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村镇
第四章 村镇
胜利镇:为本场场部所在地,位于翠屏山东麓,东经133°51′,北纬47°21′。该处1956年以前为一片原始杨、柞、桦混交林。1957年 3月,铁道兵八五○九部队之一部以大孤山(胜利屯)为基点西进开发西南山,即于此建立铁道兵农垦局八五九农场二分场场部,取胜利屯名为镇名。1958年,为八五九农场畜牧分场场部。1959年至1963年,为牡丹江农垦局八五九农场四分场场部。1964年至1968年,为东北农垦总局饶河分局胜利农场场部。1969年至1976年,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廿四团团部。1977年至1983年,为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胜利农场场部。这里群山环抱,碧水相映,山青水秀,风景秀丽。现有620余户,3,485人。拥有农机修造、粮油副食品加工、制材、供电、白灰、制砖(白灰,制砖居场部外)等工业。有职业高中、普通高中、初中、小学、托儿所(幼儿园)、图书馆、俱乐部、电影、广播、电视、气象、医院、兽医站等文教、卫生设施。有理发、照相、修表、刻印、水暖、被服、饭馆、冰棍、商店、招待所等服务行业。有建筑、交通运输、筑路、园林、水利机械等单位。还有银行、邮电、税务、司法、公安等驻在机构。农贸市场,繁荣兴旺。总场机关位于镇中心又是虎 (林)瓦(盆窑)、胜(利)七(星)、胜(利)九(八五九)、胜(利)东(安)公路的交通枢纽。已成为全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
大孤山屯(现二队、一分场部):位于大孤山西麓,东经 133°34′,北纬47°20′。伪满康德五年(1938年)建。民国三十七年 (1948年)土改时改名胜利屯。属农村队。1958年末并入农场,后编为二队。1981年,地名普查,因总场部定名为胜利,此地仍恢复原名大孤山。1983年,拥有60余户,338人,耕地面积12,315亩。居胜东公路之间,西至胜利镇4.5公里。
明山(现一队):位于喀尔喀山南麓谷地,东经134°1′,北纬 47°20′。民国十年(1921年)后有鲜族居民于此谷地耕种水田,泛指村名同月城洞,又名神仙洞。伪满康德五年归并正式村址明山屯。 1945年后,居民走散。1957年,八五九农场重建村址。序数3队 (1959年改为1队)。现有40余户,252人,耕地面积13,500亩。交通当胜(利)东(安)公路之冲,东行2公里有天靡岭险要。西至胜利镇 13.6公里。
阿加拉(现科研站):满语。位于阿加拉河西岸。东经130°58′,北纬47°21′。1958年建。现有43户,173人,耕地面积5,938亩。南临胜东公路,西至胜利镇2.4公里。
南屏(现四队):位于南屏山东脚下,东经133°49′,北纬47°20′。 1957年建。现有48户,293人,耕地面积14,985亩。当虎(林)瓦(盆窑)公路之西侧,北至胜利镇3.8公里。
平顶山(现五队):位于平顶山北侧,东经133°48′,北纬47°19′。 1958年建。现有47户,272人,耕地面积15,222亩。当虎瓦公路之冲,北至胜利镇6.3公里。
天门(现六队):位于西南山西翼麓下之山口处,状似天门故名。东经133°43′,北纬47°21′。1959年建。原为八五九农场四分场十二队,1963年改为胜利农场六队。现有48户,262人,土地面积14,529亩。扼胜(利)七(星)公路之要。东至胜利镇10.5公里。
鹳云(现七队、三分场部):位于鹳云山南故名。东经133°43′,北纬47°24′。1958年建。现有70余户,676人,耕地面积23,744亩。拥有农机修理、汽车运输、建筑等单位;有中、小学,职工俱乐部、托儿所、卫生所等文化卫生设施。东至胜利镇12.9公里,砂石道路畅通。
山门(现8队):位于西南山北麓,望之如门故名。东经133°48′,北纬47°24′。1957年建。现有66户,278人,耕地面积18,264亩。东至胜利镇6.3公里,砂石路畅通。
