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电力概况

第二节 电力概况


胜利农场电力生产,经历自发低压直供、外购高压配供与自发电并存两个时期。 一、自发电时期(1958—1979.7.7)
  此时期皆以柴油发电机组为电源。采用三相四线制(400V)直接供电;1970年始,部分机组除自供装机单位外,还采用升压制式 (6.6KV)向无机组单位供电。机组散布于各队(连),独立运行;无系统电力网。由于机组容量系列狭窄,满足不了负荷变化,难于调整,故使某些队(连)装机容量与负荷不匹配;小者,或过流欠压运行,或减负荷,遇高峰更甚;大者,负荷率低,常处于轻负荷运行状态。线路标准化程度低,无功损耗大,电能浪费比较严重。
  1957年,无电力生产,皆以桅灯、自制油灯、蜡烛照明。
  1958年,电工李建中在二分场场部安装第一台(40KW)柴油发电机组。供电路线简陋,仅供一台电焊机、一部台钻和分场部照明用电。
  1959年,(此时改称四分场部)安装苏制(锅驼机为动力)55KvA (44KW)发电机一台(投运数日,因技术原因撤出运行,1960年调八五九农场总场部)
  1960年,(四分场部)安装30KW柴油发电机组(以下简称机组)一台(是年末,调八五九农场二分场),供电范围以农机修配所机械设备为主,兼供粮油加工厂、良种站和分场部照明。
  1963年末,修配所发电车间落成,机组移置于此。
  1965,发电车间安装苏制55KVA机组一台,至此,总装机容量 84KW,此时场部已有(0.4KV)配电线路1.5公里。
  1967年,胜利农场发电站落成。安装50KW机组两台、35KW机组一台(原两台机组撤出运行)。是年6月,8队装40KW机组一台,电力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序幕揭开;至此,机组和装机容量稳步增加。
  1969年1月,5队安装苏制55KvA机组一台,总装机容量增至 219KW。
  1970年7月,三营部(此时已称廿四团)安装50KW机组一台。是年,架通第一条(5连至4连)6.6KV木杆(担)厶排配电线路2.55公里。
  1971年,六连安装35KW机组一台。
  1972年1月,架通(6连至16连)10KV木杆(担)配电线路3,65公里;8月,架通(8连至18连)10KV木杆(担)△排配电线路2.8公里。
  1973年,装机6台(年增容129KW):


总装机容量增至433KW。架通(工程二连至24连)6.6KV木杆(担)排配电线路2.75公里.
  1974年5月,团部发电站装84KW机组一台(撤60KW机组一台装于五连。五连苏制55KVA机组报废)。7月,一营部和38连装50 KW机组各一台,总装机容量增至573KW。架通(由24连分支,至34连)6.6KV(4.5公里)和(由2连经3连至22连)10KV(6公里)配电线路,均为木杆(担)△排。因线材紧张,2连至3连一段以10号铁线代之(1980年改架标准线材)。
  1975年,装机6台(年增容162KW):


总装机容量增至735KW。本年是架线量最多之年份。架通(由 16连分支至26连、2连至20连、10连至30连、37连至38连、39连、 40连)10KV木杆(担)△排配电线路(20公里);二营部至25连配电线路因无变压器,故采用400V供电线径由原设计25平方毫米改为35平方毫米。
  1976年,是自发电增容最多之年份,装机6台(年增容198KW):


总装机容量增至933KW。架通(31连至23连)10KV木杆(担)△排配电线路2公里。
  1977年,装机3台:



   架通(四分场至11连)10KV配电线路2.3公里。  
  1978年4月,胜利变电所土建工程破土动工。架线队(30人组成)开始架设(红卫变电所至胜利变电所)全长32公里,电压等级35 KV输电线路。
  8月,场部发电站装120KW机组一台(移60KW机组一台于东安镇场属货场运行)。全场除19队、35队外均有电。至此,自发电—总装机容量为1,152KW。  
  1979年7月初,35KV输电线路全线架通;变电所运行设施、配变电设备安装完毕。二、外购电与自发电并存时期(1979.7.7—1983)
  此时期以外购高压电配供为主,自发电为辅。
  随着10KV配电线路的架设、延伸、通电,原柴油发电机组陆续撤出,留作自备电源,以备应急之用。为尽快联网,首先施架新线,对原有线路则分期分段改造更新,逐步完善输配供体系;人员、业务、技术管理渐趋正规;规章制度相继建立逐步完善。
  1979年7月7日16时,胜利变电所合闸通电。10KV配电线路通电里程44.7公里;投入配电变压器25台(2,290KVA);负荷 400台(2,500KW);改造400V配电线路2.9公里。场部变容过大 (925KVA),功率因数只0.7左右。
  1980年,10KV配电线路通电里程增至93.7公里;投入配电变压器增至31台(2,225KVA);负荷增至426台(2,675KW);改造400V配电线路增至10.3公里。
  是年,调整场部变容(减容235KVA)至690KVA;职工医院、砖厂装12KW柴油机组各一台(自备应急电源)。
  1981年,10KV配电线路通电里程增至102.3公里;投入配电变压器增至36台(2,525KVA);负荷增至453台(2,974KW);改造 400V配电线路增至33,9公里。
  1982年,10KV配电线路通电里程增至111.05公里;投入配电变压器增至38台(2,605KVA);负荷增至479台(3,236KW);改造 400V配电线路增至44.1公里。砖厂装120KW柴油机组二部(自备电源)。  
  1983年,10KV配电线路通电里程增至125.3公里;投入配电变压器增至42台(2,755KVA);负荷增至555台(345.3KW);改造 400V配电线路增至52.5公里。
  胜大干线之大孤山(2队)至大兴(21队)一部与大曲支线之临河 (20队)至曲水(渔业队)一部(共18,5公里)正值施工中。
  至1983年末,柴油发电机组装机容量终止为1,416KW。
  附:柴油发电机组装机编年表;10KV配电线路新线架设与旧线更新编年表。 柴油发电机组装机编年表


10KV配电线路新线架设、旧线更新编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