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畜禽产品加工业 第四节 畜禽产品加工业
一、养禽公司
(一)机 构
养禽公司是由种鸡厂、孵化厂、屠宰厂、饲料厂、防疫站组成。1984年开始筹建,1985、1986年相继正式投产,几经分合,几度兴衰过后,发展成为民营经济。
1984年,农场筹建饲料加工厂、种鸡场和屠宰厂。1985年建成饲料厂,当年 9月投产。种鸡场1985年投产,当年进(AA)3 000只,饲养肉鸡20万只。屠宰厂1986年6月份投产,当年屠宰肉鸡18万余只。
1989年,农场成立养禽公司,下属饲料厂、种鸡场、孵化厂、防疫站、屠宰厂。张喜魁任公司经理,兼屠宰厂厂长,姜万玲任屠宰厂书记,邢景隆任饲料厂厂长,1990年刘振江、齐修志两人先后担任种鸡场场长。
1991年,养禽公司撤销,下属5个单位独立。
1991年底,重新组建养禽公司,张喜魁任公司经理,石智生任总支部书记,屠宰厂支部书记韦凤吉。饲料厂厂长姜智,后为邢景隆。防疫站站长李树华,任树福。种鸡场场长王云阁,孵化厂厂长甘鸿滨,一直延续至1995年底,1996年解体。2001年屠宰厂和饲料厂先后卖给个人经营。
(二)经营情况
养禽公司除1986年亏损10万元以外,到1994年平均每年盈利在60万元以上,其中1987年盈利120余万元。
(三)各厂情况
1、饲料厂
饲料厂筹建于1984年,1985年9月正式投产。1996年1月,农场将饲料厂委托给韩茂来经营,合同期3年,自1996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委托经营期满后,1999年3月 2日农场将饲料厂抵押承包给姚明伟经营,承包期3年。3年向农场交利费7万元,其中:2000年交2万元,2001年交5万元。签订合同时交风险抵押金5万元(现金和不动产各半)。超利50%交农场,25%归承包者,25%员工分配,亏损承包人承担50%,员工承担50%,经营了2年半,经营亏损,农场收回并于2001年12月农场将饲料厂的固定资产卖给郝文林,企业转为民营。
先后任饲料厂厂长的有张喜奎(1984~1987.1)、姜万玲(1987.1~1988.2)、邢景隆(1988.2~1989年,1993~1995年)、韩茂来 (1989.2~1990年,1996~1999年)、姜智(1991~1992年)、姚明伟(1999.3~2001.12)、郝文林(2001.12~)。
饲料加工厂占地面积25 000平方米,机械设备选用兴凯湖机械厂生产的 MSJ—5000设备一套,设计规模为年产粉料5 000吨。
为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1988年 5月将饲料配比自动化改进为微机控制,增加饲料配比的精确度。
1997年安装了一次玉米降水15个,日处理150吨玉米,按实际工作100天计算,年可处理玉米3万吨(三班作业)的5HSN玉米烘干塔一座。
因初建时选购设备只注重了粉料加工而忽视了颗粒料的加工,于1998年添置了江苏正昌集团生产的KVW32bl颗粒机组一套,改造后年产颗粒料能力为 3 500~4 000吨。企业产品品种为鸡料、牛料、鱼料等。
1988年牛饲料获总局行评第一名,1988年 4月牛饲料获垦区优秀产品,产品质量达到部颁标准,产品用于供应农场养殖户。
饲料厂历年生产经营情况统计表
(1985~2005年)
表2—50
2、种鸡场
1985年4月,农场兴建养鸡场,该项目5月动工,9月试生产,当年生产能力达20%,1986年能力达 60%,1987年生产能力达100%,年生产肉鸡100万支,产肉1 200吨,投资总额 222万元(含300吨冷库)。该项目包括:育种孵化、专业饲养、屠宰加工,年利润84万元,安排就业180人,扶持养鸡户700户,增收85万元。土建面积3 110平方米,养鸡场场长李尚玉。
1989年12月根据场发〔1989〕58号文件,养鸡厂与孵化厂合并为种鸡场。
1989年种鸡场产蛋13.1吨,家禽3 490只,产值10.2万元,利润0.4万元。
