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畜牧业发展概况 农场土地面积较大,水草资源丰富,农副产品多。建团初期,就抓了畜牧业生产。由于当时生活上的需要,首先发展了养猪。从1969—1974年的5年间,在外单位引进种猪共331头,开始由3个连队饲养,后来发展到全团的23个连队。年末,猪存栏2344头。其中:繁殖母猪364头,生产出栏肥猪1553头除本团自食外,还出售上交了176头。但在饲养管理上,对猪群管理粗放,饲料利用单乙、粗制个别连队对原粮不进行加工、调制,原粮整喂,浪费很大。
1975年随着养猪业的发展,为贯彻落实发展饲养千头猪连队,团里组织了由各连连长增加的学习养猪参观团,由团副参谋长罗忠轩带队到八团、十五团进行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对全团的养猪业推动很大。由此,各连掀起了建猪舍,购置畜牧机械的热潮,同时贯彻落实了兵团《畜牧兽医工作制度》,大力宣传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发展养猪业的一封信》和以《养猪为中心,全面发展畜牧业》的指示精神,养猪生产发展很快。全团除十三连、十八连、二十四连、二连是土筑猪舍外,其他连队都建起了砖瓦猪舍,猪舍总面积达5千多平方米,养猪工人120人。五连的干头猪舍和配套房舍相继建成。同年由八团引进长民二元杂交母猪22头,苏白公猪4头,全部放在五连饲养。五连母猪存栏达120头,保证了全团的仔猪供应。年末,全团猪存栏3427头,比1974年增长46.2%,生产出栏肥猪2549头,出售上交肥猪690头,仔猪成活率68.2%平均窝成活仔猪7.1头。由于采取了种猪补贴(基础母猪每头年补1百元,由团拨到连队),加上饲养管理的好转;在1974年亏损144693元的基础上减亏到37130元,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976年由十八团引进苏白母猪26头,公猪4头,放在三连搞纯繁饲养。年末全团猪存栏4127头,比1975年增长16.9%,基础母猪471头,比上年增长31.2%。全团猪的品种得到了改良,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落实,饲料利用,科学养猪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饲养员,提高了养猪技术。
1979年末公养猪存栏3028头,比1976年下降12.6%,户养猪下降25.8%。
1980年,农场为进一步贯彻总局的“压马增牛巩固猪”的指示精神,错误地提出“农场养猪够吃就行”的口号,结果造成多数生产队大减基础母猪的现象,加上自然灾害影响,猪存栏数大幅度下降。到1981年末,全场猪存栏只有1875头,比1978年下降59.9%,公养猪下降64.4%,使得农场吃肉不能自给,经营亏损116000元。
1981年,农场在十一队组建了畜牧场,计划建设一个饲养母猪300头。年生产肥猪3000头的商品性机械化猪场。预计两年建成,三年投产。但由于遭受自然灾害农场经济困难,猪场不能按计划施工,被迫提前进猪投产。
1982年2月由双鸭山农场引进哈白母猪72头,公猪2头(母猪除少量给八队公猪给五队外,其余全部放在猪场饲养)。3月,由八五三农场引进苏白母猪20头(给五队饲养)苏白公猪2头,长白母猪10头,长白公猪1头,三江母猪40头。同年5月又由友谊农场引进苏白公猪12头,三江公猪8头,长龄约克1头,长白1头、三汀1头。除畜牧队自留外,其它分配到6个生产队。
1983年牧队的养猪生产三率较高,饲养繁殖母猪100头,繁殖率95%,仔猪成活率75.3%,平均窝成活仔猪7.86头,(其中包括100窝初产),特别是哈局高级畜牧师庄庆士和1名工人8—10月份来农场在畜牧队亲自指导工作期间,使畜牧队秋产仔猪成活率达86.8%,79窝平均窝活仔猪10头,窝均重281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为农场传授了养猪技术,培养了人才。
马:建团时,从四师各团带来役马13匹,分别由5个连队役用。从l970年到1978年,每年都要引进一批役马、种马、在此期间是马匹的发展阶段。
1978年除出售79匹外,全团马匹存栏404匹,比1973年增长37.6%1979年在畜牧生产调整时期,—大量向外出售马匹。1983年末全场马匹存栏仅有95匹,比1978年降低了76.4%。
黄牛:1969年——1971年,分别由四十三团、五十三团、十八团引进黄牛276头,奶牛2头。到1973年末,全团黄牛存栏只有181头。当时黄牛群较大的连队是三连、九连、十五连,都超过20头以上。1977年以前对黄牛的饲养一直不够重视,管理不善,饲养跟不上去。多数连队认为,养黄牛是个负担,使黄牛越养越少。1982年把仅有的牛包给个人饲养。1983年末全场黄牛存栏只有24头,比1973年下降86.7%。
羊、奶牛:1970年由独立团银浪羊场引进东北细毛羊200只,放在四连饲养。1971年9月,由通辽引进杂种粗毛羊300只,分散在一连、十二连、九连、十三连饲养。1982年由海林农场引进考力代种羊28只放在四队饲养。农场对羊的,饲养主要是解决食肉问题。建场十多年来,除1974年一1975年将粗毛羊淘汰.外,细毛羊发展一直是稳定的,始终保持在200只上下。
1970年由独立三团进奶牛11头,放在六连饲养,由于牛舍条件差,饲养管理上不去,奶牛死亡量很大。到1978年末,全团奶牛存栏22头,1979年,场里决定全部处理掉。
鹿:1971年由通化县进鹿45只,饲养在九连。1974年分给十三连16只。1977年9月,由二龙山农场引进母鹿8只,公鹿4只,放在九连饲养。年末,全团存栏81只.其中:成公鹿25只,繁殖母鹿34只。1979年,九连的鹿全部合并到十三连饲养。年末鹿存栏107只,只比1977年增长24.2%。1980年8月由桦南买回25只鹿,途中死死7只。1982年秋,被狗先后咬死36只,加上连队混乱,鹿群管理不善,丢鹿死鹿现象经常发生,到年末,鹿的存栏只有85只,比1979年下降20.5%。1983年,鹿群包给个人饲养(三户临时工)。
鸡:1971年,由富锦买鸡雏2000只,分给六连、十一连饲养。1972年由辽宁庄河引进鸡雏2000只,1975年由济南引进济南花鸡(中雏)250只,均放在六连饲养。1977年由三十三团进来享鸡雏4000只,分别给六连、九连、十一连饲养。1978年由三江局直付业队进鸡雏6000只,分给四队、三十二队、一队、二十一队饲养。
农场多年来在养鸡生产上,下了较大的决心,曾多次进雏,但由于管理不善条件差经营亏损,多数已被砍掉。到1983年末全场养鸡不足千只。
附表:1、畜禽引进统计表
2、历年畜牧生产统计表(一)、(二)1、畜禽引进统计表
历年畜牧生产统计表(一)
历年畜牧生产统计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