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栽培措施上减轻小麦卡脖旱的调查 ——生产科
小麦生育期短,穗分化旱,春季干旱是小麦生产上一大威胁。据气象资料,l969、年建场以来,出现过三年涝、一年平、五年旱,今年是春季干旱的第五年。五年春季都在5至6月少雨(小麦分蘖至拔节期)今春有40天未下雨,0—8公分土层含水量在种子标准安全水份以下,导致小麦株矮、底叶早枯、穗头小、籽粒少、底层穗增多,收获株数平均减少28%,减产35%(全场百斤以下面积12343亩,最低只有64斤,绝产870亩)。干旱是我场几年来小麦低产的主导因素。
但在这大旱之年,仍有不旱地号。连与连、地号与地号,同一块地上小麦长势差异很大。据测产,全场在200斤以上面积达80728亩,占50.9%,其中200至250斤面积29280亩,250至300斤面积12235亩,亩产300斤面积11500亩,上纲要面积5500亩,全场200斤以上连队11个。其中有三个连队平均在250斤以上。说明在同样干旱条件下受旱程度不同,亩产量也极不平衡,这里就有人为的因素。由此我们认为要把小麦生产水平提高一步,在目前尚不具备灌溉的条件下,有效的抗御春旱,减少小麦前期与需水的矛盾,应依靠采取一系列合理的耕作栽培措施。
一、培肥地力
创造一个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养份充足、松紧适宜、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结构,是小麦高、稳产的前提。
今年我们对全场小麦亩产在250斤以上地号进行了调查,尝试到高产土壤的优越性(抗逆力强)。凡种在荒地上的小麦生育良好,产量也高(各连几乎都一样)。全场种在一、二荒地小麦面积16300亩,都获得了280斤以上产量,如十五连、四连、十八连3400亩上“纲要”。三十二连伏压大豆,二连油莱茬和科研站多年施厩肥秋菜地种小麦,实收均在300斤以上。肥茬小麦在旱年增产情况
以上这些地号施化肥不比一般田多。我们分析其原因,这些地号供肥能力要高于一般地号。据测定,这种类型地号土壤全氮一般在0.3%,水解氮14—18毫克,有效磷9—14毫克/100克土,有机质含量6.0—6.0%,最高6.8%,总空隙度60—65%,具有较好理化性土壤.据观察这样土壤接纳雨水多,蓄水保墒好,如十五连、科研站地在一次降雨40毫米没有迳流。6月初干旱严重时土壤5—10厘米墒情较好(含水量20.1%)苗齐、苗壮、保苗率高,亩产上“纲要”。虽然荒地是属自然肥力,但它说明肥土抗旱,供肥能力强,这是小麦高产的条件。
二、提高整地播种质量
整地质量好坏与小麦产量高低关系极大。小麦是胎里富庄稼,生长发育快、寿命短,没有更多的管理措施,从整地播种在土字上作水的文章,一次保全苗为小麦丰产打基础。
1、耙茬与产量
采取春秋耙豆茬播小麦,不仅是耕作制的问题,也是当年利用肥茬、抗旱保墒的有利措施。1978年全场耙豆茬24000亩。平均亩产211.1斤,比秋翻地亩产194.4斤,每亩增产16.7斤,增产7.9%。不同耕作产量对比
为什么舂耙茬增产显著?因春耙茬只松动表层土壤,上松下实,土壤中水份被最大限度保存下来,是旱年的保墒措施,也是今年的特殊规律。而秋耙茬效果分两种情况,一是上年地静,有中耕基础,耙的透无空隙有增产效果。相反的有些秋耙茬不深不透,整地质量差的地不但不增产,而有很大减产。十一连、六连秋耙茬与秋翻的产量基本相同。说明耙茬增产是有一定条件的。
2、整平地与产量
“豆打旁枝、麦打齐”,小麦生长整齐,是丰产的重要指标。地不平就要影响播种质量,一是播深不一致,生长不齐,二是下种不匀,稀密不均,出现撮子苗。
以上测产为同一块地,产量相差77.3斤。
3、湿播小麦生育不良
二十四连4号地和四连都因有湿播造成减产地号,原因是土壤表层板结,播的浅复土不严,小麦生育不良,根系弱,植株纤细、穗小粒少。
4、播深与产量。
我场小麦播深的适宜范围3—4公分,低于3公分和深于5公分以上的都相对减产。今年小麦播深的受旱重,分蘖多、穗头小、千粒重低。如二十一连3号地播种时未带开沟器,小麦成熟不齐。不同播深产量比较
5、密度与产量全场小麦品种密度产量表
经两年品种密度测定,高产密度一般在40—50万。其中中熟品种高产密度在45—50万,早熟品种为47—52万为宜,产量结构:
中熟品种:收获穗数45万,穗粒数16,千粒重32克。
早熟品种:收获穗数48万,穗粒数14,千粒重30克。
6、肥料与产量
今年全场施肥面积141,056亩,占小麦总播面88%,每亩平均施肥3.5斤,折合标准量为8公斤。由于普遍施了高质量化肥作种肥,促进了小麦良好生育,避免了往年小麦生育后期脱肥现象。据今年测产,由于雨勤、肥足,使小麦二茬穗成穗率达90%以上,有达100%,成熟完好,这是今年小麦增产的主要因素。三连、三十四连、四连施肥较多(5—7)公斤,小麦干粒重都在33克以上,最高达41克,全连平均亩产250斤以上(没有对比调查资料)。
三、加强小麦管理。
小麦管理是防草和苗期干旱的必行措施,要做到及时镇压、苗耙与压青苗,宽垄小麦可进行铲趟。1978年全场有4万余亩小麦没有进行管理,吃了大亏。有的单位甚至播后镇压和压青苗全未进行,如三连5号地200亩,每平方米有24株倒伏(麦头全触地)。据收割实测损失率每亩少收20斤,损失13.3%。21连龙68—8060品种,共1680亩,因未镇压严重倒伏,倒伏面积占25%。其中最重每平方倒551株,占倒伏面积20%,比较轻的每平方米108株,占倒伏面积50%。因此,我场历年春风大又干旱的特点,小麦苗期管理是防止小麦卡脖旱,促进穗分化,争取穗大粒多的关键措施。
四、普及良种。
良种是增产的内因。大田小麦品种产量表
从上表看,8014,7023、新1号三个品种丰产性好,穗大粒多。8014、7023、8013,8060四品种纯度较高,生长整齐。其它品种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混杂,主要是松七一般在5—7%。新曙光一号病情严重,如五连根腐病和赤霉病占18%,松七的病害也有发展趋势。当前品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品种混杂退化,感病面积逐渐扩大,二是搭配不合理,全场没有晚熟品种,早熟品种面积比率太高。三是不能因品种因地种植,以上三点对小麦增产极为不利。
五、防治病虫草害
近几年来我场小麦病虫草害日见严重起来主要表现为:小麦三叶期受跳甲为害,大面积青叶被害呈枯黄。从病害看主要是锈病,散黑穗病、赤霉病,黑颖病、根腐病等。如七连松七1460亩.黑颖病占100%。我场新曙光一号亦霉病严重已经造成淘汰的程度。
小麦草害也较严重,底草密度大,影响小麦生育、收获和种子品质。特别是恶性草和燕麦草是属检疫性杂草,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本文由红卫农场生产科集体写作,原载建三江管理局1979年《农业技术讨论会资料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