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轮作换茬
第六节 轮作换茬
从建场至1976年,各队的排水设备不够完善。遇到春涝,小麦播种往往完不成任务。小麦实播面积占总面积的47~68.3%,大豆占总播种面积的36,9—46.8%。遇到秋涝,豆收被动,大豆茬翻的不多,下年再发生春涝,全靠春翻,播麦也来不及,所以只有把小麦播在伏翻麦茬地上。小麦一重茬,大豆重茬就更多。小麦、大豆重茬三年以上很多,只有玉米和其它小作物能进行合理换茬。
1977年后,小麦实播的比例为10.4~65.6%,大豆是38.3~89.4%,玉米为1—5%,其它占0.002~3.4%。小麦、大豆两大作物重茬,迎茬仍有一定的比例。小麦正茬占36~82%,大豆正茬占16~72%,所以每年都有一些重茬。1975年,七队有个别地号小麦重茬四年,亩产46.7公斤,比重茬一年的(亩产量96.6公斤)减产48%;大豆正茬亩产110公斤,比重茬一年的增产30.5%。由此可见,合理换茬非常重要。1980年初步制定了三区轮作制:小麦60%,大豆30%,杂粮10%的种植比例,建立了麦~麦~豆三区轮作制进行合理换茬。但因土地总体规划未能定型,1981年后,又连续涝灾,打破了三区轮作计划,正规轮作终未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