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新闻报道 第三节 新闻报道
新闻报道是农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1990年,宣传部设专职新闻干事一名,主要负责对外宣传,把农场的好人好事、重大新闻事件、先进典型人物,撰稿送往报社发表,主要发表阵地是《农垦报》、《黑龙江日报》、《中国农垦》等报刊。因农场地处偏远,重大新闻事件少,邮寄时间长,业余报道员少,没有评比及奖励机制,每年上稿量不多。
1991年,农场将一名写作能力强的业余报道员调入宣传部任专职新闻干事后,当年在《农垦报》及省级、国家级报刊发稿明显增多。
1992年至1996年,为搞好宣传报道工作,除农场宣传部配专职新闻干事外,每个单位都有兼职的业余报道员。为提高新闻报道人员水平,农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业余报道员进行培训。每年派出专职新闻干事带2~3名业余报道员到《农垦日报》社参加培训班,最多时(1996年)派10名业余报道员参加培训班。每年还从《农垦日报》社请记者、编辑来农场对业余报道员进行辅导、改稿。有效地提高了专职新闻干事和业余报道员的写作水平,在《农垦日报》及省级、国家级报刊的上稿有明显增加。专职新闻干事胡志刚1993年被《农垦日报》社评为十杰。
1997年,农场公开招骋专职新闻干事一名,新闻专职人员达两人。与业余通讯员一起共在《农垦日报》上稿达71篇,全垦区排名第28名,在建三江分局排第 3名。农场被《农垦日报》社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农场。
1998年,农场党委为了进一步提高农场知名度,树立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推出更多的典型人物,设立了新闻奖励制度。规定:在《农垦日报》上稿一篇奖励30元至130元(图片30元,简讯50元,消息 70元,通讯130元,头版头条另加300元),在《黑龙江日报》及《黑龙江经济报》上稿一篇奖励70元至130元,头版头条另加500元。在省级其他报刊上稿一篇奖励50元至80元,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新华社通讯》上稿一篇奖励 100元至300元,头版头条另加 1 000元。其他国家级报刊上稿一篇奖励40元至100元。充分调动了业余报导员的写作积极性。当年农场在《农垦日报》发稿超百篇,在省级,国家级报刊发稿超50篇。4名通讯员被农垦日报社评为百强通讯员。
2000年,农场在《农垦日报》上稿大排榜跃居第七名。农场被总局党委评为宣传战线先进农场,被《农垦日报》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农场。
2001年因新闻人员调离,农场上稿数量减少。
2002~2005年,农场每年派 5~10名业余报道员参加分局举办的新闻写作培训班。每年派专职新闻干事参加《农垦日报》社的培训,使上稿量逐年有所上升。
新闻报道工作, 起到了外树形像,提高知名度的作用。 农场的丰富资源,大农业发展潜力,绿色生态环境及各种优惠政策通过新闻报道被外界知晓,吸引了大批能人来农场投资创业。《农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农垦》、《黑龙江日报》等国家级,省级重点报刊都报道过农场。张碧岩、胡志刚、林必茂、李冬生、任俊青、刘家祥、丁志华等被评为《农垦日报》百强通讯员。
农场历年上稿情况统计表
(1985~2005年)
表4—15
续表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