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一、主要病虫害及农田杂草
  1、小麦病害:赤霉病  根腐病  散黑穗
  虫  害:粘虫  蚜虫
  2、大豆病害:根腐病  灰斑病
  虫  害:食心虫  草地螟
  3、玉米病害;大、小斑病  黑粉病
  虫  害:玉米螟  粘虫
  4、主要农田杂草:稗草、寥藜、鸭趾草、苣荬莱、问荆苋、龙蔡、狗尾草、葸针、苍耳。
  以上病虫害及杂草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危害。
  二、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1、小麦
  赤霉病:此病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危害程度一般在4—5%,1981年为此病大发生年份。当年麦收季节高温多雨,发生率达100%,病害程度为40%,全场近千吨小麦由于病害严重而不能食用和出售。
  几种麦病防治方法:在1979年以前,种子处理均用赛力散干拌,用药量为种子量的3%。拌种方法为自制搅拌器,转速要求每秒转一周,反、正各30转才算达到标准。实际上按此标准搅拌的单位是很少的,不是装药不准,就是转速过高。1980年以后,赛力散被多菌灵、克菌丹取代,这两种药剂防治赤霉病,散黑穗效果很好。种子经过药剂处理后提高发芽率10—15%左右,药剂处理种子作为丰产措施已成各连生产的常规步骤。l983年后推广湿拌种技术,这样不仅节省了用药,而且还大大提高药剂防病效果。
  另外,在合理换茬,加强麦场管理方面也对减少赤霉病的发生起到了一定作用。
  粘虫、蚜虫害这两种害虫对小麦的危害较重。尤其是1972年小麦抽穗期,粘虫大量发生,危害面积达9万多亩,绝产4500亩。虫害发生初期,采用人工喷六六粉进行防治。开始效果较好,后来随着虫龄的渐大,抗药性增强,药效日趋降低,再后就听之任之了。
  2、大豆
  根腐病;灰斑病两种病虫害是大豆的多发病和常见病,灰斑病粒历年均在3%以上。1982年以前没采取过什么防治措施,致使1983年灰斑病发生率在10——20%。
  1982年草地螟大面积发生,其危害面积之广,威胁之大,速度之快,在农场历史上是罕见的。这是一种暴食性害虫,所经危害过地块,叶肉食光、生长点破坏、地表只剩光秃秃的一根直秆。受害面积达15.4万多亩,绝产大豆3万亩。在这种情况下管局和农场召开急紧会议,号召全场大打人民战争,天上(飞机)地下(机械、人力)协同作战,采取紧急措施,对重点地段进行重点药剂防治。使用药剂配方有:
  ①80%DDV 0.16斤/亩
  ②6%六六六+DDV
       0.7/亩  0.1斤/亩
  ③30%DDV+90%敌百虫
     0.05斤/亩  0.05斤/亩
  ④6%六六六  0.94斤/亩
  ⑤25%敌百虫+6%六六六
  1.4斤/亩  3.6斤/亩
  ⑥25%敌百虫+2O%六六六十6%六六六
   1斤/亩  1斤/亩  2斤/亩
  ⑦20%六六六十6%六六六
   1斤/亩  3斤/亩
  以上配方,防治效果均在85%以上,有效地控制了虫害漫延。
  食心虫害历年都有,而且危害程度较重。一般年份都在10%左右,最高年份可达22%,最低年份亦在5%以上。1982年以前对此虫没加任何防治措施,1983年才开始飞机喷洒DDV试验,因时机没有掌握好,防除效果不明显。
  3、玉米
  病害有大斑、小斑和散黑穗病。虫害有粘虫和玉米螟。虽然这几种病虫害经常发生危害也较重,但因玉米种植一直很少,籽实又做为饲料应用,所以,不曾被人重视。直至现在玉米在种植上一直是只有种,有人收,而无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