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水利工程建设 第四节 水利工程建设
1985至2005年的21年间,全场共完成排涝水利配套土方工程3 124.48万立方米;建设施工桥梁15座;建设配套涵洞1 353座;凿机电井831眼;完成排涝工程总投资6 419.31万元。
1985至1995年期间,农场的水利工程建设主要是以新建工程为主。主要用于解决农田排水不配套的问题。1995至2005年期间,由于水利工程已运行多年,渠道淤积,工程老化,工程的建设标准,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农场进行了清淤和延伸工程建设。
一、乌苏里江灌区
乌苏里江灌区位于农场东部,乌苏里江下游左岸。地理坐标北纬47°21′27″~47°39′01″,东经134°08′59″~134°25′10″。黑龙江省饶河县和抚远县境内,西起别拉洪河距乌苏里江自然保护区300米,东距乌苏里江自然保护区1 000米,南接乌苏里江,北至洪三干沟。灌区规划总面积为45.08万亩,设计灌溉面积31.11万亩(全部为水田),灌区规划总投资3.14亿元,其中水源工程投资1.12亿元,骨干工程投资0.87亿元,配套工程投资1.15亿元。
乌苏里江灌区的兴建,是为了充分利用乌苏里江(中俄界江)丰富、优质的水资源和农场广袤、肥沃的土地资源优势,改造中低产农田的发展原则进行的。2001年,由国家水利部松辽委下发《松辽委关于三江平原防洪除涝工程八五九农场乌苏里江灌区渠首及总干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松辽规计〔2001〕474号)批准立项,2002年,列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2003年 10月,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完成《三江平原防洪治涝工程八五九乌苏里江灌区渠系工程初步设计报告》
2003年,农场开工建设乌苏里江灌区工程,截止到 2005年底,完成泵站工程(含机电设备安装水泵10台、电机10台、新建输电线路13.384公里、变电所 1座、配电及自动化系统、压力钢管、检修闸门1扇、20吨起重机1台和1 170平方米的管理站房等)。土方工程:引渠 1条,长2.4公里;总干渠一条,长16公里;干渠4条,长10.4公里;支渠 15条,长23.53公里;斗渠59条,长50.10公里;完成土方622.56万立方米。完成建筑工程:总干桥梁 6座;渡槽1座;总干渠下涵1座;干渠闸门5座;支渠闸门20座;斗渠闸门59座;配套涵洞177座;完成混凝土2.634万立方米。截止到2005年底,乌苏里江灌区工程共完成投资 10 134万元;其中国投3 230万元;自筹4 329万元;小水1 540万元;农业开发735万元;优质商品粮300万元。
各年完成工程量及投资明细如下:
2003年,完成投资6 401万元。完成泵站土建工程、引水渠2.4公里、总干渠3.1公里。 总计完成混凝土浇筑8 000立方米、钢筋制安750吨、砌砖23万块,总计完成土方110万立方米。
2004年,完成投资1 833万元。有10台水泵、4台电机设备安装工程、泵站自动化工程、输变电线路及变电所工程。总干渠、一干渠、二干渠骨干工程及配套工程,土方工程:总干渠5.8公里,一干渠1.7公里,二干渠3.2公里,支渠7条,斗渠 19条,支斗渠长度,35.2公里;完成土方922 651立方米。建筑物工程:桥梁4座、渠下涵2座、干渠分水闸2座、支渠分水闸 7座,配套涵洞43座。
2005年,完成灌区工程总投资 1 900万元。完成总干渠、三、四干渠及其配套土方及建筑物工程。有6台电机设备安装工程。建筑物工程:总干桥2座,涵128座,闸门54座,渡槽1座,石方0.87万方,混凝土0.5万方,钢筋257吨。土方工程:总条数57条,总长度 82.11公里,总土方量181.57万立方米。
乌苏里江灌区工程,从工程建设开始, 就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建设, 贯彻执行“四项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每年根据不同的建设内容,通过招投标选定合格的施工单位。
通过3年的建设,灌区于2005年4月20日,4台机组一次试车成功,当年灌溉面积达到1.5万亩。
二、东安护岸工程建设
乌苏里江东安镇护岸工程,位于北纬47°20′16″~47°22′10″,东经 134°11′56″~134°14′59″。地处农场境内,乌苏里江段中方一侧。护岸工程位于乌苏里江沿岸的东安镇,终点到俄罗斯的舍列密切沃(即谢村)对面。
据调查自20世纪50年代至1988年,由于江岸坍塌,至使江流北移近 500米。严重的地段,江水已向西北我国江岸,推移近700米。平均每年以8~15米的速度,因江岸倒塌,被冲刷掉。岸边的不断坍塌造成航道改线,国土流失。
