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节 精神文明建设
  1990年4月1日,农场成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主任为张兆顺。1992年底,机关改革撤销了该机构。1996年,农场再次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宣传部,日常工作由宣传部郑浩负责。当年印发 《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200份下发各基层单位,要求各单位按此《条例》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1997年 1月,农场组成了以场长、书记为组长,副书记、常务副场长为副组长,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与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设在宣传部,日常工作由宣传部部长组织协调。
  为了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的教育、培养、激励作用,农场党委出台了场党发 (1997)1号文件《关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方案》下发各基层单位。从此,精神文明建设在农场形成制度,方案具体,操作性强。
  一、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1997年,在香港回归之际,《农垦报》发起了香港回归知识竞赛,农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全场各单位干部职工积极参加知识竞赛,共收回答卷202份。6月28日在香港回归前夕,由精神文明办公室、统战部发起,组织部、宣传部、工会、教育科、中、小学校等单位联合举办了环城跑活动。当天,在主干道的上空悬挂着“迎接香港回归、庆祝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大幅标语,道路两旁站满了喜气洋洋的观众,长跑队伍共有600多人,由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职工、中小学生组成。队伍前面是身着校服的中学生,手持国旗与香港区旗,后随一彩旗方阵。8点 30分,农场党委书记祁祥一击枪发令,长跑队伍出发,不少观众也跟进长跑队伍,长跑绕场区一周,历时40分钟。在庆七一迎回归活动中,还举办了建场以来规模最大的书画、花卉展,收到来自各界人士的书法、绘画、艺术作品 160件,参加观看的人数达千人,参赛作品的作者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只有7岁。
  1997年7月初,农场精神文明办编写有关精神文明建设试题500题,下发各单位大规模学习。中旬,经过选拔,在交通楼会议室组织了有 6个优胜单位参加的知识竞赛。医院代表队、机关代表队、十九队代表分获一、二、三名。医院代表队代表农场到分局参加竞赛,荣获第一名,赴总局参加决赛,获三等奖,农场获组织奖。8月1日,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与武装部合作,在全场干部职工中开展了国防知识竞赛。
  1998年,在场部地区和部分生产队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挂牌活动,根据农场的实际,制定了“五爱星、致富星、法制星、科技星、团结星、卫生星、新风星、教育星、计生星、拥军星”十星级文明户标准。评比的方式是由户自评、单位互评、支部审核定星的方法进行,当年评出“十星级文明户”710户,农场对这些星级文明户进行了精神和物质奖励。1998至2000年,围绕澳门回归,三五普法,党中央以德治国战略的提出,农场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共组织了15场演讲,创建了节日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等精神文明建设载体。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农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内容有了新扩展和深入。从2001年起,在农场全面开展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把依法治场和以德治场结合起来,提出了创新求实、诚信高效的企业精神,农场党委书记与各基层党支部书记年年签订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责任状。责任状目标达到了细化、量化,打分评比。内容包括:对职工进行一次思想政治教育讲座,写一份调查报告,建一条支部示范街;生产队领导要帮扶一至二名贫困户;各科室领导每人要帮扶名贫困学生;各单位要有一名宣传报道员,全年向农场电视台投稿不少于10篇,垦报上稿不少于1篇;培养、推荐各类典型人物二至三人,每个典型要有2 000字以上的书面材料;本单位内党政工妇青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有三室两场,有黑板报或宣传栏,有广播设施,有阅报栏;组织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效果;积级参加农场举办的各项义务活动、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种会议;单位每年开展一次普法教育,无违法犯罪,违规行为;廉政建设搞得好,群众满意,队务公开,制度健全,并张贴上墙;安全无事故,安全会议有记录,受教育人员签名;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到位,无计划外生育;精神文明建设有规划,有落实,每年都有新举措,新突破;本单位社会稳定无上访,更无集体越级上访;无法轮功及其他邪教活动等内容。年终由农场组织相关部门联合考评,前五名的单位予以奖励 1 000元,对考核不达标的单位主管领导予以免职。
  二、文明单位创建
  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始于1993年,农场精神文明办公室依照《黑龙江省文明单位建设条例》,对于经济效益好、基础建设好、班子团结、员工素质好的单位,进行全面指导,定期进行检查,组织他们争创各级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
  1994年,农场供电局以强化管理、安全运行、优质服务、制度完善、环境优美、经营效益逐年上升被总局精神文明办命名为总局级文明单位。
  1996年,农场公路站、乳品厂、粮油公司、交通科、托儿所、项目队被分局命名为文明单位。
  1997年,农场交通科、项目队被总局命名为文明标兵单位。
  1997年,农场交通科被总局交通局命名为文明单位,公路站被省交通厅命名为文明单位。
  1998年,农场交通科被省交通厅命名为为文明单位,被总局命名为文明标兵单位。公路站被分局命名为文明标兵单位。
  1999年,农场托儿所被省卫生厅命名为卫生文明单位。
  2000年,农场项目队被省政府命名省级文明村称号。交通科被总局命名为文明单位。建行八五九办事处被分局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
  2002年,农场公路站被总局命名为文明单位;农场老干部科(活动中心)、二十二队被分局命名为文明单位标兵。农场小学、工商局被分局命名为文明单位。
  2005年,农场项目队被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村标兵。二十二队被总局命名为文明单位。农场宣传文化中心、工商局被分局命名为文明标兵单位。农场公安分局被分局命名为文明单位。
  三、环境建设
  1985年,农场环境建设以各单位为主,划片管理。1991年农场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统一抓全场环境卫生。精神文明办公室下设环卫队,配备两台小四轮, 6名清洁工,专门清理场部主要街道垃圾。基层生产队的环境卫生由精神文明办公室负责检查督促。1992年,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撤销后,环卫队归劳动服务公司管理,继续清理场部垃圾。1997年,精神文明办公室再次成立,把环境卫生工作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了五化工程 (美化、绿化、亮化、香化、净化), 在全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从治理脏、乱、差入手,当年从场部清理各种垃圾 2 000多吨。生产队也把美化环境,净我家园当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制定了标准,农场爱卫会一年两次深入各生产队检查。打分评比,达到标准或有创新的予以表彰奖励,树立了一队、项目队、供电局、公路站为环境卫生标兵单位。对落后的单位给以批评,电视曝光,有效地推动了环境建设,使全场上下环境卫生逐年改善。2003年后,农场对通往场外和东安的沿路生产队的菜园帐子、小仓房进行了统一规划,挖了沟,修了路,种了花,栽了树,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5年,全场所有基层单位的环境卫生按照农场的要求进行规划建设,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