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清朝以前的归属(夏商周—1911)

第二节 清朝以前的归属(夏商周—1911)


创业农场地域在公元前约2200年的夏、商、周到公元前476年的春秋时期,属于肃慎国土之地。《左传》对战国以前,北方与中原的隶属关系做了十分明确的纪实:“肃慎燕、毫,吾北土也”。
  《晋书·四夷传》关于肃慎的疆域云:“在不咸山北(长白山),去夫余可六十日行,东滨大海,西接寇漫汗国,北极弱水(黑龙江)”。《史记》五帝本纪中有“……各以其职来贡,不失厥宜,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北山戎、发、息慎……,四海之内感戴帝舜之功”。息慎,就是后来的肃慎,或曰稷慎。
  公元前206年到公元420年,自西汉到东晋。创业农场区域为挹娄所辖。《后汉书》东夷传:“挹娄,古肃慎国也。”在《满州源流考》一书中说,挹娄的地域范围是南足长白,北抵弱水,东极大海,广褒千里。古代的创业农场地域是挹娄的内地。
  公元386年到公元589年,北魏到南北朝时期挹娄改为勿吉。公元581年至公元907年隋唐时期勿吉又改称黑水靺鞨。《魏书》勿吉传云:“勿吉国,在高句丽北,旧肃慎国也。”魏时的勿吉,隋朝的靺竭,入贡中国,同周秦一样,而且次数比以前有增无减。南北朝时期,挠力河北包括创业农场区域属靺鞨之黑水部辖理。
  公元618年至公元960年,唐及五代时期。唐初创业农场区为黑水靺鞨黑水部辖理。公元785年(唐德宗真元以后),为黑水之越喜部所辖。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在黑水棘揭地方设立了黑水州都督府(今苏联伯力),封各部首领为都督刺史。唐德宗真元年间(785—805),创业农场区属于当时的怀远府(今同江县附近)为豹山县地面。
  公元916年—公元1127年,辽和北宋期间。辽原是契丹,至耶律阿保机时统一契丹各部建国号契丹,后改辽。初定都临潢,后迁燕。建置分五京五道。创业农场地区,为辽国之东京道和东海女真部所辖。在三姓(依兰)东北一带,设五国部节度使〔博和旦(伯力)鼻骨德(苏海兰泡以北)奥立米(在今绥滨县境)越里吉(今依兰县境)伊呼图〕。创业农场地域归博和里辖属。
  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金、南宋时期。金的建置仿辽设六京十九路,路以下设千户。创业农场地域归速频路斡可阿怜千户管辖。速频路,今吉林东部至海参崴,北至乌苏里江以东直达日本海。
  1271年—1368年,元朝时期以京畿为中书省,其余将全国划分为十一个行省,各省设总督,省下又分若干路,路下设千户、万户府。创业农场属辽阳行省。金在五国部故地设呼尔哈路(依兰附近)。元又在此设开元路,后又分设水达达路。在富锦城附近设布乎江(又叫孛苦江)万户所。
  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时期。将元朝的行政区划十一个行省和中书省,改为十三个布政使,辖理全国三十府县。同时,又设立十五个都指挥使司,以辖理卫和所。东北地区起设一个都司,324个卫,24个所,由山东布政司兼领。后因不便,遂在今辽阳设辽东指挥使司。公元1409年(永乐年间),又将东北这片广大区域划为奴尔干都司(相当于现在的大区)。公元1411年春派太监示失哈和都指挥同知康旺等率领官兵千余人,乘船到黑龙江口附近特林(今苏联之帝尔)建奴尔干城,设置奴尔干都司。宁古塔为其治所。下辖384个卫,13所。
  挠力河沿岸归诺罗路辖(今东安镇),同江县以东统为可木山。今富锦县附近设福题新卫。创业农场,归属卫所无从考查。地域属奴尔干都司辖领确定无疑。
  公元1644年—1911年清朝时期。
  明代在东北建立奴尔干都司,下设卫、所四百多处。但由于这一地区森林茂密,沼泽草原广布,人烟稀少,交通极为不便。对于加强中央集团统治,确有很大困难。每个卫所,中央派员每年只能巡视一、二次,有些边远地带,甚至二年才能巡视一次,而且还得等到结冰后乘雪橇。各级官员同中央只保持定期朝贡,其它政务,中央很难统理。因此,形成一种封建割据的局面。有些部落,只是名义上隶属明王朝而实际上是各自为政。
  满清入主中原后,这里属东海三部的窝集部落地。从1715年至1882年间,创业农场地方归依兰哈喇协领衙门统辖。光绪八年后,属富克锦(嗄尔当)协领衙门辖地。
  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拉哈苏苏始设临江州。宣统元年(1909)因移民渐多,农商日盛,又因外交关系,遂升格为临江府。民国2年(1913),改为临江县,民国3年(1914),又改为同江县。
  清朝以前,“火烧孟”一带草深林密,遍地漂筏,无人垦殖,唯有沿江一带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女真族部落。他们在清初,一直在黑龙江下游乌苏里江两岸、松花江两岸及东海滨的库页岛广大地区居住着。清中期后,政府腐败无能,沙皇俄国陆续野蛮入侵和武力霸占,清廷先后被迫订约,遂丧失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大片国土。当时创业农场周围是赫哲族的故乡。
  赫哲族历史悠久,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
  富饶美丽的三江平原,是赫哲族历史文明的摇篮,是赫哲族人民文化艺术的源泉。
  公元1636年,皇太极建立了封建的满清帝国。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对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两岸和东海滨诸赫哲部,采取了封官、联姻的政策,统治着东北各族人民。
  清兵入关后,定都顺天府(北京)。为了加强对东北全境的管辖,设立了盛京(沈阳)将军、宁古塔(宁安县)将军、瑷珲(黑河)将军,分别管辖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地区。创业农场地方归宁古塔将军管辖。
  清政府于康熙54年,在依兰哈喇建三姓城,驻防旗兵,设协领等管领。雍正十年,设副都统一人,并增佐领、骁旗校各16人,防御12人,领催95人,先锋37人,甲兵1,365人,改正副协领为左右两翼协领,负责驻防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及东海滨等地。光绪八年,在松花江下游的嘎尔当,增设富锦协领衙署(1882)。由三姓副都统委派协领一名,佐领4名、防御2名、骁骑校4员、无品笔帖二名、赫哲甲兵420名,防守松花江下游,黑龙江、乌苏里江一带边境。
  注:①引自《同江县志》15—16页 光绪16年,政府开放官荒,允许汉民入境。光绪31年拉哈苏苏设州治,第一位知州吴士澄于次年二月初赴任,署理地方民事财税,与嘎尔当协领署并存(军政分立)。宣统二年春天,拉哈苏苏海关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