造成江岸倒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据实地调查了解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1)该段河岸河床土质松散,为乌苏里江一级滩地, 河漫滩宽广,河岸主要由表层亚粘土、细沙和粉砂土及砾石层组成,很容易被冲刷掉,再加乌苏里江流量大,流速急,水位变化频繁,在江水的冲激作用下,加速了坍塌的速度。
(2)冻融及冰排撞击。冬季结冰的土层在春季融化时会形成坍塌, 加之该处江段是凹岸,因而在开江时的冰排冲击下,造成岸基坍塌。
(3)由于大流顶撞形成弯道环流,曲率半径变小, 环流程度加大,洲头壅水,洲尾和弯道形成环流,使得主流深泓线弯曲摆动,表层水流流向凹岸,底层水流流向凸岸。由于表层水含沙量较小,底层水含沙量较大,再加上纵向水流对凹岸的顶冲作用,凹岸崩塌,崩塌下来的泥沙,又被底部横流带向凸岸,使凹岸不断崩塌后退。
(4)由于俄罗斯一侧支流汇入的冲击,使对面江岸造成坍塌退岸。
(5)波浪冲刷作用。农场多为西北风和东北风,波浪高达 0.5~1米,因受波浪冲刷,加之船只经过时形成的冲击浪,对岸坡也会形成很大的冲击作用。
(6)退水时地下水的淘刷。当江水水位下降时, 在地下水渗透力的作用下,使土壤颗粒失去稳定,造成江岸坍塌。
护岸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防止国土流失,使乌苏里江主河道减缓逐年向我方移动的速度。保证粮食储备库、油库、煤场及公路等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行。同时可以促进东安、下营沿江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1988年,松辽委下发〔1988〕基建处 4号文批复,由饶河县水利局进行勘测设计,批复长度900米,批复投资67.8万元。
该工程从1988年4月开工至1990年10月30日完成,从东安西山头至东山头,全长900米,坡长14米,采用干砌石护砌,厚30厘米。
2002年5月23日,松辽委以松辽规计〔2002〕186号文,对东安护岸工程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批复工程量为 17.12万立方米,其中土方13.85万立方米,石方 3.05万立方米,混凝土0.22万立方米。批复总概算投资1 119.63万元。
2004年6月29日,松辽委以松辽规计〔2004〕127号文,对东安护岸初步设计修改报告,进行了批复。批复工程总投资1 486.39万元,比原计划增加投资379万元。
2002年到2005年期间,黑龙江省建三江水利工程建设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建三江七星水利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从东安东山头至俄罗斯谢村段护岸进行了施工,采用30厘米干砌石护砌,干砌石下设10厘米碎石垫层及无纺布一层,在护岸(2+550~4+850)段设耐特笼护底,以保证护岸固脚的稳定,共完成护岸长度6.5公里。
三、喷灌工程
农场虽然位于三江平原,但是经常在每年的五六月份,出现较重的旱情,对麦、豆两大作物造成大幅度减产。特别是小麦的“卡脖旱”,更是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的直接原因。因此,治旱也是水利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总体规划设计中,一些高平地块,具备喷灌的条件,都有高平地的喷灌项目。农场利用“小水”资金引进了一些喷灌设备。
1988年,农场购进国产喷灌机2台,配套机井6眼,由哈尔滨农垦红旗机械厂生产的型号为DYP—395,圆型喷灌机。
2000年8月,利用“小水”资金,购进浙江杭州萧山喷灌机厂生产的禹神牌65SZB—55小型喷灌机50台。
2003年7月,利用“小水”资金,购进浙江杭州萧山喷灌机厂生产的禹神牌65SZB—55小型喷灌机35台。
2003年7月,利用“小水”资金,购进哈尔滨蓝天喷灌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 JP卷盘式喷灌机8台。
农场喷灌机的使用,没有达到设计的效益规模, 已配置的喷灌机总体利用率,尚不到50%。只是在最旱的时期灌上l~2次水,而且是单机单井,喷灌面积有限,从有效灌溉面积来看,虽然面积不大,但效益还是明显的。据效益调查,喷灌后的小麦,比未喷灌的增产30%~40%;大豆比未喷灌的长势高约10厘米以上。
水利工程完成情况统计表
(1985~2005年)
表2—36
农场土方工程建设情况统计表
(2005年)
表2—37
续表2—37
农场水利建筑物工程建设情况统计表
(2005年)
表2—38
续表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