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农机具更新 第四节 农机具更新
经过20年的发展,全场农机具不但在数量上有巨大的增长,机车类型、科技含量也有了很大提高。农场农机具更新始终坚持为农业生产服务这一宗旨,在各时期紧紧围绕各作物栽培方式的转变而更新农机具。20多年来,农机具更新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5~1994年)为农场更新时期。这一时期农场农机具更新速度很快,但机具型号和类型不多,利用补偿贸易引进的外国机械也只有少量的大胶轮拖拉机和收割机,民主德国的E512、E514、E516收割机,大部分机具为国产机具。这一时期随着农场大豆三垄栽培面积的扩大,农具以引进大豆垄作播种机为重点,1985至1994年共引进各种型号的播种机 140台。由于这一时期涝灾频繁发生,农机具引进把抗涝作为了重点,在收割机防涝上引进 134台半链轨,为提高大豆收获质量,引进72台绕性割台。
第二阶段(1995~2000年)为个人更新初期。这一时期由于家庭农场兴办,机车转让给个人,后经两卖两收机车产权归己,使职工吃了定心丸,职工纷纷更新和购买新机车。农场为鼓励职工购买机车,出台了分期付款等优惠政策,但由于受资金短缺的限制,且所购机车金额大,更新速度不快。
第三阶段(2001~2005年)为快速更新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和农场出台了购机补贴、购机低息贷款等一系列农机更新的优惠政策,大大促进了职工更新农机具的积极性。5年间,农场新增农业机械总动力7 105.08千瓦,增加机车301台,总金额1 297.3万元,新增农具578台套,金额 336.56万元。这一时期农场投入农机具更新总金额达1 633.86万元,其中总局补贴49.3万元,分局补贴16.27万元,农场补贴128.6万元,职工自筹达134.49万元。
农场农机具更新统计表
(1984~2005年)
表2—18
续表2—18
续表2—18
续表2—18
续表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