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穆文亮
好人——穆文亮
王 伟
男:朋友,你到过乌苏里江吗?
女:朋友,你到过别拉洪河吗?
男:这里有江的伟岸,有河的神韵!
女: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这里把梦圆别拉洪的故事传唱,从这里走来故事的主人公一队队长、省劳动模范穆文亮。
(旁白),我叫穆文亮,是八五九农场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在队长的岗位上已有13个年头,组织上给了我很多荣誉,也给了我很多激励,我虽然年近50,身体也多次进行癌症的化疗,但我有一个信念,为老百姓做事我今生无怨无悔……
男:翻开穆文亮人生履历,字里行间记载着那殷实的足迹。
女:拖拉机驾驶员、机务技术员、副队长、生产队长,一干就30年。
男:30年你把身心献给了事业,30年你把事业铸就了辉煌。
女:有人说:“你像老黄牛,不需扬鞭自奋蹄”。
男:有人说:“你是好当家,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牵挂”。
女:也有人说,你像春蚕,像蜡烛,你却说:“我是老百姓的公仆,造福一方是我最大的幸福”。
男:1990年,北大荒料峭春寒,这一年农场党委任命你为一队队长
女:没有升职的喜悦,更没有升迁的礼赞。
担任队长的第一天,你踏着朦胧月色登上了村前的山岗。
男:寒风里你面对的是生产队七位数字的亏损挂账。
女:月光下你面对的是140户老百姓致富的渴望。
男:凝视那蜿蜒的冰河,你没有忘记一个共产党员举起右拳向党旗庄严的承诺。
女:第二天一大早,你就带人冒着严寒踏察每一个地号。
男:饿了,啃着冰硬的馒头,
渴了,捧一把清雪,
冷了,燃一把篝火。
女:脚冻木了,手冻肿了,可谁都没有打过退堂鼓。
男:半个多月,你愣是把全队的耕地情况弄得一清二楚。要想富闯新路,你针对踏察低洼易涝地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水稻,河水灌溉,以稻治涝”的发展思路。
女:老职工存在疑虑,咱种水稻没经验行吗?
男:村里人有议论,再挂账还让不让老百姓活了。
女:母亲也沉不住气了,“亮子,你可想仔细了啊”!
男:妻子说:“文亮”,能成吗?咱可没退路啊!
女:天生的倔强与执着打造了你北大荒庄稼汉那刚毅般的品格。
男:阳春三月,乍暖还寒,你率先唱响了一队以稻治涝的战地新歌。
女:修排水渠,备苗床土,育秧田苗,披星戴月,辛勤劳作。
男:也就是这一年一队盈利72万元,
也就是这一年一队谱写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篇章。
女:也就是这一年,群众认可了穆文亮,
也就是这一年老百姓看到了致富的信心和希望。
男:有人说穆文亮下棋棋高一招,知情人都知道你布的是经济发展这个大局,走的是管理与服务这盘棋。
女:你率先在生产队推行了土地竞价招标并公开张贴上墙。你不让一户老百姓掉队,强化服务讲的是“三贷一帮”。
男:你应用新技术、新措施提高的是农业生产科技含量。
女:你积极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换来的是民心所向。
女:1998年一队民主选举队长,职工们带着对事业的责任,汇聚一堂。
男:老百姓要用自己的心去选举信任的一队之长,72名职工收回了72张选票。72张选票张张全都齐刷刷清晰的写着同一个名字——穆文亮。
女:金钱买不来真情,虚情换不来重望。
男:此刻,老百姓最知道你用真情赢得了荣光。
女:老百姓用心记得,你率领全队集资打了一口深水井,自来水一路欢唱流进家家户户。
男:你和大家一同奋战,新建一栋标准化的农机具保养库,让台台机具在这安家落户。
女:共建花园单位,你率领全队起早贪黑栽花种树,挖沟修路。
男:为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你让户户连通有线电视看到精彩节目,
你凝民心,聚民力,连续八年经营盈利都超百万元,让百姓走上致富路。
女:怎能忘,你情归故里,心系百姓,古道衷肠。
男:职工马振山的妻子还记得,在马振山病危情绪低落时,
你安慰他,不用担心地里的庄稼,因为有我,还有支部。
女:91岁孤寡老人纪玉芝你待奉她如亲人一样,衣食住行,生活起居你照顾的令你的母亲也羡慕。
男:老党员马景元体力较弱,你总是说老党员是我们队的财富,干部要多关心,生活要多照顾。
女:你是一个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的人,
你是一个忘却休息从不忘却工作的人。
男:2001年5月 17日,天色灰暗,带病坚持春播生产的你,再次被袭来的腹痛疼弯了腰,豆大的汗珠顺着苍白的脸颊无声的滑落。
职工们围住你关切地说:“队长,快上医院吧!”你却说:“没事,过会儿会好的!”
