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组织工作 第三节 组织工作
一、农场党委组织部
1985年至2005年期间,农场党委组织部的机构没有变化。组织部的人员3~4人,具体设岗为:部长、副部长、组织员。1995年,增加了一名职称、工资(人事)干事。从2002年以后农场实行改革、压缩人员,组织部人员为3人。
组织部领导人及工作人员更迭表
(1985~2005年)
表4—1
续表4—1
二、各级党组织
1985年以来,农场在各分场设基层党委、生产队设立支部。场直各基层单位党员超过 5人设支部,把相关支部合并,设立总支(根据需要,有的年份设党委,有的年份设总支)。1994年农场进行改革,撤销三个分场实行二级管理,所辖支部归农场党委组织部管理。
2002年 7月,生产队实行合并设管理区,场直企业全部转制,在党组织建制上,只保留了机关党委、教育卫生党委和社区总支,其他为直属支部。支部数量由最多时的94个减少到2005年底的62个。
基层党委 总支 支部统计表
(1985~2005年)
表4—2
续表4—2
三、党员队伍建设
(一)党员发展
1985年以来,农场发展党员的重点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85~1995年,侧重点为农业生产领域的优秀积极分子,即工人和技术人员,文化水平大多数在中专水平以下。后一个时期是1996~2005年,侧重点为各个领域中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如教师、职员和工商个体户以及企业中的负责人。文化水平大多数是中专、大专、本科以上。
在发展新党员中, 制定了工作纪律:1、禁止突击发展,把不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吸收到党内来,反对关门主义,把符合党员标准的同志拒之于党的大门之外。 2、不允许用不正当手段把不符合条件的拉入党内,禁止不顾集体利益,从个人利益和小集体利益出发发展党员,禁止把入党作为交易。3、发展对象未进行政治审查的,不能发展入党。4、发展对象入党前没有经过培训的,除特殊情况外,不能发展入党;极特殊情况外,不允许吸纳没有经过培训的人入党。5、党支部接收预备党员,预备党员转正,必须严格按照党章, 履行严格的组织程序,召开支部党员大会,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不能个人说了算。
发展党员的具体做法:1、坚持党员标准,把好政治关。 严格按党章规定的标准,坚持在任何情况下,不降低标准。坚持抵制在发展党员过程中的不正之风。做到四个一样,即对待领导干部和群众一样;对待亲朋好友和一般同志一样,对待熟悉与不熟悉一样,对待场直与生产队一样。 2、坚持严格审查,把好考核关。对基层上报的考察写实及其他基础材料不齐不全,不合乎要求的,都进行限期改正。为了规范操作,给基层支部下发重点发展对象必须具备以下10种基础材料: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写实表;入党申请书;政审材料;思想汇报(每季度一份);自传材料;(干部)审计、纪委证明材料;积极分子培训考试成绩单;支委会意见;群众意见;公示情况。3、坚持群众观点,把好 “公论”关。每发展一名党员,组织部要到他所在单位去考核,对他们的现实表现、遵纪守法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了解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把好 “公论”关。4、坚持责任追究,把住“公示”关。一看公示的对象和内容;二看公示的方式和范围;三看公示的时间和程序;四看核实的结果与落实。对不履行组织程序的;没有准确掌握培养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和工作表现的要追究培养人的责任;没有向被介绍人解释党的纲领、章程,说明党员的权利、义务等要追究介绍人的责任;没有坚持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一次考察、指导、谈话的,要追究党支部组织委员责任;新党员没有经过一年以上的培养教育、没有经过集体讨论、没有听取党小组培养联系人和党内外群众意见的,没有公示七天以上的,要追究党支部书记的责任 。5、坚持转正从严,把好“入口”关,主要采取“三查”的做法:一查本人的思想进步情况是否定期进行书面或找支委、培养人个别谈话向党组织汇报思想、学习、工作的情况;二查是否参加党组织活动,参加三会一课,参加新党员培养班等,三查在实践锻炼中经受考验情况,看他们是否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是否能够严格要求自己。经过严格履行组织程序,20余年农场共发展党员726名。
发展新党员情况统计表
(1985~2005年)
表4—3
党员分布情况统计表
(1985~2005年)
表4—4
农场党员状况统计表
(1985~2005年)
表4—5
(二)党员教育
1985年以来,农场党委十分重视党员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对广大党员进行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党的基本知识、党的优良传统教育,邓小平理论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以及经常性的形势任务、政策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北大荒精神教育,党员先进性教育。通过这些教育,提高了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在各时期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农场的三个文明向前发展。
四、整党工作
