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况
第四章 卫生
第一节 概况
1968年红卫团组建时,团部卫生所只有1名医务人员,负责干部、职工的保健工作。此外工程一连有卫生员1名。全团共有两名医务人员,只能对轻症患者进行简单的治疗。
1969年3月,上级从裴德医院调7名医务人员,带来一架显微镜及一些小型医疗器械、药品等,在卫生所的基础上成立六十二团卫生队。全队只有帐篷半顶(与邮局合用一顶帐篷)医疗不分科,没有住院处,仅有两张观察床。除能作常规检验外,没有其它辅助科室。为发展医疗事业,年底首次派武景春、韩桂琴去裴德医院进修口腔、妇产科。
1969年组建连队卫生室11个,各配1名卫生人员。年底,全场共有医务人员37人,其中主治医师1人,医师4人,医士2人,护士1人。
1970年,上级又拨给卫生队一顶帐篷。全队有帐篷两顶,一顶做门诊治疗用,另一顶存放药品、器械和作宿舍用。同时又从外地调来医务人员4人,办卫生员学习班一期,培训卫生员18人。新建连队卫生室3个。年底全场共有各类医务人员56人,其中医师5人,医士3人,护士3人。
此阶段垦荒条件艰苦,饮食,劳动保护条件较差,医疗水平低,医疗设备简陋,加之大批城市青年生活经验不足,疾病发生率高,工伤事故较多。
1971年7月,卫生队新建木制板房一栋(面积251平方米)。设内科、外科、分科门诊。开设男、女病房各6张床位,治疗室、药房各一间。购进手术床一张,并以5台弯头灯代替无影灯建起了简易手术室,能进行阑尾切除,疝修补、绝育、刮宫等一般外、妇科手术。1970年首次治疗一例出血热成功。后又治愈两例出血热,为我场治疗出血热积累了经验。同年引进50毫安X射线机1台,增设了放射线科,解决了透视等问题。
1972年7月,一栋砖瓦结构18张床位的小型医院(现党校住址)落成。总面积1161平方米,各科室的医疗条件得以改善。从此医院工作走向正规,医疗设备相继购进,各科室工作全面展开,医疗水平有所提高。
1982年1月。现职工医院楼房落成,医院再次搬迁。楼房建筑面积2480平方米,设床位30张,按内、外、妇、儿设置病房,开设了老干部病房和产房。有了比较正规的手术室,有手术床两张,可进行颅外、腹外、骨外、妇科及五官科常见手术。新安装200毫安X射线机1台。门疹与病房分工值班,定期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