女:一向对你温顺的妻子,再也容不得你丝毫的推托,她颤抖地说:“老穆,为了工作你可以命不要,你咋就不替我们娘俩想一想啊,你咋就不考虑考虑这个家!”你年近70的老母央求着说:“亮子就算妈求你了,还不行吗?”
女:孩子哭着说:“爸,你就听我们这一回吧!”
男:身边没有熟悉的轰鸣声,也看不到繁忙的劳动场面,你静静地躺在三江医院,等待地却是病情的冷漠,经手术诊治患的是急性阑尾炎,并伴有结肠恶性肿瘤。
女:癌症,妻子怎么也不相信这严酷的事实。
你从妻子红肿的眼睛上读懂了一切,
你强撑着术后虚弱的身子轻声地问了一名:“淑兰,是癌吗?”
那一刻妻子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泪扑簌簌早已泪流满面,她扑到你的床前,双手摇晃着你的肩膀,大声哭喊着:“老穆,你可要顶得住啊!”儿子跪在你的面前紧握着你的手“爸,我们不能没有你啊”,白发苍苍的母亲泪水涟涟地说“亮子呀,你可得好好的,娘害怕呀”,此刻你的眼睛也含满了泪水,你知道欠这个家太多太多。
男:农场领导和一线同志专程到医院看望你时,你撑起虚弱的身体说:“这么忙,你们还来看我,给农场添麻烦了。”
女:为了控制病情你要进行一次次的化疗,而每一次治疗都是对病魔的宣战。
男:7月13日,你再也不顾医生的劝阻,回到了难以割舍的生产队。
女:离开老百性不过28天,可老百姓却如同渡过了漫长的世纪。
男:支部的成员,来看你了,
91岁的纪玉芝老人来看你了,
73户水稻户撂下手中的活计来看你了。
全队170多户老老少少都来看你了。
面对朝夕相处的那张张熟悉的面庞,听到那亲人般关切的声声问候,你的眼睛湿润了,多好的老百姓!多好的父老乡亲!
火一样的炽热和那海一般的深情,此刻化作人生长河中永久的记忆。
女:病情稍有转机,人们又看到了你忙碌的身影。
男:灯光下,你和队领导共商发展大计。
女:炕头上,你促膝而谈和职工心与心的交流是那样的真挚。
男:地头上你席地而坐和农户实打实的话语,是那样的真情实意。
女:晒场上,你讲的是抢占市场,增效益。
男:田野上,你运筹帷幄谋划的是发展这一主课题。
女:有人说你透明的本色依旧,是的,你不是学雷锋才做好事。
男:你不是学焦裕禄才不怕吃苦。
女:你不是学孔敏森才清廉为民。
男:你就是你,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本质的流露。
女:你获得的荣誉不计其数,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分局劳动模范、总局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这是对你工作的褒奖与激励。
男:面对成绩你说:“离不开农场、生产队和老百姓的支持。”
女:你并没有把这些荣誉当作自己头上的光环,
你看重的是过程,因为过程衬托出灵魂的美丽。
男:有人说你感悟到了人生的真谛。
女:也有人说你领略到了生活的绚丽。
男:有人说你活的坚强、活的真实、活的大气。
也有人说你活出了品味、活出了潇洒、活出了自己。
女:穆文亮,我们的好队长。
男:穆文亮,我们学习的榜样。
合:愿好人一生平安,
愿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一同启航。
(王伟,农场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此作品在2003年1月 7日建三江分局“热电杯”文艺会演中获一等奖,载入《放歌建三江》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