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五节 植物保护

第五节 植物保护


一、化学灭草
  开荒初期,地里只有零星的洋草(小叶章和大叶章),随着土地的熟化,地里开始出现狗尾草和稗草,较高的地块出现少量的灰菜和蒿子。1973、1974两年连续涝灾,大豆地里长满鬼针草、稗草、蓼吊子等杂草,以后逐年感染。1978年春旱,连续刮了六、七次4—5级西南风,从此地里出现猪毛菜。1980年在九队、三队发现少量苍耳、龙葵,到1983年苍耳、龙葵漫延到南片和东片。到目前为止,我地区主要杂草有稗草、蓼吊、灰菜、鬼针草、苍耳、龙葵。
  1977年以前,灭草主要手段有播前封闭锄草、苗前耙、蒙头土、苗后耙、行间中耕除草,人工除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场从1978年开始使用化学除草剂。
  化学除草剂分两种:一种是土壤处理剂,另一种是叶面触杀剂。
  土壤处理剂又分大豆播前和播后土壤处理剂。叶面触杀剂分小麦叶面触杀剂和大豆叶面触杀剂。
              历年化学除草剂使用情况统计表



  1、小麦化学除草
  小麦24D—J酯化学除草剂在垦区已使用多年。创业农场从 1974至1979年局部使用,1980年开始用飞机作业,化学除草面积占小麦播种面积40%。
  1983年春涝造成草苗齐长,据6月上旬在十七队一号地和十三队九号地调查:每平方米有阔叶草8,100至10,560株(窄叶蓼和灰菜),采取天上和地面相结合灭草,在灭草的关键时刻场派专车调查草情,巡回指导作业,使6万亩杂草严重的地号得到控制,获得实收333斤(1983年小麦播种19万亩,水淹绝产4万亩,实收15万亩)。
  2、大豆化学除草
  (1)土壤处理剂:1978年开始试用美国进口氟乐灵和拉索。氟乐灵为大豆播前土壤处理剂,拉索为大豆播后土壤处理剂。这两种药剂主要杀稗草、狗尾草、金色狗尾草。氟乐灵对藜、苋菜有一定的防除作用。
  开始掌握不住要领,所以1978、1979两年效果不一。到1980年通过实践逐步掌握了使用要领,除草面积扩大到大豆播种面积的51%,灭草效果显著。
                 化学灭草剂效果调查表



  1983年从美国施多福公司进口灭草猛,把灭草猛和氟乐灵混合使用其效果更佳。1982年三队调查结果见下表:


  
  (2)叶面选择触杀剂
  土壤处理剂是根据本地历年杂草群落演变规律采用“予防式防治”,有很大成分在推算之中,这样难免浪费地,同时常常与春播争嘴。叶面触杀剂,见草方除,对草下药就弥补了土壤处理剂的盲目性。1983年从日本曹达公司进口枯草多和拿扑净,两种药主要触杀禾本科杂草。1984年又从西德巴斯夫公司进口排草丹,主要灭苍耳、龙葵、滨洲蓼、苋菜等双子叶杂草。
  1984年春涝,小麦播种面积没有完成,大豆超播。6月上旬正是大田管理的关键时刻,此时阴雨连绵机车不能下地,等机车能下地草也长高了。叶面触杀剂(天上地下共化除12万余亩)发挥了威力,使18.6万亩大豆基本上控制了草荒。
  二、主要病虫害
  小麦主要病害有小麦赤霉病、根腐病、散黑穗病、叶枯病、杆锈病、叶锈病
  小麦虫害有粘虫、蚜虫、跳甲。  
  大豆主要病害有大豆灰斑病、根腐病、叶角斑病。
  大豆虫害有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草地螟。
  玉米主要病害有黑粉病。
  玉米虫害有玉米螟、金针虫。
  小麦病害发生与防治
  1、小麦赤霉病和根腐病:在三江平原上自小麦栽培以来,历来赤霉病、根腐病都有不同程度发生。轻重程度第一取决于小麦品种,第二取决于气候条件。克61—56和克丰2号赤霉病较重,辽春一号、松花江七号根腐病较重。小麦灌浆到成熟期遇阴雨潮湿这两117种病较重,1981、1983、1984年赤霉病发生较重。据1983年7月15日调查,六队七号地克丰一号病穗率1l%,小穗病率9%,严重的地方病穗率达34%。  
  2、叶枯病:从本场主栽品种中看辽64较重。
  3、散黑穗病:克丰一号发生较重,据1980年在十三队四号地调查:病株占50%。
  4、杆锈、叶锈病历年都有发生,其中晚播小麦发病率较高。
  5、防治:上述诸病主要防治手段是药剂拌种。七十年代使用药剂赛力散和克菌丹。拌种方法由手摇拌种器发展到立式滚轮拌种器。八十年代药剂采用克菌丹、多菌灵、拌种霜。拌种方法发展到电动拌种机,1983年干拌,1984年发展为湿拌。
  三、小麦虫害发生与防治
  1、麦蚜:麦蚜易发生在晚播贪青地块(黑蚜为主)虽有发生,但建场以来始终没有达到防治指标。
  2、粘虫:又名夜盗虫。是我地区主要虫害,每年都有发生。其中1984年发生较重(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一连二号地每平方米虫口密度39.8头。采用敌敌畏和敌百虫混合防治,剂量每亩各一两,效果良好。
  四、大豆病虫害发生与防治
  1、大豆灰斑病和根腐病:这两种病由来已久,逐年加重。根腐病前期影响幼苗生长,土壤水分大时可引起全株死亡。灰斑病影响大豆产量和质量。1983年全场大豆因灰斑病严重不能出口。其防治方法:一是选择抗病力强的品种,二是药剂拌种,三是在大豆生长期喷多菌灵。1984年大豆多菌灵拌种5.4万亩,盛花期喷多菌灵1.2万亩。
  2、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心虫在正常年份7月下旬到8月上旬为成虫盛期,8月中下旬孵化出幼虫,24小时之内蛀入豆荚,蚕食豆粒。大豆食心虫以防成虫为主,其方法有熏蒸和触杀法,当前这两种方法在我地区没有正式应用。
  3、大豆草地螟:建场十六年来,1982年在我地区首次防治草地螟有42900亩。采用敌敌畏1两/亩,三龄后2两/亩(敌敌畏和敌百虫各一两),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