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特殊病与疑难病的医疗
第五节 特殊病与疑难病的医疗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临床经验的逐渐丰富,对一些特殊病与疑难病的诊断治疗也有较大的突破。
内科
十多年来,抢救了几百例危重患者,有急慢性心、肺、肾功能衰竭,有感染性休克、急性有机磷中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等。抢救成功率在97%以上。1971年,赵福臣诊断了一例麻风病人。
1977年支凤如重度有机磷中毒,入院时面色苍白,昏迷,流涎,大汗淋漓,瞳孔缩小,四肢厥冷,牙关紧闭,心跳,呼吸停止。医务人员马上用开口器撬开牙齿,用PP水洗胃,吸氧、吸痰。医生护士同心协力,争分夺秒。由于抢救及时,治疗正确,使病人脱离了危险,恢复了健康。
1977年,山里公社女青年张秀娥(18岁)患急性肾功能衰竭,来院时全身严重浮肿,尿极少,病人家长抱着无希望的心情救治。经过仔细观察病情,精心治疗,患者痊愈。
1980年,商店林桂芝患脑溢血,入院时意识丧失,瞳孔不对称,四肢瘫痪,失语,病情极为严重。经过内科多方面积极治疗,并请了佳木斯中心医院的脑外科医生做了脑血管搭桥手术,术后效果良好,由丧失了一切功能到恢复了部分功能。
1982年,机关干部陈崇迁癫痫大发作,持续抽搐达两个小时,脑部出现乏氧。赵福臣医师打破常规用药剂量,给予大剂量甚至超量的镇静剂,取得了可喜的效果,使病人恢复了健康,重返工作岗位。内科几年来,抢救急性肾功能衰竭、肾病综合症六名,脑血管意外及脑出血病人三例,急性心肌梗塞一例,重度有机磷中毒两例,癫痫大发作持续两小时以上者一例。
儿科
1974年,收购站赵仕祥小孩,肺炎合并心衰,经过抗感染、纤酸、止咳、强心药等改善心肺功能的治疗无明显效果。医生参阅了大量国外资料,应用两种球蛋白提高抵抗力,试用小量多次输新鲜血液(同型)获得成功。当时所有的重病肺炎小儿全部采用此治疗方法,只需要输2至3次就能根本治愈,一般患儿只需一次就足够了。这种方法至今还在应用。
外科
1975年,外科收治了一位因颅骨骨折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入院时病人处于深度昏迷,一侧瞳孔散大,呼吸急促,血压低,脉快。当时在无脑外科医生及医疗器械的条件下,外科医生齐振德和刘友平大胆地为病人进行开颅手术,取得了成功。
1976年,水利队一名工人,因车祸造成左肾损伤破裂,十二指肠穿孔等严重复合伤。入院时已测不到血压,脉搏触不到,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呼吸浅快,处于严重休克状态。医院采取立即输液输血和腹部探查手术,做了脾切除、肾切除和十二指肠修补术。现已恢复正常。
五官科
1974年10月,十七队职工石某之子,玩时不慎将左眼用木棍刺伤,晚八点来院。经检查发现左眼十一点至一点处角巩膜缘造成撕裂伤,创口约8毫米,虹膜和玻璃体脱出,嵌顿在创口。当即给予手术治疗,切除脱出的虹膜和玻璃体,缝合创口后用结膜瓣将创口复盖。治疗后视力恢复至0.3,没出现眼球萎缩与白内障,经复查愈后良好。
1982年车队陈某家属,因左眼多年溢泪溢脓,诊为慢性泪囊炎。经保守治疗无效,给予进行泪囊摘除术,术后效果良好,解除了隐患,再没有复发。
1983年7月,加工厂李某不慎把右眼崩伤。三天后来院,经查所见:角膜五点处巩膜缘有5毫米长的穿孔伤,虹膜嵌顿在创口,已呈息内状,前房消失,患眼混合充血,视力无光感。当即给予手术治疗。用结膜瓣复盖伤口,经大剂量静点抗菌素激素及局部眼针治疗,出院时视力恢复至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