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公路建设一、筑路
本场公路分为国建(虎瓦国防公路)与自建两部分。
建场前(1956年以前),仅有一条土路(胜利屯至东安镇),长年积水,野草丛生,通行困难。
1957年春,八五九农场派一劳改队(120余人)修复此路,并由胜利屯延伸至翠屏山(正在筹建的八五九农场二分场部)。同年,各生产队自修一些临时土路。
1958年后,农场规模扩大,道路随之增加(皆为土路),阴雨天胶轮车不能通行,链轨拖拉机也常陷住。
1965年,东北农垦总局决定由胜利、八五九农场联合修筑“胜七”公路(胜利至七星);1966年,由东北农垦总局设计院对“胜七”公路进行全线勘设;1968年4月20日动工,11月6日竣工通车,全线长 65公里(我场境内22.5公里)。
1969年,珍宝岛事件后,国家为了巩固边防,调集大批民工修筑国防公路(虎瓦线),我场境内一段长29公里(90—119公里)。
1970年,新建连队增多,道路也随之增加,且渐与主干联网。六师党委多次提出师部通往各团主干公路柏油化(至今未实现)、各团通往连队公路砂石化。
1972年,整修“胜七”公路,使路面砂石化。
1978年,整修“胜东”公路:铺砂石、建桥三座(其中,永久性桥梁一座)。
1983年末,总场通往各分场、生产队之道路基本砂石化(主、支干公路189公里,砂石路面162公里,占85.7%)。汽车运输吨公里成本由1970年的0.239元降到1982年的0.168元(降低了42.6%)。
附:胜利农场交通图;
胜利农场公路、桥、涵统计简表(1983年)。 一九八三年胜利农场公路、桥、涵统计简表
胜利农场交通图
二、养护
1979年以前,本场无常规养路队伍。仅十余人就近(居住地)分布于各段巡护。采取重点路段集中突击,较好路段分散养护之方法,维持通车。虎瓦公路由饶河县养路段管理,在我场区段设三处道班(24、4、9队),专职养护(90—98公里由驻24队道班负责、 99—106公里由驻4队道班负责、109—119公里由驻9队道班负责、 107—108公里由本场管理站负责养护)。
1980年1月,农场成立公路管理站。虎瓦公路场内区段移交该站管理(原饶河县公路养护(段)站人员撤出),农场配28人接替养护工作。每公里每年国家投资1,900元。场内自建主干公路(胜利—东安、2队—渔业队、胜利—8队、砖厂—虎瓦线、胜七公路场内段)由管理站设于10队、6队、12队、2队、喜春林场、21队、8队、砖厂之临时道班(22人)包段养护,管理站统配工料。由计财科、交通科、公路管理站联合验收养护质量,年底一次支付资金。其余公路由各分场负责养护。
截止1983年,公路管理站共有职工87人,养路机械15台,公路养护质量良好(翻浆期除外)。
附:公路养护机械添置编年表
公路养护机械添置编年表
注:①合计为1983年底实际拥有量。
②设备中上拨解放汽车1台、推土机1台、25型轮式拖拉机2台,移动式料台为总局投资农场自制。其余均为农场自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