根据中央《整党决定》和上级党委关于整党的工作部署,农场整党工作分二批进行。第一批参加整党的单位是农场机关和场直的企事业基层单位。时间是1985年11月至1986年 6月,参加整党单位38个,党员563名;第二批参加整党的单位是三个分场及所属的 42个基层党支部,党员549人,时间从1986年11月至1987年1月。
这批整党大体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整党文件、集中进行党性教育和改革教育,查处“两严”问题,边整边改(时间200小时)。一是学好 《党章》,对党员进行党的宗旨,理想、标准和优良传统教育;二是学好《准则》,进行党风、党纪教育;三是进行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教育;四是学习改革文件文章,进行形势教育和政策教育;五是坚持从严治党,加强党的经常性教育。
第二阶段:对照检查、民主评议、组织处理、党员登记和发展新党员(时间60小时)。
对照检查:基层支部班子进行集体对照检查 (分场党委书记、场长的检查材料由农场党委把关,支部、书记、队长或副支书的检查材料由分场党委把关, 党员检查材料由支委会把关)。
民主评议:开展检查评议时,上级党委派联络员参加会议,给予指导 (全场共下派40名联络人员),一般党员通过民主生活会方式进行思想总结, 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思想帮助,找差距定措施。无论是对照检查,民主生活会、评论都应实事求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达到团结的目的。
组织处理:对犯了错误,又必须给予组织处理的党员在处理上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手续完备、材料齐全、不留后遗症。具体要求:一是坚持即坚决又慎重的方针;二是以错误事实为依据;三是既防止犯过去“左”的错误,又要注意克服“失之过宽”的倾向。
党员登记:一是各支部对党员作一次认真、全面的分析,做好党员的登记、缓登、除名不登的审定工作,坚决杜绝降低标准“一律登记”的错误做法。二是认真细致地做好各种类型党员的思想工作,特别是做好缓登、不登、受组织处理党员的思想工作。三是履行登记手续必须严肃认真。登记前每个党员要写出书面登记申请;要像当年填写《入党志愿书》那样,认真如实地填写,要开好支部大会,逐个党员讨论、评论。
五、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根据党中央的决定,按照佳木斯市委和分局党委的统一部署,农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7月18日开始,到12月 20日结束,完成了先进性教育的各项任务,取得了成效。教育活动涉及到 2个基层党委、1个总支、61个党支部。参加活动的党员1 044人,其中场处级党员13人,科级党员116人,一般党员893人。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为四个阶段:
学习阶段,给每个党员下发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对学习篇目进行了详细的安排,有时间、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笔记篇目字数要求,全场学习进度比较一致,场处级党员干部记学习笔记达到2万字以上,科级党员干部达到2万字,普通党员干部达到1万字。
分析评议阶段,通过设立意见箱、征求意见表、谈心活动征求党内外人士对班子、党员的意见,并由党员写出党性分析材料,对自己发挥先进性作用的情况进行剖析。为保证剖析不走过场,对党员个人的剖析材料,副场级领导干部由农场党政主管领导把关,科队级主要领导干部由分管场领导把关,其他党员由支部书记把关。党员个人剖析材料只有经审核通过后才能上党员大会进行评议。
整改提高阶段,针对党员和党组织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党风、政风、行风方面的突出问题,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影响本单位、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
抓好“回头看”工作。为巩固和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和指示精神,利用近3个月时间,组织各支部对先进性教育整体活动进行了“回头看”。
六、民主评议党员
1989年,农场党委根据中央组织部《关于建立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和上级党组织关于开展民主评议党员的通知精神,在全场开展了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全场参加评议的有 4个基层党委、7个总支、83个支部,共有1 122名党员参加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基本不合格、不合格4个档次。评出合格和基本合格的党员占97%。此后,每年都进行一次党员民主评议活动。
七、电化教育
自1997年以来,农场党委组织部按照分局党委的要求,成立了电化教育播放站,地点设在组织部,基层支部成立了51个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点。1999年农场专门为播放站配备了电视机、VCD等硬件设施,9年来开办《党员风彩》专栏70余期,购买了大量的优秀电化教育片在播放站播出。由电视台将农场的典型拍成专题片在专栏中播放。
农场级先 优 模统计表
(1985~2005年)
表4—6
续表4—6
分局级先 优 模统计表
(1987~2005年)
表4—7
续表4—7
总局级先 优 模统计表
(2005年)
表4—8
续表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