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场时期(1954—1958、4)
第二编 农场简史
第五章 创建农场时期(1954—1958、4)
创建农场时期(1954—1958、4)
七星农场是在松江省富锦地方国营农场第四作业区的一个开荒点的基础上创建起来的。她建于1954年。同年3月由富锦农场副场长单永升,办事员陈振和,四作业区主任高玉山等骑马来到七星岗海源栈开始察看荒原,4月1日,由四作业区组织远征队来到七星岗海源栈开荒建点,5月高玉山带领40余名职工和4台拖拉机,畜力和农具来到开荒点,当年开荒350余垧。由于没有农机具,全使用马拉农具,只播种了80垧。场部设在富锦镇东大街伪满宪兵队二层白楼。
1955年,由松江省富锦地方国营农场改为黑龙江省富锦地方国营农场七星岗作业区。1955年5 月7 日,黑龙江省委农村工作部部长田澍来富锦县检查工作,召集县委书记会议,在会上说:“总场部设在城内不便指挥生产,了解情况,应搬到七星岗去”。到会县委书记有李景刚,确定暂时将总场部从白楼迁到清江门外的北江沿。
1956年1 月1 日,“黑龙江省国营七星岗农场”正式成立,呈报黑龙江省国营管理厅,方定宸将“岗”字删去,名为“黑龙江省国营七星农场”。4 月将场部从富锦北江沿搬至七星岗海源栈(今六队)一栋草木土坯结构的旧房里,既作全场生产建设的指挥部,又作综合的办公室,还兼宿舍,食堂多用。
场长李万宝,副场长宫云久,领导400 多名职工,在这块沉睡的荒原上开始了新的征途,描绘七星农场未来的兰图。当时场机关组织结构简单,只设有人事科,生产科,供销科,会计室,后增设农业科,机务科,组织部,宣传部,工会。4 月份调来党总支书记王忠,5 月由黑龙江省农业厅农管局、水利局,派来地质勘测队测绘荒原,定点建队,6 月友谊农场开荒大队颜世良带领“北京农业大学”实习生4 名,C —80型4 台,德特20台等机车支援开荒,农场总指挥于忠凯。由于阴雨连绵,土地饱和,机车不能作业,只在三分场开地700 垧。二分场只打了几条堑,便集中到一分场,向十二马架荒原进军,后因水大,将所开的地全部撂荒。当年只建了3 个分场和5个生产队,实行三级管理、二级核算。耕地面积45,600 亩,播种面积19,485 亩,为农场发展打下了基础。
拥有拖拉机36台,联合收割机4 台。有小学1 所,学生21名,教师1 名,卫生所1 个。医务人员3 名,医生6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