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工会活动

第三节 工会活动



                 第三节 工会活动
  一、职工之家
  农场职工活动中心的前身最初是图书室,后来更名为阅览室、职工之家。1999年8月 12日,农场为丰富退休工人和退休干部的业余文化生活,成立了退休职工活动中心。
  1985年11月,刘玉琴接管图书室管理员。这时图书已增加到 6 000余册,借书者不仅场直地区,分场和生产队也有来借书的。1987年 12月,农场工会又增设了100平方米的阅览室一间,供学习用。
  1994年,图书管理员离任,机构改革精简,活动室不配备管理人员,使得近 1万册图书与活动室的设备无人管理。一部分图书给了学校和其他单位,另一部分丢失。活动室设备,也因无人管理全部丢失。
  1998年10月,张巽英接任退休职工活动室管理员工作时,图书已全部丢失,没有任何学习书籍和娱乐活动用品。
  由于这时期农场新增退休工人数逐渐增多,为了解决退休工人退休后的活动场所,农场决定建设一个与老干部活动中心相同的职工活动中心,供退休工人活动、娱乐和健身。劳资科于1999年 7月,专门购买了台球,乒乓球,健身器等设备,增添了象棋、麻将等休闲娱乐用品。农场工会重新购置了蘑菇种植、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科技方面的书籍,订阅报刊、杂志,新增图书达200余册。1999年8月12日,职工活动中心落成。在退休干部和工人活动场所解决后,为了使在活动中心活动的党员能正常进行组织生活,农场党委于2001年9月3日,成立了“职工之家”党支部,将把一些不在原支部所在地居住的退休党员,划归到这个支部进行管理。
  2004年8月31日,退休职工活动室搬迁到幼儿园。2005年12月 10日,因容纳范围小又迁至交通二楼(原农场会议室)。
  二、劳动竞赛
  1985年以来,农场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工作,在工会的组织下得以正常地开展。工会每年都围绕农场的中心工作和农业生产各环节,组织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并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1993年以前,农场按土地面积将劳动竞赛资金划拨给工会,由工会掌握使用。1993年以后,因农场资金紧张,劳动竞赛开展规模和所需资金多少,需经农场批准后方可开展,且规模相对小,开支相对压缩。
  科队级工会1993年前,都相应地建立有劳动竞赛组织,在各生产季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劳动竞赛,竞赛所需资金,由各单位管理费列支。1994年以后,随着改革的深入,“两自”的彻底到位,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原来那种以班组、车组形式开展的劳动竞赛,已不再适应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加之管理费不足,劳动竞赛活动基本终止。
  1998年以来,农场劳动竞赛活动主要以农场组织为主,资金由农场场长直接掌握,每年搞一次秋收劳动竞赛,并同评选农场先进相结合。
  2002年春季,农场拿出资金21万元,开展了以土地承包为目的的劳动竞赛。为了扩大农场的奶牛养殖业,2002年,农场对完成发展奶牛数量(当年发展80头,包括外引奶牛户)的生产队,进行了资金奖励。
  三、扶贫帮困
  1986年起,农场工会以提供无息贷款的方式, 扶持贫困职工发展养殖业。 每户扶持资金1 000元,使用期限3年。但因资金较少,扶持的户数不多,资金回收难度较大而停止。
  1993年,总局工会在全垦区范围内开始启动“9513”滚动扶贫工程,(即用3年时间,到1995年,使垦区内3万户贫困职工家庭,达到年人均收入1 000元,户均收入3 000元)。1994年,上级工会下拨扶贫低息贷款10万元,农场配套资金2万元。其中7万元,由农场直接用于扶持开发畜牧业;2.4万元分别贷给八队、 十队两个由工会建立的扶贫帮困联系点;0.8万元落实贷给4户扶贫对象;1.8万元用于发展工会实业(蔬菜种植)的启动资金。从 1996年起,垦区工会又相继实施了“9522”扶贫工程(九五期间使2万户贫困职工家庭,人均生活费用全部收入达到2 000元),拨给农场贷款8万元,1997年拨给贷款7万元,1998年拨给贷款 9万元,1999年拨给贷款3万元,2000年拨给贷款 7.5万元。“9522”扶贫工程,共发放低息扶贫贷款34.5万元,扶持了农场75户贫困职工家庭。
  2001年起,垦区工会相继实施了“1533”扶贫工程(即第十个五年计划期间,使3万户贫困职工家庭人均收入达3 000元),使用期限为2年。2001年,下拨给农场扶贫款3.5万元。“1533”扶贫工程,共发放给农场扶贫贷款33万元,农场78户贫困家庭得到扶持。
  1993年,垦区工会实施扶贫工程以来,农场工会累计发放低息扶贫贷款68.3万元,扶持贫困职工家庭157户。80%被扶持的贫困职工家庭,都达到了脱贫标准。其余 20%的家庭由于多种原因,没有能够很好地摆脱贫困。
  在资金援助扶持的基础上,农场建立了干部联系户制度,将扶贫工作纳入各级组织的议事日程,并层层落实到人。为保证扶贫工程的顺利实施,农场给各单位划拨了一定数量的扶贫土地,免收利、费,并制定发展庭院经济的优惠政策,鼓励贫困职工发展庭院经济。
  困难补助是工会的一项经常性工作。由于天灾与疾病等原因,会导致部分职工家庭生活困难,为了帮助这些困难职工群众解决好生活问题,农场每年都在“两节”期间,拿出一部分资金,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除了发放一定数量的现金补助之外,还配套发放一定数量的大米、白面等生活用品,让他们过好年。从1999年以来,农场共发放生活救济23.2万元,实物9.5万元,救济1 647户特困户家庭。充分体现了农场党委和工会组织,对特困职工群众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