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李忠山

第七编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记

李忠山


  
  李忠山(1931.12~1999.5),黑龙江省绥化县人,1948年中学毕业,1948年 1月3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9年4月入党,中专学历,农业经济师职称。1948年1月至1948年11月,为北安省军区教导大队学员;1948年 11月至1949年 10月,北安省公安厅公安大队任文书兼会计;1949年10月至1950年10月,东北军政学院学员。1950年10月至1951年 4月入朝任高炮五○一团三连炮长,荣立三等功;1951年4月至1953年6月,任志愿军高炮五○一团司令部作战股工作员、作战参谋;1953年6月至1956年4月,辽宁省抚顺高炮五○一团作战训练股长;1956年4月至1958年4月,沈阳高炮五○一团高炮营参谋长;1958年4月至1959年 2月,转业到八五○农场二分场三队任农工排长;1959年2月至1960年3月,任八五○农场二分场基建队队长;1960年3月至1962年4月,任八五○农场二分场副场长;1962年4月至1962年8月,任八五○农场一分场场长;1962年8月至1962年12月,任八五○农场生产科科长;1962年12月至1966年5月,任云山农场副场长;1966年5月至1973年1月,任汤原农场副场长;1973年1月至1977年1月,任兵团二师十七团副团长;1977年至1979年1月,任普阳农场副场长;1979年1月至1981年4月,任绥滨农场场长;1981年4月至1985年6月,任八五九农场场长;1985年7月至1988年9月任农场党委书记,1988年 9月退居二线,并于1991年12月30日离休。
  1981年4月李忠山调任农场任场长,在任场长5年间,他大胆工作,勇于开拓,思路超前,农场先后建起了乳品厂、孵化厂、养鸡场、屠宰厂、饲料厂等场办工业,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工业生产新格局。 彻底改变了自建场以来仅靠种植业一统天下的单一生产模式。 他提出的“养牛发大财”、“养鸡发快财”、“养鱼发横财”口号,使农场大部分职工群众靠勤劳苦干走上了致富道路。畜牧业和场办工业的蓬勃发展,大大地缓解了全场人民最关注的就业难问题。
  他重视科技、珍爱人才,历来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通过加强管理增加科技含量,1983年农场在全总局创造了“六项指标”第一的好成绩。1985年农场在全管局范围内率先推广大豆“三垄栽培”技术,面积达10万亩,当年荣获了管局大豆栽培技术及配套农机具一等奖。
  他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1981年农场遭受了建场以来罕见的涝灾,阴雨连绵两个多月,麦地饱合,机车穿上了“木鞋”和“铁鞋”。面对着丰收的粮食不能颗粒归仓,他寝食难安,为了龙口夺粮,他与全场职工一道,人手一把镰奋战在麦田。在他的感召下,全场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十几岁孩童全部投入抗灾自救的行列中,最终把丰收无望的粮食夺了回来。大灾过后,在他的主张下全掀起了一场大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热潮。
  他思想解放、锐意改革,任职期间,农场的各项工作都在总局站排头。当时曾在全管局范围内创造了全面学习八五九的光辉历史。他勤于学习,思维敏捷。他求真务实,大胆尝试。他带领全场人民奋发创业,强场富民的先进事迹,曾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使农场在全垦区乃至全省树起了一面光辉的旗帜。1985年 7月,李忠山场长改任党委书记后,积极探索新时期党建新思路。在任农场党委书记期间,克己奉公,清政廉洁。1986年荣获农垦总局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1987年获管局端正党风先进个人。1991年离休后,积极投入到农场“五荒”开发事业中,病重期间想的还是农场未来的发展。1999年5月17日在北京去世,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