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苗圃与绿化 一、苗圃
1979年以前,苗圃分散到各队自建。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育的苗木一般都达不到等级,影响了造林的质量。
1980年农场决定将原来的第六生产队改为专业苗圃,为全场造林培育优良树种。
1981年为全场培育出小X黑60万株,为开创造林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现苗圃主要培育的苗木有樟子松、落叶松、云杉、杨树、榆树、丁香、花卉等产苗量在200—300万株,可满足全场的造林和绿化用苗。
在苗圃的科研工作中,我们搞了微量元素在针叶苗上的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化学灭草在杨树上的应用,深受林业工人的欢迎。它降低了成本,解放了劳动力,为专业化育苗开辟了一条新路。
化学灭草采用的药剂是拉索、氟乐灵,使用后亩成本分别降低3.26元和6.46元。这一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家的重视。1983年8月10日农场总局科委邀请东北学院齐明冲、焦振家副教授和各管局林业专家共37人,在红卫农场召开了科研成果鉴定会。各位专家学者对这一成果给予肯定并建议在全国推广。此外,我们还搞了地膜覆盖育苗,这项工作比正常生产效果要提高20—40%。二,绿化
全场现有村屯27个。建点初期由于每个村屯都靠近一片次生林,所以对绿化工作都没有充分的重视起来。到1979年共造绿化树林28600株,绿化公路5公里,累计绿化总株数为38600株。1979年五届人大常委会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全场广大群众积极响应这二号召。在此基础上农场又提出了大造其林,向绿化、美化、香化方向发展的口号。截止1983年绿化总株数已达1143000株,绿化公路33公里,全场基本上消灭了“光腚屯”、“光杆路”、“光板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