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工副业第一节 农机修造 一、修造厂概况
农场(团)修造厂(修理连)成立于1969年。李银虎任连长,李德生任指导员。厂房是席棚和草伐块临时搭起的。设备有C620型车床,C618型车床、摇臂钻床、交流电焊机、50千瓦的发电机各1台。
1972年搬至现址,工人增至84人。砖瓦结构的厂房占地面积657平方米。主要设备又添置了万能铣床1台,万能磨床l台。随着农场体制变更,1978年改名修造厂,李德生任厂长,丛士奎任支部书记,修理车间主任聂有英。至1983年底修造厂工人发展到165人,其中技术员6人,助理工程师1人。大型设备有60多台。除此之外,为了满足生产的需要,解决生产中的急需,提高生产力,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还自制了拉床、立式磨缸机、气铆、液压铆、压力机等设备。
从1971年至1983年,修造厂除了进行机车和发动机的维修,故障排除,还进行修旧利废和农具零件制造加工,为农场的发展建设起了推动作用。
二、农机修理
刚组建时,由于人员少,技术力量差,缺设备,只能加工一些工艺简单的零件和排除机车故障。随着人员的增加,技术力量的加强,设备的添置,修造厂已能够制造各种农机具常用零件。拖拉机的修理也由原来的零件修理,逐步发展成部件修理和整车修理,有一套流水线修理车间,修理范围也从单一的修拖拉机扩展到修多类车型及农机设备。在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下,自己派人外出学习,并开办技术讲座会,提高了工人的技术素质。历年修理机车800余台,革新十多个项目。其中支重轮拆装台、750内园磨床等,都是工人的智慧,有力促进了修造厂的农机修理。
三,经营管理
修理连组建时,下设修理排和修复组两个车间。修理连改制修造厂后,下设修理、机加、翻砂三个主要车间。领导干部不断更换,管理方法也不断变化,开始修理连不搞单独核算,一切费用都由团部承担。从1971年到1978年虽然单独立了帐,但仍不负责盈亏,吃团里的大锅饭。1978年开始独立核算。1980年执行经济责任制,形势逐年好转,开始扭亏为盈。原因是厂领导主要抓住供、产、销三个环节,改变以前计划生产所造成的弊病。使产品有销路,原料有来头,生产不脱节。但修造厂在具体的管理上有待于摸索好的办法。
附:1、设备拥有量统计表
2、人员变动表
3、历年房屋建筑表
4、机构沿革表
5、历年机车修理情况表
6、历年经营成果情况一览表l、设备拥有量统计表
2人员变动表 单位:人
3、历年建筑面积表 单位:平方米
4、机构沿革表
5、历年机车修理情况表
6、历年经营成果情况一览表 单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