海拔281米,是农场和胜利农场分界山。
  前山:位于别拉洪河南,老雌山北,由北向南绵延10公里,东西宽 1.5公里,为一窄岭,最高峰为狐仙洞山,海拔245.3米。
  沙山:位于原八队西,南北成岭,为一小山丘。
  狼山:位于八队东,为一独立小山丘。
  里小山:位于二十六队南,为一小山。
  外小山:位于三十队北,东西成岭,形似乌龟。
  马小山:位于三十五队东原二砖厂西,为一小山。
  石头山:位于四十队西,为一小山体。
  (二)岛 屿
  乌苏里江主航道我国一侧,2000年1月前有6个江心岛在农场场域内。1999年12月 9日,中俄双方签订的《中俄国界线东段叙述议定书》将大泡子岛置换给俄罗斯,并从2000年1月 19日生效。这样场域内只有 5个岛屿,分别是东安一号岛、东安二号岛、大泡子上岛、大泡子东岛、大泡子下岛。
  东安一号岛:位于挠力河口以下 200米,地理坐标:北纬 47°19′0″~19′11″,东经134°9′36″~9′42″。离我国江岸100米,为一独立小岛,长220米,宽75米,面积 0.02平方公里,距俄罗斯江岸750米,全岛生长着柳树。
  该岛在1945年前为浅滩,1946年后才显露水面,原名冰障一撮毛岛。20世纪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挠力河两岸开发,水土流失严重,面积逐步扩大。该岛历来为东安镇捕鱼区,归我国管辖。
  东安二号岛:位于东安镇南1.5公里。在东安一号岛之北,地理坐标:北纬47°19′13″~19′18″,东经134°9′49″~9′59″。为一独立小岛,长150米,宽75米,面积0.01平方公里,离我国江岸160米,距俄罗斯江岸700米,全岛被柳树覆盖。
  该岛在1945年前为一浅滩,1946年以后始露水面。1953年后始生柳树,现柳树遍布全岛。由于该岛处于饶力河与乌苏里江汇合处,泥沙不断淤积,小岛面积日渐扩大,该岛历来为东安镇居民打柴和捕捞区,归我国管辖。
  大泡子上岛:位于东安镇以下10公里,苋斯湖(大泡子)下口入江处。地理坐标:北纬47°25′,东经134°15′35″~16′31″。为一窄长小岛,长1 750米,宽250米,面积 0.21平方公里,离我国江岸70米。1880年就有此岛,历来归我国管辖,为东安镇一带居民捕鱼区,岛上有草房。
  大泡子东岛:位于大泡子上岛北1公里,大泡子岛中部西侧半公里,地理坐标:北纬47°25′32″~25′43″,东经134°17′02″~17′15″。为一独立小岛,面积 0.03平方公里,岛上遍布柳树,离我国江岸110米,距苏联江岸1 650米。19世纪初就有此岛,因受江水冲刷,逐年变小。该岛一直为我东安镇一带居民的捕捞区和农耕地,岛上住有我国边民。1937年后,日伪将岛上居民驱至陆地,但该岛仍为东安镇警察巡逻区,至今仍归中国管辖,为东安居民捕捞区。
  大泡子下岛:位于大泡子岛西北侧,阿布胶河入江口东南1公里,地理坐标:北纬47°26′07″~26′16″,东经134°19′08″。为一独立小岛,长170米,宽60米,面积0.01平方公里,离我国江岸70米,全岛布满柳树。该岛自19世纪已形成。20世纪20年代,我国居民曾在岛上农耕,50年代因江流变动,逐年冲刷下切变小。该岛历来归我国管辖,为东安镇一带居民的捕鱼和打柴区。
  二、河流水系
  场内河流属乌苏里江水系,有三条支流:挠力河、别拉洪河、阿布胶河,自西向东横贯场区注入乌苏里江。三条河流不仅在盛水期用于两岸农田灌溉,而且还起防洪排涝的容泄作用。
  (一)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发源于原我国吉林东海滨(现俄罗斯海滨省)锡霍特山脉 ,全长905公里,流经农场长度32公里。乌苏里江满语为“下游”之意,也称作“下江”。农场在乌苏里江有两段捕捞区,长度为东安镇至小青河39.5公里,东安镇至瓦盆窖20公里。
  (二)挠力河
