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节 老有所为

第三节 老有所为


一、为农场两个文明建设作贡献
  1988年6月,老干部科邀请了老干部原管局副局长李万宝来场讲解葡萄栽培技术,许多老干部在他的指导下,在自己的房前屋后栽上葡萄、果树,发展庭院经济。邀请老干部原兽医院院长张怀远讲解家禽、家畜的饲养管理方法,防病治病知识,对老干部饲养家禽、家畜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为提高老干部种菜的技术,邀请了老干部原一分场场长盛言昌传授扣大棚技术,详细讲解了寒地大棚育苗、种菜、防病、防虫害的技术,使老干部们受益匪浅。在1986年盛行养貉时,邀请原大兴农场场长高国荣来活动室为老干部们讲解养貉技术,使老干部养貉业有了新发展。
  一分场原副场长王志方,离休后在家养猪、养鸡、养蜂,栽种果树和蔬菜,搞立体庭院经济,占地一亩,每年经济收入2000~3000元。二分场原卫生所所长阴武勤栽种果树200多棵,养猪每年300多头,年收入6000多元;孙绍英养肉鸡4批,出栏肉鸡8000只,养蛋鸡300只,每年收入4000元;赵永德养猪,每年出栏30头,年收入3000元;李增云、王立成、耿福海、刘茂振、郑惠民、于成密每家饲养貉20对,年收入近万元;赵玉发、吴明普、刘光月、孟庆珩、朱春友、宋丁武、姜春发、陈福龙、信希文在自家搞一些小规模的庭院经济,养猪、养牛、种菜、栽培葡萄和小开荒等,人均年收入1000余元。
  赵立显、房彩云(女)和秦光亚都是医务工作者,离休后办了个体诊所,极大地方便了广大患者。他们不但医术高超,而且对患者服务周到、热情,还招收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做徒弟,把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传授给他们,在老干部当中被传为佳话。
  农场离休干部原科研站站长张文和原文教科副科长陶宗恒,离休不离岗一心扑在“编写场史”的工作上。1982年,组织上决定让张文离休,他不甘心就此享清福,希望能继续为农场干点事情。不久,农场成立了场史编写办公室,场领导考虑到张文是农场的元老,经验多、情况熟,就聘他主编场史,并担任史志办副主任。他白天搞调查,晚上整理材料,经常一写就到深夜,有时礼拜天也不休息。两年的时间,张文下分场、生产队调查情况一百多次,走访1954年建点的老拓荒者40多人。还多次到兄弟农场、公社、管局、富锦县、哈尔滨市等地调查核实材料,在19万字的场史初稿中,有10万字、250多幅照片都是张文亲自收集整理的。管局场史办曾多次推广七星场史办的经验,张文也多次受到管局的表彰奖励。1986年7月,张文代表建三江管局参加了黑龙江省老干部工作会议,并被授予先进老干部的荣誉称号。
  陶宗恒于1984年离休,离休之前就负责场史编写工作,他工作热情高、干劲足,有种不服老的劲儿,决心在有生之年为农场多做一点工作。在资料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他四处奔走,搜集资料,每写好一个专业志的初稿,他专业部门征求意见,然后进行反复修改,以求史志材料详细而真实,经得起历史的考证。在场史初稿打印之前,每份材料他都逐字逐句的推敲,一字一句地校对后才进行油印。
  二、关心下一代工作
  2005年上半年农场在43个作业站中建立了由老书记、老队长、老教师、老科技工作者、老垦荒战士等“五老”参加的关工委小组,全场9所中小学建立健全了关工委,年底,农场关工委小组成员达300余人。
  农场关工委2005年建由“五老”、“十大员”组成的报告团一个,有报告员10名。他们根据分局的中心任务,制订宣讲主题,对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3月推出了《学习雷锋精神报告会》宣讲课题,作报告4场,接受教育的青少年近300人。“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期间报告团宣讲28场次,受教育达2000余人次。老干部科联合教育科举办《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书法绘画展》,观展师生500余人,还与学校开展各类传统教育、书画、征文、演讲比赛、家长座谈会及“读书活动”10余场,总参加人数1.4万人次,书写心得体会3161篇,涉及班级70个,评选一等奖86篇,二等奖113篇,三等奖322篇。
  2005年1月,农场关工委根据上级关工委的要求,聘请5名老同志担任全局15家网吧义务监督员,由文化部门进行专门培训后持证上岗。他们配合文化、公安、工商等部门,明查暗访,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2005年共检查网吧游戏厅9次,查封游戏机140台,为进一步净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环境做出了贡献。在2005年农场通过企事业单位和干部职工个人捐赠、退休的农场领导与贫困生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帮扶贫困生309人,助学总金额达16.6万元。发动“五老”和社会力量,资助贫困学生。
  关工委副主任刘茂振年近八旬,但每天仍然不知疲倦,四处奔走,及时了解第一手情况和关工委其他人员沟通,协调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开展好活动尽心尽责。退休干部王坚和司乔生两名同志,是“十大员”队伍的净化监督员和捐资助学协调员,他们经常出入场直辖区各个网吧及文化娱乐场所,利用节假日、双休日和晚上八九点钟去检查监督,对不健康的网络行为敢于制止,并拿出预防措施。他们在2005年积极和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宣传部门联系,突击检查了黑网吧6个,没收封存了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机和电脑,净化了环境。科技文化传授员水稻专家姚謦瑜,在科普知识方面对中小学生悉心传授。在2005年6~8月炎热的天气,他自费打车穿梭于农场的研发中心、飞机场、水稻示范基地安排科技教育现场,先后有200余名中小学生听姚老生动传授的农业科学知识,孩子们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脱贫致富帮扶员原畜牧科科长邓金池,积极帮助下岗职工从事养殖业,还自掏腰包资助贫困职工。下岗工人赵某在他的帮助下,养猪50头,走上了致富路。家庭教育指导员原农场一中书记耿杰,精心组织“读书活动”和家长座谈会,了解并且掌握青少年的思想情况,及时调整措施,分类施教,合理地促进学生、家长和学校进一步沟通,化解各方面摩擦,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专心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关工委宣传组组长退休干部刘金喜,不怕辛苦工作在新闻信息的前线,带领宣传组发表各类稿件20多篇,截止2005年10月底,垦区各级电视新闻报道10篇、《退休生活》2篇、《中国火炬》2篇、《中国老年报》1篇、《农垦日报》5篇、《老年日报》3篇、信息网4篇。通过广泛的宣传报道,进一步提高了关工委社会影响力。
  针对学校和家长普遍反映的中小学生上下学的安全问题,“十大员”和公安、交警部门联系,长年坚持每天派专人把守学校的各个道口,禁止机动车经过,交警还负责接送刚刚入学的小学生过马路,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建国前老干部名录表
              (2005年)
  表6-10



  续表6-10



  续表6-10



           农场老干部异地安置情况表
              (2005年)
  表6-11



             逝世老干部名单
              (2005年)
  表6-12



  续表6-12



  续表6-12



  续表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