洪丰(现四分场部):位于别拉洪河南岸故名,东经133°48′,北纬47°25′。1977年建。现有51户,273人,耕地面积158亩。拥有农机修理、汽车运输、酱油加工等单位,有中、小学等文化设施。东南至胜利镇10.1公里,砂石路畅通。
别拉音(现九队):满语。位于鹭鸶山西,濒临别拉音河故名。东经133°52′,北纬47°24′。1957年建。现有80户,397人,耕地面积23,619亩。当虎瓦公路之冲,东南至胜利镇5.9公里。
蒲阳(现十队):位于李小山西北,东经133°36′,北纬47°20′。1968年建。现有40余户,250人,耕地面积21,108亩。当胜七公路之冲。东至胜利镇18.5公里。
音东(现十一队):因位于别拉音河中游东岸故名。东经133°49′,北纬47°26′。1971年建。现有40余户,198人,耕地面积17,562亩。南至胜利镇12.5公里,有便道可通。
鹿苑(现十二队);位于西南山主峰正南之平野, 因该队养鹿故名。东经133°47′,北纬47°22′。1958年建。现有36户,200人。耕地面积8,929亩。当胜七公路之冲,东至胜利镇6.4公里。
屏北(原十三队、桥队):位于翠屏山北麓嘴处。东经133°50′,北纬47°23′。1971年建。1980年,13队并入9队,同时桥队搬入该地,当时有8户,31人,主要任务担负农场的桥梁建设施工。1981年,桥队迁址南湖,此点无人居住。
曲水(现渔业队——梁子);位于饶力葛山西风嘴子东北,挠力河北岸,因挠力河道弯弯曲曲故名。1962年,梁址由西风嘴子移此 (原梁子本世纪初即有)。现有26户,79人,耕地面积595亩,水面 701亩。以捕鱼为主。西去胜利镇14.4公里,有便道可通,阻艰。
富阳(现十五队、二分场部):位于富阳山南故名。东经133°44′,北纬47°19′。1969年建。二营营部1975年由平顶山移此。现有126户,589人,耕地面积24,809亩。东有砂石路通虎瓦公路,东北至胜利镇10.5公里。
李小山(现十六队):位于李小山南。东经133°41′,北纬47°201′ 1969年建。现有40户,204人,耕地面积8,929亩。北行1公里与胜七公路相接,东至胜利镇12,5公里。 金鸥(现十七队);原名老等窝(即鹳巢)。位于金鸥山东南。东经133°39′,北纬47°23′。1969年建。现有50余户,266人,耕地面积19,014亩。南行4公里与胜七公路通,东至胜利镇18.4公里。
西陵(原十八队、现林场):位于西南山北麓。东经133°46′,北纬47°24′。1958年建,1963年撤销。1969年重建,1981年撤销。 1983年重新组建为林场。以经营林业为主。现有42户,102人,林地面积5万亩,耕地面积480亩。东至胜利镇9.1公里,有砂石道路可通。
平阳(,现十九队);位于平顶山南麓故名。东经133°49′,北纬 47°17′。1978年建。现有40余户,157人,耕地面积12,265亩。北至胜利镇10公里,有砂石道与虎瓦公路相接。
临河(现二十队);位于小孤山南,阿加拉河东岸。东经 133°55,。北纬47°10′。1969年建。现有50余户,161人,耕地面积 9,604亩。西北至胜利镇9.3公里,有便道通。
大兴(现二十一队);位于大兴沟东岭岗。东经134°05′,北纬 47°20′。1970年建。现有40余户,132人,耕地面积6,300亩。比尔临胜东公路,西至胜利镇18.9公里。
黑菜营(原二十二队);位于黑菜营山东南谷地。东经133°51′北纬47°22′。1958年建。1980年,有23户,119人,耕地7,000亩。西至胜利镇4.5公里,有便道可通。1981年撤销,现无人居住。
通饶(现二十四队):因扼抚远至饶河公路之冲故名。位于乌拉草河西岸,东与平顶山相对。东经133°45′,北纬47°17′。1970年建。现有50余户,211人,耕地面积15,740亩。北至胜利镇12.5公里。
金峰(现二十七队):位于金峰山东侧。东经133°381′,北纬 47°23′。1970年建。现有50余户,207人,耕地面积15,442亩。南有便道与胜七公路通。东至胜利镇20公里。
