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水稻发展

第一节 水稻发展


1985年在科研站开始引进旱育稀植栽培水稻试验获得成功,为这一新技术的推广提供了依据。这一时期为垫资时期,水稻种植户所需资金全部贷款,且农场每公顷地补贴225元的土地平整费。该时期种植水稻的均为农场职工。
  1988年以后,水田开发正式列入国家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的低产田改造项目,为水田开发中的资金筹措开拓了固定渠道。1992年水田面积增长到了2433公顷,是1988年的2.7倍,单产由1988年的3456公斤/公顷提高到1992年的4468.5公斤/公顷,是1988年的1.3倍。该时期一部分外地水稻户开始来农场种水稻。
  1992~1995年,水田开发面积进一步增长,这一时期全面实现了水稻旱育稀植栽培,并且栽培体系进入了“三化”栽培模式(三化:即旱育秧田规范化、旱育壮秧模式化和本田管理叶龄指标计划化)。1995年水稻面积发展到6600公顷,单产提高到6985.5公斤/公顷。这一时期外地水稻种植户来农场大面积承包开发水稻,全部实现了“两费自理”。同时水稻价格大幅度上扬,特别是1995年水稻价格达到每公斤2元。促进了职工种植水稻的积极性。
  1996~2001年,水田面积由1996年的1万公顷发展到2001年的2.57万公顷,全部实施“三化栽培”技术,并不断引进、吸收、推广栽培新技术,增加科技含量,水稻面积和产量都得到了空前的提高。此时由于受市场粮价的调节,水稻价格回落,但国家制定了保护价政策,用保护价全部收购农户余粮,保护了稻农的利益和种稻积极性,也使种植水稻的效益优势继续保持。大批外地水稻户继续来农场开发种植水稻,并带来了大批物资和种地资金,解决了农场生产资金的困难。
  2002年,是水稻面积空前大发展时期,达到了2.88万公顷。这一年农场遭受了多次阶段性低温、多雨、寡照和10月下旬暴雪等严重自然灾害,造成多种类型冷害发生,给水稻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夏季出现了30年未遇的严重低温冷害。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低0.5℃,夏季≥10℃活动积温比历年少86.6℃,除7月上旬气温偏高外,其它未出现高温时段,特别是8月上旬的阶段性低温冷害达70年不遇,并伴有多雨、寡照天气出现。夏季累计日照时数比历年同期少100小时,仅相当于常年的80%,由于阶段性低温出现的频繁造成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稻瘟病型冷害均有发生。其中以延迟型冷害为主,障碍型冷害次之,再次之稻瘟病型冷害,是一个混合型冷害年,给水稻生长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0月下旬又连降暴雪,给水稻脱谷及种子收贮造成近年少有的危害和损失。由于多种自然灾害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受到很大影响,当年单产为6042公斤/公顷,又由于水稻销售渠道不畅,价格降到了历年最低,每公斤0.76元,有的甚至达到1元钱2公斤,经济效益相对较低,当年95%的水稻种植户亏损。
  2003~2005年,水稻稳定发展期。2002年水稻受灾后,建三江分局水稻种植面积出现大滑坡,在这种情况下,农场经过论证分析及长远考虑,提出“稳”定水稻种植面积。针对种植户2002年亏损,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农场多方联系,帮助种植户贷款,解决了水稻种植户的困难。经过努力,2003年水稻种植面积是建三江分局滑坡最少的农场,基本稳定了2002年的种植面积,农场针对实际情况提出了水稻发展目标,“一稳”(稳定现有面积)、“两率”(各项技术的到位率和普及率)、“三提高”(提高产量、提高品质、提高效益),努力构建“632”工程(亩产600公斤,稻谷品质达国标优质粳稻三等以上,亩效益200元以上),加快水稻生产现代化步伐。2003年全场水稻大丰收,又由于国家实行“两补一免”政策,水稻价格的同时走高,使水稻种植户获得了较好效益。2004、2005年国家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农场也继续实行优惠政策鼓励本场职工种植水稻,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增加,2005年达到了3.3万公顷。每公顷产量达到8625公斤,种植户效益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2005年建三江分局全国科技入户工程启动大会在七星农场召开,使农场水稻科技入户134户。水稻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真正实现了以科技示范户建设为核心,以推广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实施培训为措施,通过行政组织推动,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种植户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长效机制,不断提升水稻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种植户素质。2005年农场承接垦区水稻高产攻关任务,并达到了攻关指标每公顷9822公斤,这一指标的实现,也为农场乃至垦区水稻产量进一步提高提供了依据。
  农场的水稻开发,从面积、产量、效益一直到管理、服务、科技含量等,都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肯定。1996年6月,李鹏总理、姜春云副总理视察了农场三十八队水稻田;1997年8月,邹家华副总理、刘成果副部长视察了农场三十七队水稻田;国务委员陈俊生于1997年视察了农场水稻田,农业部部长杜青林一行于2005年9月视察了农场三十七队水稻田,这是对七星农场的干部职工的极大鼓舞和鞭策,有力地促进农场水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