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战二排干
四战二排干
李国斌
一战二排干
1958年我刚来农场不久,一天于忠凯技术员对我说:“今天场长、书记要去看水利,场长叫你去熟悉熟悉情况。”大家上了一台中型卡车,年龄大的宫副场长坐在驾驶室里,李万宝场长、任兆奎书记、张野副场长站在车箱的前面扶着护栏,其他人坐在车箱里。由于当时道路状况很差,车颠簸的很厉害,到了富饶桥(二干桥,十九队附近),车子开到冰甸子里,往南一看,全是大冰甸子,远处隐隐约约好像是树林子。车在冰甸子里跑也不那么颠了,大家开始说笑起来,李万宝场长说:“你们看咱们农场多大啊!将来肯定能发展成个小农业城市。”任兆奎书记补充说:“只有搞好了水利才能开荒啊!”车停了,到渔亮子了。冰面上横七竖八的全是大狗鱼棒子,靠近渔亮子房,堆了好大一堆鱼,有狗鱼、鲤鱼,还有红肚皮的鲫鱼,最小的也有一斤多。我小声的向于技术员问:“怎么这么多鱼啊?”他说:“你没听见刚才打鱼的师傅说啊,这才刚出鱼,据说一年能打好几百吨鱼!”场领导了解了一些情况后,大家又上了车,车沿着草甸子中的车印穿行,一会是草甸子,一会是树丛。我是第一次看到北大荒的原野,真庆幸自己来到这么富饶的地方。场长说:“前面是四大队(现七管理区二十四队)了。”下了车一看,新修的路南面是两栋新建的瓦盖拉哈辫子房,是大食堂和集体宿舍,路北是一片树林子,林子东面有几栋家属房。李场长对任书记说:“我已经告诉他们了,这些林子要保护好,将来好在这建公园!”从宿舍出来一个穿旧军装的背着枪的人,称自己是打更的,对场领导讲:“大队长和书记领着一伙人去看荒地去了。”我们只好又上了车,车朝西开了一段实在走不了,只得返回到南面的冰甸子里,车就像抽风似的,过了阵子又颠簸起来,我们在车箱里一颠老高也顾不上说话。车到场部约两公里的草甸子里停了下来,荒草已被火烧过只剩下稀稀疏疏的治柳,李场长选了个大塔头墩子坐下,边开玩笑边认真的说道:“建家园,看你们的了。”于技术员指着标桩介绍了沟的方向,宫副场长说了他的想法,这条沟是排灌结合的,旱了引富饶下大甸子的水灌,涝了顺这条沟把水排到南面的大甸子里,全长12公里多,共计120万土方。回来后我问于技术员:“这么大的断面是怎样计算的?这么大的工程量又怎么能完成?”于技术员说这是宫副场长在北京学了半个月设计出来的,已经有几位师傅说能改装机械,改装的机械一天能干几千方。还说这条大沟干成了能空出很多地方。当时全场只有10个生产队,职工不过千人。全场每天上工地的不过二三百人,还有女的,用的是镐头、铁锹和土篮子,一天一个人干不了一个土方。结果干了一年,每个生产队只挖了一个大坑,化冻后成了大水坑。
二战二排干
1959年上级为了加强我场水利工作,派水利毕业本科大学生陈培坤来农场蹲点,我们对二排干进行了全面规划,上级还派来了测量人员,进行了定线和水准测量。当时二排干全线都有积水,上游水深10至20厘米,中游水较深,不少地方达60至70厘米,在十一队北段则只有一段“花达水”。在二排干桥下整个夏天都有流水,不少段还是“明流”。经过勘测,二排干中上游是个大的碟形洼地,主要是十一队北“鼻梁子”挡水。秋收后,合江农垦局作出了“大开荒、大发展”的决定,农场当时初步规划面积达20余万公顷,所以提出了“超高宝泉岭,越上友谊,与萝北并驾齐驱。”大发展的目标。为此,农场党委决定今冬明春一定打通二排干,排出积水,为大开荒创造条件。场长孙燕璋(李万宝场长已调走)在上冻后对二排干全线进行了察看,指出施工断面按设计今年无法完成,要先小先通,通了才能流水。秋收后期,农场全力以赴,每个单位一段,全线铺开,看哪个单位先完成。农场机关干部在总支书记吕宝堂的带领下,首先住到了工地,住在用大毡布一围,冰上铺一层草,带着皮帽子合衣而睡的账篷里。在施工方法上要采取“易爆成渠”,因为买不到炸药,就把硝酸铵和锯沫子炒了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土炸药。为了提高工效,大家干起来就是连轴转,渴了就地刨块冰放在口里,饿了啃口冻馒头,腊月天上身只穿件绒衣,全身都挂着白霜。医生兰文秀,职工陈庆泽采取放炮往外搬冻土的方法,连炮崩飞的带往外搬的,一天干过200多土方。经过全场干部职工一个冬春的奋战,全线总算打通了。
1960年化冻后,农垦局李重祥工程师来场检查工作,察看了二排干,看到满沟的流水说:“二排干通是通了,但断面太小,不解决根本问题,但对开荒能起到一定作用。”
三战二排干
1964年,新中国第一位国营农场场长李在人来农场任场长。为了实现多开荒多种地的目标。1965年,农场党委作出再战二排干的决定,并提出施工分两步走,头一年按设计完成一半的断面,来年再完成另一半。在施工上一定要按设计要求开挖断面的一半。要求水利队在上冻前在二排干上中下游三处各建一个工棚,秋收后期把全场主要劳动力都调集上来参加施工。在二排干12公里多长的施工线上红旗招展,由农场副场长社教团领导组成的指挥部也住进了工地。各工地醒目的地方都附贴着“王杰不怕死,愚公能移山,我们有决心,建好二排干”的标语。为了保证施工人员有充足的体力,在物资供应异常困难的当时,农场还决定每天每人供应半斤猪肉。在施工方法上除了采取传统的爆破法外,职工们还创造了拉刀切土法、松土保温法,采用这些方法既提高了工效,又降低了劳动强度。到春播前基本完成了施工任务,二排干实现了水流畅。使大片的荒地逐年得到了开垦。但由于没达到设计的排水能力,1981年又遇到了罕见的大涝,四队的小麦到上冻后还在收割,所造成的损失可想而知了。
四战二排干
1983年总局引进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生产的挖掘机,在我场进行机械性能的试验。管局组成了以前任局长张锡久为首的试验组,经过中美双方技术人员一个多月的试验,一致认为该机性能好、操作灵活、工效高,适合低湿地作业。试验结束后,管局决定继续在二排干进行生产性能试验,经过两个月紧张施工,将二排干全线按设计完成了任务,当年就发挥了较好的排水效果。时任管局副局长的李万宝高兴的逢人便说:“二排干这次可算彻底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