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成年教育农场的职工业余教育,历来重视不够,坚持不长,忽紧忽松。1964春,七星农场工会以4人组成一个职工业余教育小组,文化教员3 各,在总场开设了初小、高小、初中2 个班,开设有语文、数学两科,坚持两个月之久,最后形成自流自散。
1980年农场机关工会,组织的业余教育,开设了英语和日语两科,教师由场直中学安排了日语教师钱端本,英语教师史桂梅,每周两个晚上,每晚二课时,坚持的时间较长,效果较好。
1982 年,业余教育由教育科负责,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1981)78号文件《关于加强职工教育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的具体要求:“近两三年内,要把职工教育的重点,放在对领导干部的训练和对‘文化大革命以来入场的青壮年职工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技术补课。在文化科学知识方面,对青年职工,争取二、三年内扫除文盲,并在1985年前,使现有文化程度不到初中毕业水平的职工,一80%,达到初中毕业水平,使现有的初中毕业文化程度的职工,三分之一达到相当于高中或中专毕业的水平,使现有高中或中专程度的职工有相当一部分达到大专水平”的要求。农场1682年成立了职工业余教育办公室,由教育科副科长陶宗桓,干事林柏河,王文前具体负责。
据1983年4 月统计,全场青壮年中,应补课的4 ,300 余人,其中,初中3 ,500 余人,高中800 余人。当时办起初中脱产班11个,参加人数400 人左右,业余班55个,参加数人1 ,500余人。
1982年11月至1987年2 月,成年教育按照中央,国务院《规定》的要求,全场先后办起了128个文化补习班,其中:小学班14个,业余初中班94个,初中脱产班22个。半脱产班16个,初中理化班2 个,中专和农业广播学校辅导班5 个,职业高中脱产班2 个,业余班4 个;大专辅导班1个。4 年多时间,参加初中文化补习人数达5 ,640 人次。初中双补对象3 ,153 人,经考核已有2 , 150人取得了合格证书,合格率为70%。参加高中学习人数309 人,已毕业145 人,占职工高中人数的24%,现有全场离职到大中专学习的154 人;参加高等函授和自学的有477 人。
为保证教学质量,狠抓了师资队伍的建设,除自己举办了两期每期二个半月的职工教师培训班外,还选送了16名去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习。
除此,近几年来,农场各科室和单位,还选送专业人员和干部进修,提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一、干部进修
1983年在农机校举办预备干部学习班3 个月,参加学习人数31名,同年送去建三江国营农场管理局党校学习一年的29名预备干部。
二、职工培训
水利专业:1982年10月—1984年2 月,先后去哈尔滨水利工程学校,学习2 年的8 名。1983年9 月去北京农业机械学院,学习2 年(大专)的3 名。
农机专业:1981年去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干部学校学习英语一年的1 名。1982年去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学习英语半年1 名。
林业专业: 1979 年去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干部学校,林果训练班,学习8 个月的1 名。1981年和1982年,两年送去省农场局总干校,林果训练班学习8 个月的各1 名。
共青团委:1982年和1683年去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干部学校,学习6 个的共5 名。
基建专业:1982年8 月,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建筑学习 2年4 人。1982年去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水暖专业学习2 年1 人,电器专业学习2 年的1 人。1983年去同一学校电业专业学习2 年的 5人。
计财专业:1979年去黑龙江省八一农垦大学,学习3 年的2 人。
卫生专业:1983年,在本场农机校培训初级卫生员1 年的68名。
1979—1986年以来代培大中专毕业生情况表
注:学制:大专2 年,中专3 年。
七星农场智力投资,1683年累计70万元。(1 )到同年9 月止,全场共办起脱产、半脱产及职工夜校105 个,有3 ,720 人参加双补学习,经建三江农场管理局统一考试,已有520 人领取了合格证,完成双补任务的1296. (2 )通过考试和推荐的办法,选送了50名在职职工到大专院校学习,提高他们的文化业务水平,(3 )自力更生办预备干部培训班43名,还选拔37名在职干部到建三江农场管理局干部学校和外地院校进修。(4 )今年8 月,农场选送在职教师到外地师范院校进修,提高文化业务水平。(5 )职业高中在去年已建教学楼的基础上,今年又建办公楼和学生食堂1848平方米。
三、电视大学
1983年选送(经考试录取)到建三江农场管理局电视大学学习2 年的4 名,1985年秋毕业。同时又考试录取10名,到1987年秋毕业。这两期的学习内容皆为党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