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生产队

第二节 生产队



  一队:位于场部西侧,相距15公里,胜(利)七(星)公路边,别拉洪河畔,东经133°17′,北纬47°18′,是农场的西大门。1969年组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一连,1977年改制农场后为一队。至1983年,有住户67户,总人口312人,职工111人,耕地面积26797亩。
  二队:位于场部西侧,相距13公里,胜七公路北,东经138°20′,北纬47°21′。现址为原三十广队旧址。1980年二队并入三十一队,同时取消三十一队编制,改称二队。1970年建于原址(现水利队住址)编制为六十二团二连,10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二队。1983年有住户59户,总人口240人,其中职工104人,耕地面积19508亩。
  三队:位于场部西侧,相距1.0公里,胜七公路南,东经133°20′。北纬47°21′。1969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三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三队。1983年有59户,总人口251人,其中职工94人,耕地面积17970亩。
  四队:位于场部西南,相距10公里,胜七公路南,东经133°23′;北纬47°17′。1969年组建,编制为六十二团四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四队。止1983年有住户57户,总人口241人,其中职工96人,耕地面积共有15400亩。
  五队:位于场部西侧,相距5公里,胜七公路南,东经133°25′,北纬47°19′。196,9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五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五队。止1983年有42户,总人口193人,其中职工85人,耕地面积12566亩。
  七队:位于场部东南,相距6公里,东经133°30′,北纬47°18′。1969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七连,1977年改制农场后为七队。止1983年有住户56户,总人口251人,其中职工93人,耕地面积20025亩。
  八队:位于场部东侧,相距5公里,胜七公路边,东经133°32′,北纬47°19′。1970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八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八队。止1983年有57户,总人口254人,其中职工105人,耕地面积19000亩。
  九队:位于场部东侧,相距10公里,胜七公路边,东经133°33′,北纬47°20′。1969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九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九队。止1983年有住户56户,总人口250人,其中职工82人,耕地面积共有12840亩。
  十队:位于场部东侧,胜七公路北,相距11公里,东经133°32′,北纬47°21′。1969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十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十队。止1983年有住户55户,总人口229人,其中职工86人,耕地面积18820亩。
  十一队(畜牧队):位于场部西北,相距3公里,东经133°25′,北纬47°21′。1969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十一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十一队,1980年2月改编为畜牧队。止1983年有住户36户,总人口207人,其中职工l07人,耕地面积4267亩。
  十二队:位于场部东南角,距场部12公里,东经133°53′,北纬47°18′。1969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十二连,1977年改制农场后为十二队。止1983年有住户57户,总人数256人,其中职工88人,耕地面积20036亩。
  十三队:位于场区的最西南,挠力河畔,距场部25公里,东经133°19′,北纬47°12′,是农场最边远的连队。1970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十三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十三队;1980年2月改称小分队,划归十五队领导;1981年改编为大集体生产队(全为临时工工人)独立核算,仍称十三队。止1983年有住户27户,总人口95人,耕地面积3800亩。
  十五队;位于场区西南,挠力河、别拉洪河之间,距场部21公里,东经133°16′,北纬47°15′,是农场较边远的连队。1970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十五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十五队,止1983年有住户47户,总人口235人,其中职工77人,耕地面积17300亩。
  十六队,位于场部正南,相距6公里,东经133°26′,北纬47°l6′。1979年建队。止1983年有住户49户,总人口204人,其中职工78人,耕地面积13000亩。
  十八队:位于场区最西北,别拉洪河畔,距场部16公里,东经133°21′,北纬47°26′。1973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十八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十/乙队。止1983年有住户46户,总人口167人,其中职工65人,耕地面积17075亩。
  二十一队:位于场部东北,相距6公里,东经133°28′,北纬47°23′。1973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二十一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二十一队。截止1983年有50户,总人口206人,其中职工89人,耕地面积18550亩。
  二十四队:位于场部正北,相距14公里,东经133°26′,北纬47°26′。1973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二十四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二十四队。止1983年有57户,总人口203人,其中职工76人,耕地面积25760亩。
  二十六队:位于场部西北,相距10公里,东经133°24′,北纬47°24′。1974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二十六连;1977年改制农场后为二十六队止1983年有住户50户,总人口209人,其中职工89人,耕地面积18240亩。
  二十八队:位于场区最西北,距场部18公里,东经133°18′,北纬47°24′。1973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二十八连,1977年改制农场后为二十八队。止1983年有住户38户,总人口174人,其中职工63人,耕地面积14855亩。
  二十九队;位于场部西北,相距8公里;东经133°21′,北纬47°23′。1972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二十九连,1977年改制农场后为二十九队。止1983年有住户56户,总人口221人,其中职工75人,耕地面积18317亩。
  三十二队:位于场部西侧,相距13公里,东经133°18′,北纬47°18′。1972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三十二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三十二队。止1983年有住户62户,总人口252人,其中职工118人,耕地面积20530亩。
  三十四队:位于场区东北部,距场部18公里,东经133°32′,北纬47°23′。1972年建,编制为六十二团三十四连,1977年10月改制农场后为三十四队。止1983年有49户,总人口220人,其中职工99人,耕地面积23696亩。
  科研站:位于场部西侧与中学校相邻,距场部只有1公里,东经133°25′,北纬47°21′。1974年建,曾先后取名园林队、实验站,1979年改称科研站,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品种试验和良种繁育基地。止1983年有住户44户,总人口205人,其中职工88人,耕地面积6345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