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礼节节日与庆祝
第三节 礼节节日与庆祝
一、礼节与生活习惯
创业农场群众较为注重礼节。熟人相见,互相问候。吃饭时相遇,必问:“吃饭了没有?”礼貌之词有:“谢谢”、“您好”、“再见”等等,兴握手礼,对陌生人称“同志”。成年男子相遇,互敬香烟。晚辈尊长辈。
子女不能呼父母名,而唤以“爸爸”、“妈妈”,书面语为“父亲”、“母亲”,称兄为“哥哥”,称姊为“姐姐”,称弟弟为“兄弟”,称女弟为“妹妹”。子女长大后,与父母别居。
每逢传统节日,邻里之间互赠礼品。若邻里朋友生病住医院,必携礼品前去看望。对于亲友的喜庆,则要前去祝贺;哀事,则去慰问。
二、传统节日
农历除夕,家家在午后摆上丰盛酒宴,全家围坐吃团圆饭。半夜包饺子时,呜放鞭炮煮饺子。进食,以示辞旧迎新。次日晨,仍吃饺子。着新装外出拜年,到谁家就口称:“某某过年好!”尔后,尽情游乐,打扑克、下棋,通宵达旦,齐聚看电视。习惯于春节前预备食物,馒头、包子和各类油食,亲朋邻里互赠礼品。
正月元宵节夜,限于条件,只有部分居民高挂灯笼,多以铁框骨,红绸罩面,内拉以电灯或自做冰灯。
农历二月二,俗为龙抬头之日,本场有部分居民这个节日“剃龙头”,食猪头,吃饺子,炒糖豆。
清明节(公历4月5日),食鸡蛋庆祝,给死者扫墓。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内地民俗有许多讲究,以示纪念。而本场只以鱼肉、鸡蛋改善生活,以示庆祝。近两年才有部分人吃粽子。
农历八月十五仲秋节,俗为吃月饼,亲朋邻里之间互相馈赠月饼。
三、庆祝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节日或纪念日,创业农场均庆祝。
公历元旦,“五一”国际劳动节、“七一”中国共产党诞辰、“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都放假纪念。 “三八”妇女节,妇女放假纪念。“五四”青年节,青年放假,举行庆祝活动。“六一”儿童节,全场学生放假庆祝或举行运动会和文艺汇演。
农业生产队每年麦收之后都要庆祝一番,职工群众习惯于用会餐来庆祝。全队男女老幼齐聚食堂,美酒佳肴,共庆丰收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