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运输管理
第六节 运输管理
第六节 运输管理
交通运输管理是交通科的一项经常性工作。每年的春、秋季节,以及农业生产需要进行大宗货物运输时节,交通科对辖区内的各类车辆进行技术检验,对驾驶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对运输力量进行统一管理与调配。
1985年至1990年,农场运输公司是承担各类大宗货物运输的唯一企业。1991年至1995年,部分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运输车辆,承担本单位的经营运输工作。农场个人购置运输车辆,从事个体运营活动出现快速增长的势头。但主要的运输市场,仍由国营运输企业占据着三分之二以上的份额,其他运输力量只做为运力不足时的补充。1995年后,个体运输业发展速度加快,并以其吨位大、速度快、运价低、结算方便等优势,逐步扩大了运输市场所占份额。汽车运输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冲击下,将企业所属车辆变卖给职工个人经营。原其他企业自行购置的运输车辆,也都开始转卖给职工个人经营。1995年12月25日,运输公司解体。1996年 1月,为了加强对货运市场的管理,农场成立了货运管理站,负责全场个体运输车辆的管理,实行统一调配、统一管理、统一停放、统一结算的四统一。1997年,运输公司剩余资产及人员并入公路管理站。至此,经营了30多年的国营运输企业,退出了运输市场,被个体运输市场取代。
一、公路运输
(一)客 运
农场的客运工作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得到了快速发展。1985年,建场史上第一个集旅客住宿、候车于一体的客运站建成,结束了农场出行旅客室外候车的历史。当时客运班线,只有每天往返于场部至建三江的一趟班车。1987年夏,农场开通了东安镇至饶河县的客运班线,与饶河县运输公司实行班车对开,每天一班。1991年,开通了农场至佳木斯的客运班线,与佳木斯市客运公司实行班车对开,每日一班。
随着经营体制的转变,1995年底,农场将运输公司管理的客运班车卖给个人经营。这一时期,由于农场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季节性外来务工人员数量剧增,加之,商业流通渠道拓宽,商贸活动日渐频繁,使客流量不断加大,促进了客运市场的快速发展。
1995年,位于场部中心的客运站建成。
1998年,开通了农场至哈尔滨的客运班线。1999年,开通了农场至前进镇的每天两班客运班车。到2005年底,农场每天有5条客运线路,9个班次的客运班车,往返于哈尔滨、佳木斯、饶河县、建三江、前进镇、前锋农场等地。
场内客运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1995年起,临近主干公路的生产队为方便职工群众出行,开始有职工购买小型客车,从事个体客运。场内客运往返于场部与各生产队之间,到2005年底,场内客运班线发展到13条。
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农场客运出租业悄然兴起,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出租车的种类与数量迅速增加。从开始时的农用三轮摩托车、北京吉普车等,发展到现在的港田三轮摩托车、微型面包车、小排气量家用型轿车、毫华型轿车等,使得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出行,变得更为便捷。
(二)货 运
1985年至1995年期间,虽然部分企业购入的运输车辆,参与本单位的生产运输,并且少量的个体运输车辆也开始出现,但农场的大宗货物运输,仍主要靠运输公司承担。
1995年后,大吨位的个体运输车辆,逐渐以其吨位大、速度快、营运成本低、结算方便、灵活等优越于国营运输企业的优势,挤占了大部分的货运市场。哈尔滨、佳木斯等城市的 6家物流企业,也跻身于农场的运输市场,加速了物流市场的流通,也给个体经营业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国营运输企业经济效益急剧下滑,经营严重亏损。
1996年,运输公司将企业所属车辆转卖给职工个人进行经营,国营运输企业解体。至此,货物运输完全进入市场化运营。运营车辆更新速度加快,运营车辆类型迅速增多,从30吨位的大型车辆到 1吨位的小型车辆,均以不同的形式进入运输市场,充分满足了不同货物种类、不同运输距离、不同货物数量的运输需求。粮食、化肥等大宗货物运输,由大型车辆承运;沙、石等建筑材料的运输,由大、中、小型自卸车辆承担;中、短途零散货物运输,则由中、小型车辆运送。运输市场进入了由市场化动作方式,进行规范与调节的阶段。
货物运输管理工作,属于为农场的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性质。每年大量的农业生产资料运输,以及粮食的外运,交通科都要统一组织运输车辆,统一进行运力的调配与管理。
二、航 运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随着陆路交通的快速发展,大宗生产资料及粮食都改由陆路运输,水路运输基本停滞。一艘渔政艇由水产科管理;一艘旅游船、两艘 400吨级机动船,归属物资科管理。1997年 4月,农场成立船队,将所有机动船只归属水产公司管理。1997年,水产公司除只保留一艘渔政艇从事渔政管理工作外,将所属机动船全部卖给个人经营。两只大型机动船卖给个人后,用于从事江沙采挖,其他船只则农场从事乌苏里江旅游。到2005年,农场从事江上旅游的船只达到5艘。
随着对俄经济贸易活动的增加,1997年,经省政府批准,在东安镇设立对俄小额贸易过货区。农场投资建设了2个1 000吨级舶位的码头,2002年,码头建成。2004年6月11日,满载2 000吨水稻的货船,从东安码头起航抵达温州港,开始了农场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江海联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