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二节 职工队伍

第二节 职工队伍



  一、职工来源;
  1969年底,全场职工总数为1,519人。其中老职工364人,占职工总数的24%。从老场建点调进的知识青年303人,占职工总数的21.2%,职工子弟27人,占职工总数的1.8%。当年接收安置天津市、齐齐哈尔市、北京市知识青年805人,占职工总数的53%。
  兵团时期:1971年全场职工总数3.868人。1976年底,全场职工总数4.092人,比1969年增加2.543人,是建场初期的1.66倍。职工总数中:老职工368人,占职工总数的9.5%,职工子女就业799人,占职工总数的19.9%,知识青年2,583人,占职工总数的62.8%,接收复转军人316人,占职工总数的7.8%。
  农场时期:1977年1月,全场职工总数4,026人。1983年底,全场职工总数3,466人,比兵团时期下降14.2%。其中建场老职工389人,占职工总数的10.4%,职工子女就业538人,占职工总数的15.8%,下乡知识青年15人,占职工总数的4.3%。1970年以后,从外地调入839人,占职工总数的24.1%,接收复转军人279人,占职工总数的8%;安排投亲就业1,055人,占职工总数的30.3%,分配大中专毕业生36人,占职工总数的1%;批准临时工改固定职工221人,占职工总数的6.1%。
  1979年,由于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农场先后从牡丹江管理局调入干部和生产技术骨干485人。现有职工情况



  二、职工分类
  农场历年的分类项目有:农业工人、畜牧工人、工业工人,文化、卫生人员,管理人员、服务性人员共六项。由于农场的发展和工作需要,各类职工逐年变化。例如:1683年同1970年对比,农业工人增长19.5%畜牧工人降低42%,工业工人降低26.2%,文化、卫生人员增长198%,管理人员增长67.1%,服务性人员增长144%,全场职工人数增长139%,工资总额增长203%。详见下表:农场历年职工分类与工资情况             单位:千元、人



  三、职工变动  
  农场在不断的发展,职工也有相应的变化,其人员组成有职工子弟就业、下乡青年、复转军人、外地调入、大中专毕业生、临改固等。调出人员主要是知青返城、调外地人员。其变动情况如下表:历年职工增减变动表


知青病退、返城商调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