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油料与煤炭 第六节 油料与煤炭
一、油 料
1992年以前,油料供应由生产队统一从农场物资部门购进,结算采取转账方式,主燃油供应分计划内和计划外,计划内按播种面积和吨公里等标准供应,计划外的高价供应。副油按耗主燃油数量的一定比例供应。其中:机油按耗主燃油的2.3%供应,齿轮油、黄油、机械油按耗主燃油的0.5%供应,耗议价主燃油不供应副油。农场对油料采取分段供应的办法,农业用油以春播阶段供应总数的40%,管理阶段供20%,麦收阶段供应20%,秋收供20%,工副业单位按季度供应。
1993年农业生产实行“两自”后,油料供应渠道也多样化,生产队油料员自行购油,现金结算,购货渠道以物资科为主,但也有从外地购进的。2000年以来,有机户开始自备油灌和油桶,油料采购自主灵活,方便快捷。
2000年,农场加油站上划实行系统管理,归属黑龙江省农垦石油燃料总公司佳木斯分公司,更名乌苏里江加油站,职工24人,退休人员 9人,站长陈林富,书记耿学忠,人、财、物彻底与农场脱离。
2002年8月 20日,乌苏里江加油站与胜利加油站合并,由胜利加油站长赵平山兼管。2004年1月,于金华被聘任为加油站长。4月,财务核算体制改革,只在饶河、红卫、八五九和胜利农场设加油站,财务实行报账制。油料按需配送,售后汇款。同年 4月,农垦石油燃料总公司进行改革,员工可以内退和买断工龄,到2005年乌苏里加油站有员工12人。
油料实行市场化供应后,农场车辆都到加油站现金购主燃油,随着个体经济的发展,个人从事经销配件和润滑油的数量不断增加。李军润滑油商店,从1994年就经营副油,有机户随时可以购买到所需的润滑油。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油价从2001年至2005年 5年间增长了一倍。
二、煤 炭
1995年以前,农场工业和居民用煤全部由农场统一供应,由物资部门统一按各单位提供的计划供应,转账结算。生产队居民生活用煤平均每年每户不高于 2.5吨,集体取暖用煤,全采暖期每平方米供应 35公斤,企事业单位按取暖用煤每平方米 50公斤供应,生产队烘炉每年按6~8吨供应。1995年煤炭放开进入市场后,物资部门经营数量大减。
农场实际油料消耗统计表
(1985~2000年)
表3—33 单位:吨
续表3—33
煤炭消耗情况统计表
(1984~2000年)
表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