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电影
第三节 电影
农场电影队于1957年9 月15日正式成立。第一个放映员于志远。开始只有一台16毫米的小放影机和一台1108型发电机。放映点只有一队、六队、十一队和两个作业站。
1958年5 月转业官兵来农场后,人数逐渐增多,电影事业也随人员增长而迅速发展,开始只有石磊一人,1959年增加孙祥林为队长,放映员有孙茂泉、梁作琪;1960年李六合、徐光龙、杨景太,初名君、张文山,吕学福、何秀仁;1970年徐玉名、李长祥,张云江、顾维奇;1971年,秦培元;1972年,林泽勤。人员进进出出,变动较为频繁。
1965年。每场电影放映之前,都有银幕报,宣传农场的生产建设情况和好人好事等新闻。
还有特制,如拖拉机图案四周放光芒,显字等,非常活跃,深受观众欢迎。同年出席了合江地区电影幻灯汇演第一名。
电影机添置是:1960—1970年先后进入16毫米机4 台,35毫米机1 台,发电机2 台;1972年进16毫米机1 台,发电机1 台。1973年进座机1 台。1974年进16毫米放映机2 台。1976年进16毫米放映机1 台。
1967年大兴分场建成,有电影组一个,带去长江放映机1 台,发电机1 台。
1975年电影队分组到各营(分场)每个放映组(分场)1 一2 人,放影机、发电机各1 台。现各分场二,三、四,五分场,各有35毫米放影机1 台,16毫米放影机2 台。电影队有修理组、发行组共5 人。
建三江会场,于1972年由白酒厂改建(白酒厂前为七星农场修配厂),冬天正式作为电影院,建院初场内设备简陋,用木板袋成的简易座位。在这里放映第一场电影片是朝鲜宽银幕故事片《卖花姑娘》。1977年由简易长条凳换成靠背椅。
自建三江会场盖好后,到1982年底以前,年平均给群众放映电影在400 个左右场次。从1983 年1 月开始,由于“建三江电视转播台”和“富锦县电视转播台”建成,使电影放映场次极大的降低,放映“武打”影片,观众乐意看,可连续放映3 —4 场,场场满座,如《少林寺》,《武林志》,《少林弟子》等影片。除此之外,什么影片也引不起观众兴趣,只好长期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