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商业

第十四章 商业 粮食 外贸

第一节 商业


  
                 第一节 商  业
  1986年以前,农场场部和生产队还没有个体商店,商品流通渠道主要以国营商店为主。当时农场场部有大百货商店和综合商店及收购站,基层单位设10个分店,分别是一队、二队、四队、九队、十二队、十七队、十九队、二十五队、三十八队和东安分店。经营的商品都是从农场大百货商店统一购进,每月与大商店结算销售额,工资由农场大百货商店发放。1986年,农场场部兴办了第一家个体商店——时代商店,从此农场的商品流通进入了国营与个体共同发展时期。1994年农场大百货商店实行承包柜台、自主进货的经营体制改革,经过 8年的发展,到2002年随着农场乌苏里江商城的竣工使用,个体商业的快速发展,农场大商店解体,所有职工自购经营场所,实行个体经营,截止到2005年,全场各类商店达110多家。
  1985至1993年底,农场大百货商店实行百元含量工资制,打破了铁饭碗的平均分配方式,按商品的销售额多少进行分配,新的分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1991年,农场大百货商店全年销售额达 560万元,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体商店以进货渠道直接,进销差价大而发展迅猛,大百货商店仍采用计划经济时期的按级批发的进货渠道,经营成本高,经济效益逐年下降,到1994年初,已无法维持现有的经营方式。
  1994年1月1日,农场大百货商店实行改革,内部职工承包柜台将所有柜台由本单位职工承包下来,各分店转让卖给个人经营,第一轮承包 3年,1997年和2000年实行了第二、三轮承包,这一时期承包者自主进货,自负盈亏,定额上交柜台费和取暖费。到2002年由于乌苏里江商城竣工,百货商店职工纷纷购买门市楼,百货商店柜台无人承包,库存商品折价处理,被迫解体。从此,农场的商品流通走上了个体经济的繁荣时期,商品空前活跃。
               百货商店领导人更迭表
                 (1985~2002年)
  表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