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研发中心

第五节 研发中心


一、概况
  农场研发中心成立于2003年10月,隶属种子公司,刘玉平兼主任,副主任聂录主持工作。2004年3月研发中心从种子公司分离,聂录任主任(副科级)。7月分公司从东北农业大学新招聘了1名大学本科毕业生到研发中心实习和工作。2005年4月,研发中心为正科级单位,刘成任主任,聂录任副主任。田间试验技术员3人,土壤化验员2人。其中本科学历3人,大专学历3人。
  研发中心2004年业务上隶属于生产技术部管理,独立核算,由种子公司负责财务管理。2005年直接归七星分公司领导,为正科级单位,实行收支两条线的财务制度。分公司对研发中心实行差额补贴,核定平均每人每年补贴资金3万元(包括工资),超支不补,免费划拨给科技园区试验地20公顷,其中旱田11公顷,水稻9公顷。分为试验区和展示区,试验区主要是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示范,展示区是将经过试验的高产优质新品种和对生产有指导意义的新技术进行大面积展示和应用,扩大辐射范围。
  2005年分公司投资130多万元,对科技示范园区的田间道路、水利设施、育苗基地等进行了重新改建,修建了水泥桥涵和园区标志性建筑物,改造后的园区达到了集试验示范、成果展示、推广辐射科普教育、美化香化、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具有较高科技含量的新型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并为研发中心配备了农业机械,主要包括:天拖804轮式拖拉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同时,分公司又投资150多万元,为研发中心新增了小型播种机、小型覆膜机、搅浆平地机、镇压器、喷药机、洋马半喂入水稻收获机、激光平地机等机械设备,电脑、数码相机、投影仪等办公设备,全自动定氮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和土壤化验批量化前处理设备等化验设备,极大地推动了研发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固定资产达到了383万元。
  二、研发成果
  2004年完成水稻、大豆两大作物田间试验15项,撰写试验总结和科技论文15篇,其中《不同肥料配比对大豆产量的影响及经济效益分析》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与展望》两篇科技论文被收录到《垦区农业生产技术资料汇编(2004年度)》中,有7篇论文获得总局2004年度优秀论文,6篇论文获得建三江分局2004年度优秀论文。完成213个土样的取样、化验、配方工作,2004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666.7公顷。完成了分公司各管理区20多个肥料样品的检测化验工作,为广大农户用上“放心肥”提供了保障。科技示范园区以试验科技含量高、实验设计科学合理、试验与生产结合紧密2004年获得建三江分局科技园区评比第二名。
  2005年共落实和完成各级、各部门科研试验项目52项,其中:农业部国家肥料质检中心肥料试验2项、八一农大课题4项、省农科院小麦所课题1项、农垦总局五大作物小区高产攻关5项、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试验课题21项,其他为自选课题。试验内容包括品种对比试验、肥料试验、栽培试验、植保试验以及高产攻关试验。由于试验、示范内容齐全,设计合理,充分展示了科技园区“六大”功能。七星分公司2005年被列为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单位,是黑龙江垦区4个首批示范农场之一。分公司针对此项工作制定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相关政策,广大种植户完全享受免费土壤化验,使许多农户自发地取来土样要求化验。2005年春季完成500多个土样、198个肥料样本、2000多个单项指标的化验工作,发放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1000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2.53万公顷。秋季土壤取样1800个,代表耕地面积3万公顷。按照国家测土配方施肥试点补贴资金项目的要求,对土壤化验室进行了扩建和改造,扩建后的土壤化验室,在化验设备、能力和技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通过了农业部组织的第一次项目检查验收。统一按照M3法化验土样400多个,单项指标4500个(包括微量元素和大量元素的全量指标)。
  三、科技培训
  示范园区是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展示的窗口,通过组织技术人员、农户到园区参观学习,现场讲解,把新品种、新技术、新观点变成一种听得见、看得到、摸得着的感性东西,使农户从中学到了新知识,选到了真正的优良品种。两年共培训农户3400人次。
  科研人员共撰写的试验总结和论文51篇,并全部收录到2005年《七星研发中心农业技术资料汇编》中,印制资料汇编1000本,全部下发到农户手中。
  研发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两年来共接待各级领导参观80余次,农业部部长杜青林、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以及农垦总局的领导先后到研发中心视察和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