1997年以前种鸡场属农场经营单位,由于连续几年亏损,不便管理,1998年 4月,农场将种鸡厂转让、租赁给王云阁经营,转让的标的物是种鸡、设备等动产,租赁的标的物为房屋、围墙等不动产,合同期自1998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价值48.9万元的资产,分 5年还清,50%以货币形式上交,50%允许转账偿还,经营 4年都未按合同完成货币指标,厂房处于闲置阶段。2003年农场将种鸡场改为第二养牛小区。
3、孵化厂
1985年农场已建成515平方米孵化室和 1 000平方米种鸡舍。1985年全场养鸡专业户达220户,养鸡总数达14万只,1986年增加到1 000户,养鸡总数80万~100万只。1995年,由于养鸡生产线停止,孵化厂也停产。
历任孵化厂厂长:王爱杰(1985~1986)、杜仲行(1987~1988)、景树香(1989~1990)、甘鸿滨(1991~1995)。
1988年产蛋4.06吨,鸡雏816 000只,现价产值35.85万元,利润13.19万元。
1989年产鸡雏496 347只,现价产值66.86万元,亏损6.56万元。
4、屠宰厂
屠宰厂于1985年5月破土动工,1986年12月正式投产,拥有固定资产 255万元,职工109人,工厂占地面积26 000平方米。采用的设备是山东诸城轻工机械厂立式打毛机设备,采用检疫、浸烫、打毛、除腔、预冷、分割处理、包装速冻工艺流程,年生产能力为屠宰肉禽 100万只以上,配有100吨、200吨冷库各一座,是国家三级计量合格单位。三级全面质量管理合格达标单位,标准化管理已通过国家验收,是农场屠宰肉禽的龙头企业。为便于长途运输,在换新天火车站建有 800吨贮藏库,配有铁路专用线。主要产品有乌苏里江牌速冻分割肉鸡,出口日本、香港及东南亚地区,是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中型肉禽加工企业。
企业主要生产各类分割肉鸡,产品曾出口日本和销往国内大中城市,深受国内外广大消费者厚爱。
每年省肉禽进出口公司下达农场 600吨肉鸡出口任务,为了冷藏和中转冷藏肉鸡和部分速冻蔬菜,以保证完成肉禽的出口任务和建三江区域内冬季吃菜单一的问题。 1986年10月8日,在换新天火车站建200吨冷库,历时37天,共组织9人,用工292个。另在场部建设100吨速冻冷藏库。两座冷库共投资130万元,土建100万元,设备30万元,两个工程建成后,可储中转肉鸡1 000吨,蔬菜500吨,并且与养鸡厂、屠宰厂配套,使产供销形成体系。
1987年加强内部控制,提高产品率,加工肉禽54.5万只,加工肉禽产品717.94吨,其中出口产品117.99吨,内销599.95吨,达产率83.19%,利润50.9万元。
1992年受饲料影响肉鸡屠宰量及产量比上年下降,当年购进的白条鸡袋质量低劣不能使用,造成呆死账26.8万元,加之饲料厂使用了假冒伪劣鱼粉,严重危害了养鸡业,造成亏损73.5万元。
1993年肉禽加工厂亏损 208.6万元,亏损原因是:由于1993年种鸡存栏不足,生产达不到规模,屠宰达产率仅为 29.6%,另一原因是1992年销售市场疲软,企业管理混乱等因素,1992年购进的白条鸡袋质量低劣,不能使用,呆死账达26.8万元,饲料厂使用了假冒伪劣鱼粉,严重危害了养鸡业,加之1992年生产储备资金不足,使1993年所需三大原料不能及时收购到位,只好全面缩小生产规模,造成了亏损。1994年1~10月份肉鸡生产303吨,达产率 20%。1996年委托经营,企业没生产,主要处理1995年库存产品。1996年肉鸡产品没有市场,全部停产。2001年 9月,农场将其资产卖给于淑艳用于速冻玉米加工,取名为绿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绿源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速冻玉米蔬菜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屠宰厂历年肉鸡产量及效益情况统计表
(1986~1997年)
表2—51
续表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