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七节 教育科研

第七节 教育科研



                 第七节 教育科研
  一、科研工作
  农场的教育科研工作,在1984到2005年期间,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发展的过程。并由随意性较大的各项活动的开展,向着规范化、科学化地开展教育教学课题的深入研究,进而向教育科研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向发展。
  从1984到1990年这一期间,农场没有正式的教育科研机构,只在场直中学设有语文、理化两个教研组,成员均由学科教师兼任。研究工作没有正式的课题,仅限于围绕本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方面的内容,教师之间初步的相互探讨,目的是服务于本学科教学和课堂教学。
  1991到1997年,是农场教育科研工作的起步发展阶段。1991年教育科专门设立了教研室,并配备了专职教研员。同年 5月,农场成立了学术性质的民间组织教育学会,教育科研活动开始了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科研工作以教育学会为依托,通过学会组织的各项活动,得以有计划地逐步开展。
  1998~2005年,是农场教育科研工作蓬勃发展阶段。教研室与教育学会密切配合,广泛开展有较强针对性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紧紧把握教育发展与改革的脉搏,以发展的眼光,前瞻性的思考,把教育科研溶入素质教育实施,这一教育发展的主流使农场的教育科研工作,跻身于黑龙江垦区的先进行列。
  农场的教育科研工作从“八五”期间(1990~1995年)起步开始,就将教学研究与教育科研,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1991年,在教育科内正式设立了教研室,配备了具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专、兼职教研员,工作范围以常规教学指导为主,经常性地深入学校,走进课堂听课、评课,并与任课教师就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知识传授方式、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探讨,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特别是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程度的促进作用。
  教育科研工作与教育学会的活动相互促进,教研工作以学会为依托,学会的活动又促进了教育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九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在常规教学指导的基础上,重点工作放在了科研课题的开发与研究上,一大批课题获得了省、总局、分局的科研成果奖。特别是《中小学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课题,被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列为黑龙江省“九五”期间,重大科研课题的子课题。围绕着《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改革实验研究》、《教案改革实验研究》、《考试改革实验研究》等一系列教育科研课题均有所突破,初步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科学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体系。2000年,《小学生文化素质评价实验研究》成果, 开始在分局内的所有小学逐步推广。 《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实验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小学现代数学实验研究》、《小学生作文训练序列实验研究》、《幼儿自理、交往能力的实验研究》等一批自建及引入课题,在“九五”期间,多数通过了上级教科研部门的验收。教研室在“九五”期间,连续 4年被农垦总局授予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进入“十五”以后,教育科研工作围绕着《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课题,在完善文化素质终结性评价的基础上,把研究的方向定位在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上,并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将《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纳入全国教育科学“十五”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小学生PMP评价》的子课题,教育科研工作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5年,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与教育学会和总局教育科学规划办与教育学会,组织的“十五”期间教育科研课题验收中,由教育科申报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二项科研课题,获得省“十五”期间重大科研课题一等奖;《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实验研究》获得二等奖;由中小学申报的《创新学习实验研究》课题,通过了省级“十五”教育科研课题结题验收。
  教育科被农垦总局教育局授予“十五”期间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是分局教育系统内唯一在“八五”、“九五”、“十五”期间,连续三次获此奖励的单位。
  二、教育学会
  农场教育学会是在教育科研工作步入正轨的基础上,自发地成立起来的学术性群众组织。1991年5月,学会经农场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初时共设 9个分会,拥有会员214人。农场教育学会从成立时起就以“联系实际、立足教学、打好基础、着眼未来”作为工作方针,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面向教育教学工作,面向全体教师,广泛开展各类教育教学专题的研讨,把学会的各项活动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利用每年召开年会之机,对开展的专题研究,进行广泛交流与深入的探讨。到1997年底,学会先后就“小学生作文症结所在”、“低年级说话练习与书面作文的衔接”、“作文课与阅读课的有机结合”、“杨初春快速作文教学法之借鉴作用”、“教法与学法研究”、“中小学德育工作实践”及“教育与振兴农场经济”等十几项,与教育教学紧密相关的专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收到会员就各项专题撰写的研究性论文635篇,其中 36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50篇在省及总局级论文评选中获奖;71篇在分局级评选中获奖。1997年11月,召开的第五届年会,专题就“学校德育工作”进行了交流研讨,并由刘运东主编了《德育教育优秀论文集》作为内部资料,在学会内部发行。在这届年会上,刘运东被推荐选举为学会秘书长。在他的主持下,学会工作与科研工作得以更为紧密的结合,教育科研开始向高层次迈进。