  挠力河满语是诺罗的转音,是“流荡不定”之意,即流荡不定的河流。发源于七台河市路东与密山县金砂农场相邻的前锋南山,即对通石砬子,全长475公里,流经饶河县境内的130公里,从农场东南端注入乌苏里江。流经农场仅 2公里,农场在挠力河的捕涝区南至西风嘴亮子,长度为19公里。2000年经国家批准成立饶力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在农场境内长8.15公里,宽4.6公里,流域面积3 907.2公颂。
  (三)别拉洪河
  原名“别拉音、毕尔窦”又名别拉雅河。满语意为大水漫地之河,又称作圈河即泡沼相连之河。该河为积雨地表径流而成,无规则河床故名,为饶河、同江、抚远三县界河。该河发源于富锦县东石砬子山,是集地表径流汇集而成的沼泽河流,不定形之泡沼连环式河道,自双山子西北入饶河境内,至抓吉镇南注入乌苏里江,全长180公里,流经农场 59公里,以迟德亮子(今十三队)为上下游分界线,上游17公里,河道不明显,下游42公里,河槽宽深。1975年,总局统一组织对别拉洪河进行改道,改道后由狐仙洞(今三十二队)北,横贯场域至瓦盆窑注入乌苏里江。这段河道是农场民主(今一队)、龙西(今二队)、宏石(今二十三队)、二龙(今四队)、龙北(今五队)、平山(今八队)、新桥(今十二队)、东道林(今十一队)、瓦盆窑(今十五队)、黑林泡(今二十四队)等生产队排水和灌溉水田的主要河流,改道后的别拉洪河流经于1982年主体工程竣工,改道后流经农场43公里,缩短了16公里。别拉洪河流经农场内有 4座混凝土桥,分别位于一队、二十三队、四队、十二队。
  (四)阿布胶河
  满语是“胸肋”之意。因发源于山的胸肋处而得名。该河发源于喀尔喀山东与斯摩勒山相接的龙山洞,西北流至大板屯,东北折过农场场部,西连大板水库,东靠千亩人工养渔池,过平东村(今七队)穿黑林泡(今二十四队),经瓦盆窑注入乌苏里江,全长38公里。
  阿布胶河为季节性河流,遇暴雨河水横溢,暴涨暴落。1958年农场在场部西建容量为60万立方米的大板水库,于1981年竣工。1984年在场部东南建千亩养鱼池,2004年 6月,在场部南、场部至东安公路西侧建世纪园,园内建彼此相连的三个人工湖,总面积为 6万平方米。大板水库、世纪园人工湖和千亩鱼池,起到调节补充阿布胶河水的作用。
  三、地下水
  农场水资源总量为2.6722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水资源总量为年1.2961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总量为1.3761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补给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2.22万立方米。场内地下水东西分布不均,且地质结构差异较大。西部山丘地区,以裂隙水为主,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前者含水带呈面状分布,后者呈结状分布。由于受岩石构造和地形影响,含水带变化大,富水性极不均匀,含水层厚度10~40米,出水量一般在每小时10~30吨左右。
  东部平原地区,为北东倾复的不规则长方形盆地,盆内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以河流相为主的砂和砂砾石层,为地下水形成提供了优越的贮存条件。上部为7~8米厚的亚粘土复盖,下部为厚层砂和砂砾石,含水层厚度从盆地边缘向中心加厚,山前孤丘周围厚20~40米,盆地中一般为60~150米,这种地层透水性好,富水性强,单井出水量为每小时40~300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