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土地开发1956年,勘察踏点时,此地除仅有两个居民点外,其余皆为沼泽、丘陵、荒原。
1957年, 由铁道兵八五○九部队之三个中队600余人,查哈阳农场、通北农场、十一农场调入拖拉机驾驶员(技术骨干)56人,九三技校、宁安技校、红星技校等毕业学员67人,共720余人组成开荒大军。在二分场场长兼党总支书记姜斌的带领指挥下,机务人员驾驶着47台拖拉机,在这荒原、沃野之上,宿马架,食粗粮,饮雪水,披荆斩棘,艰苦奋战, 当年开垦荒地10万余亩(姜斌回忆录记载),为计划开荒面积(1,300亩)的7,69倍。
1958年至1963年,年均有开荒(开荒面积无资料记载),但由于开荒无计划,农田水利建设跟不上,加之只重视开荒,忽视垦荒质量,又因农机具不配套,故前开后撂或低洼积水,耕地面积远不及开荒面积。
1964年至1968年,在种植好现有耕地的基础上,进行开荒生产,扩大耕地面积,并注重地号的归整连片,四年共计开荒75,078亩,年开荒递增速度为18,770亩,多在坡地漫岗之上,利用率达 90%以上。
1969年至1976年,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乡来场。这时期,以知识青年为主力军,新建农业生产连队26个(十五连至四十连),是胜利农场时期的1.86倍。开垦荒地297,379亩。是胜利农场时期的3.96倍。仅1972年,开荒面积就达14万亩,利用率87%,多在别拉洪河以南和场部以西平原区域。1976年,耕地面积已达40余万亩。
1977年至1983年,共计开荒125,596亩,年均开荒20,932亩。
1983年终止开荒,耕地面积已达491,357亩(实际50余万亩)。附:开荒及耕地利用情况编年表 开荒及耕地利用情况编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