  从1998年开始,农场教育学会有针对性地就“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专题研究。1999年 3月,聘请黑龙江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哈尔滨师范大学吴万森教授来场讲学。“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始全面启动。1999年12月,学会集部分教师的研究成果,结集内部出版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走进心理世界》。
  1998年开始,由教研室牵头的“考试改革”课题,开始在农场小学试验。学会积极支持,并密切配合,组织教师积极参与“考试改革”课题的实验。充分发挥学会的优势,把“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考试改革”融为一体,上升为“评价改革”扩大了原课题的内涵。
  1999年11月,教育学会召开了第六届年会,制定了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全面发展学生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指导思想。提出了树立以人为本、全面为本、发展为本的思想;抓好课堂教学整体改革与考试改革;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能力素质;强化科研意识、领导带头、抓好课题、完善制度的“3234”工作目标。副理事长高心友做了关于 “考试改革”课题实验的专题报告; 副秘书长孙岩同志做了《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过程中的作用》专题学术讲座。
  本届年会之后,学会工作步入以科研带全面,以创新求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与教研室联合申报的专题课题,七项被列入“十五”期间黑龙江垦区重点科研课题,其中《中华传统美德与北大荒精神教育》、《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与培养》、《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幼儿自理能力与交往能力的培养》等课题,得到上级教科研部门及教育学会的高度重视,课题的开展与研究得到了广泛关注。《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被列为黑龙江省“十五”期间教育科研重点课题,研究实验工作向纵深和全面发展。《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在2002年“十五”期间第一阶段教育科研课题验收中,被评为省级重点科研课题一等奖。到2002年末,课题组联合就《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的研究成果,先后编辑,并且内部出版了《小学生操行评语集锦》、《说长道短话考试》、《文化素质评价指南》、《小学生操行评价的探索—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等系列专题丛书,为推动分局《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推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重点课题
  (一)考试改革实验研究课题
  1998年初,伴随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教育改革成为势在必行的趋势。农场教研室与教育学会经过分析研究,提出了从长期以来一直沿用的传统的考试方法入手的“考试改革”设想。传统的考试方法,无法真实、准确、全面地反应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改革的目的是通过考试内容和方法的改变,促进教师教学思想的改变,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并坚持以教材为基础,以教学大纲为依据,通过科学、全面、合理的新的考试评价方法,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从形式上淡化、分解考试,从内容上注重实际与应用,从方法上注重过程与平时,将着眼点放在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上。
  新的考试方法除基础试卷外,语文分设了听、说、读、写四项;数学分设了口算、计算、应用、智能。1998年开始,在农场小学部分年级开始实验。1999年,实验扩大到小学的所有年级,学科也由语文、数学,扩大到所有学科,并相应增加了部分学科的项目,使之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2001年,开始在分局内进行推广。
  (二)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课题
  这一课题是在“考试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的研究课题。考试改革只是文化素质终结性评价方式的改革。《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涵盖了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艺术素质、思想品德素质等方面的内容,把素质评价定位于发展性评价。
  2001年初,《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申报黑龙江省“十五”期间重大科研课题,并同时在农场小学开始启动,原“考试改革”课题,纳入此课题更名为《小学生文化素质评价实验研究》。该课题将小学基础课程的考试,归入文化素质评价;将思想品德课程结合校内外表现,综合为思想品德素质评价;将音乐、美术课程的评价,综合为艺术素质评价;将体育与健康纳入身体素质评价。评价方式采用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家长评等方法,并注重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从2001年开始,《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研究》的子项目《小学生文化素质评价》,在分局内小学全面推广。分局内有16所小学参与了此项课题的实验。对推动分局的素质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进入实验的中小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