双山(现二十八队);位于别拉洪河南岸,因居双山东南麓而得名。东经133°40′,北纬47°28′。1970年建。现有40余户,182人,耕地面积16,116亩。东至胜利镇25公里,有便道通。僻塞。刘小山(现三十一队):位于鹳云山西北4.5公里,因居刘小山下而得名。东经133°41′,北纬47°26′。1970年建。现有60余户, 315人,耕地面积26,040亩。东至胜利镇20.5公里,有便道通。僻塞。
柳平(现三十二队):位于鹳云山北2公里。东经133°43′,北纬 47°26′。1970年建。现有50余户,190人,耕地面积15,065亩。居胜利镇16.9公里,有砂石公路可通。沼丘(现三十三队):位于通饶正西,为挠力河水漫区之北缘。东经133°39,北纬47°17′。1971年建。现有60余户,310人,耕地面积29,900亩。东北至胜利镇21.9公里,有砂石道与虎瓦公路相通。鸦林(现三十四队):位于沼丘正东2公里,因近旁有槲、杨林多栖乌鸦故名。东经133°41′,北纬47°17′。1970年建。现有50余户,224人,耕地面积16,505亩。东北至胜利镇16.9公里,有砂石路可通。
碾石(现采石场):位于西南山南麓,麓苑西1公里。东经133°45′,北纬47°22′。1975年建。现有7户,30人。主业为采挖基建用石。当胜七公路之北侧,东至胜利镇7.5公里。苔原(原三十五队):因地处低湿苔草原而得名。位于沼丘西1.5公里。东经133°38′,北纬47°16。1970年建。1980年,34户,170人,耕地面积15,884亩。东北至胜利镇23公里,有砂石路与饶抚 (虎瓦)公路相通。1981年与三十三队合并,原址废弃。
福安(现三十六队):位于苔原西3公里之平原。东经133°35′,北纬47°17′。1970年建。现有30余户,147人,耕地面积20,620亩。东北至胜利镇25.7公里,有砂石路与抚饶公路相通。
洪源(原三十七队):位于洪丰东北1.5公里,因地居别拉洪河南岸平原而得名。东经133°48′,北纬47°27′。1971年建。1980年,21户,119人,耕地面积9,063亩。西南至胜利镇11,6公里, 1981年与三十八队合并。
柳林(现三十八队):位于洪源北2公里。 因近处有柳树林而得名。东经133°48′,北纬47°28′。1971年建。现有50余户,214人,耕地面积21,580亩。南至胜利镇14.6公里,有砂石道通。
洪阳(现三十九队):位于别拉洪河南岸,东经133°48′,北纬 47°30′。1971年建。现有30余户,139人。耕地10,225亩。东南至胜利镇17.1公里,有砂石道通。
长林(现四十队):因近旁有长形树林而得名。位于洪阳西南三公里。东经133°45′,北纬47°28′。1971年建。现有30余户,183人,耕地20,291亩。东南至胜利镇19.5公里。有便道通柳林。僻塞。
喜春(现林场):位于葫芦山东坡。东经133°58′,北纬47°20′。 1969年建。原为十九队,1976年改为林场。现有30余户,154人,林地面积10.4万亩,耕地800亩.北临胜东公路,西至胜利镇 9.4公里。
南湖(现水利机械队):位于南湖水库旁故名。东经133°51′,北纬47°21′。1963年建。原为八五九农场四分场三队畜牧小队, 1979年改为水利机械队。1980年,有51户,253人,耕地43亩。当虎瓦公路之冲。北至胜利镇1公里。畅通。迟岗(现石灰厂);位于前山与老迟山连接处之南坡。东经 133°53′,北纬47°27′。1970年建。现有15户,64人,共有居住和使用土地面积440亩。年生产量1,000吨。南至胜利镇11.9公里,有便道与虎瓦公路连通。
平西(现砖厂):位于平顶山西侧故名。东经133°47′,北纬 47°17′。砖厂于1970年由阿加拉迁移至此。现有50余户,232人,共有面积(居住、使用)250亩。北至胜利镇10.6公里,有砂石道与虎瓦公路通。
西山(现胜利粮库):位于西南山西麓之山口处,东南临天门。东经133°43′,北纬47°22′。1976年建。距胜利镇11.5公里。隶属于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粮食局。共有78户,391人,占地面积 1,200亩。承纳胜利、八五九、前锋三个农场粮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