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育与教学
第二节 教育与教学
建校至1976年以前这段时间,小学的学制为5年,中学的学制为4年(含初中二年、高中二年)。由于受极“左”路线的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混乱,表现在开设的学科不固定,随意删减或增设,使用的教材也不固定。过分地强调学工、学农、搞所谓的“开门办学”而忽视了基础知识教学,结果是教育质量低,毕业生只有文凭,而没有水平。
在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虽然坚持了全面教育,但缺乏实事求是、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致使不少学生思想混乱,纪律涣散,对文化课的学习不认真,师生关系不正常,打架斗殴现象经常发生。
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后,学校的教育和教学日益正规起来。恢复了各科的教研组织,课本比较固定。考试制度逐步健全并且日益严格起来,对在籍生的学籍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学生的升留级制度,日常生活、学习制度也都相继建立起来。
在教学上,中学建立了教研组,小学成立了年级组,归口办公。注意抓了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复习批改作业、阶段检查等几个环节。强调了“双基”训练,加强了课外辅导。随着师资的不断调整提高,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由于十年动乱的影响,不少学生不注意学习,平时混、考试抄,纪律混乱。为了便于正常教学,曾搞过按成绩阶梯式编班,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编入重点班,成绩差的学生编一个班,集中教学,集中管理。结果成绩好的学生有所提高,差的学生就更差了,根据这一情况1982年又恢复了混合编班的方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教育事业发展很快。1981年的下半年,中学成立了有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的校务委员会,认真分析了当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认为,只靠采取组织措施是不行的,还必须作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读书观。中学采取了如下几项措施:第一,认真传达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查清十年动乱给教育战线造成的危害;第二、从领导到教师一个人分担两个后进生,并定出书面合同交教导处备案,期末检查;第三、建立了学生的“操行分”的百分制。规定学生一个学期的“操行分”(即品德表现)不够60分者,不得升级;第四,在开展“三好学生”活动的同时,开展争当“合格中学生”的活动。期末平均成绩及格,操行分在80分以上者为合格中学生,操行分在90分以上者为合格中学生标兵,放大照片、上全校的光荣榜;第五、开展*文明礼貌”、“五讲四美”、学雷锋、争先进活动;第六、对于帮助后进生,后进班级有显著成绩的领导和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资奖励。
随着全国教育战线形势的好转,学制、教材的不断完善、合理,全场中小学的教学质量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1981年初中招生最低收到平均25分。开学后,初中一年级的数学课无法进行,只好停课两周,复习小学的数学知识。1982年初中招生最低收到平均50分。1983年初中招生的最低分数平均收到60分。高考录取人数也是逐渐增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