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粮油及副食供应创业农场群众的口粮只有面粉,极为单调。食油是豆油。口粮指标按国家规定分配,食油供应每人每月一斤。
为改变主食单调,农场经常组织外出兑换或调进粗粮。兑换和调进的粮食有玉米楂子、玉米面、小米、高粱米、大米等。农忙季节额外多供应食油作为补贴,允许群众自换,自买。
自1980年以来,几乎每年都要购进或兑换大米。1981年,特大涝灾,蔬菜奇缺,农场除购进299多吨大米外,还购进海带36吨、粉条20吨、白菜400吨、土豆300吨,保证了群众生活。1982年换大米 250吨,购进花生30吨。1983年换大米300吨。1984年换大米300吨。
在副食供应上,仅商店副食品供应就有食糖、糖果、酒、罐头、糕点、盐、酱油、醋、猪肉等等。相对比较, 品种虽少而销量却较大。1974年,每人白糖食用量平均为2.59斤,糖果食量平均为 1.23斤,酒的食用量平均为2.47斤,罐头食用量平均为1.2瓶,糕点食用量平均为3.6斤;1983年,每人白糖食用量平均为8.16斤,糖果食用量平均为3.34斤,酒的食用量平均为8.85斤,罐头食用量平均为5.5瓶,糕点食用量平均为6.4斤。糖、糖果、罐头、盐、醋等副食品全部靠外进,酒、酱油、糕点等副食一部份外进,一部份自产自销。
商店还经常购进各种水果、鲜鱼、蔬菜等。自1980年始,农场先后四次购进苹果和梨。1980年购进苹果80吨,1982年购进40吨,1983年购进80吨,1984年20吨。每逢年节,家家都改善生活。近几年,食肉量不断增加,仅场部年食肉量达9万斤左右,人均22斤。近年来,啤酒销量极大。鸡鸭、蛋类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