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三章 场部与基建单位

第三章 场部与基建单位

第三章 场部与基建单位



  一、场部
  农场场部建设是由总局设计院统一勘察设计的。农场按照现代化小城镇规划搞好场部建设。作业区不设居民点,在场部集中建设居民区,全场职工集中居住;生产、生活、服务、文教设施全部集中于场部。建场五年来、农场加强了基本建设领导力量,实施正确指导,施工队伍全部对外承包。目前,场部建设已具规模,场内楼房林立,已初步形成现代化小城镇。
  二、场直单位
  场直生产、生活单位有:修配厂、汽车队、木材厂、水暖队、农建队、林业站、变电所、医院、中小学、职工中专、托儿所、商店、宾馆、文化宫,还有中国农业银行富锦支行洪河办事处、建三江邮局洪河支局。
  三、作业区
  全场共分八个农业作业区,其中六个是进口美机作业区,分设六个作业点,每个作业点只建一个加油站、车辆停放场和临时作业休息用房。具体情况是;
  第一作业区,建于1980年5 月,位于场部西3 公里处,洪进路南侧,有职工32人,耕地47,700 亩,拖拉机10混合台,收获机7 混合台,自走割晒机1 台。张立军任作业区主任。
  第二作业区,建于1980年5 月,位于场区东北部厂洪东路东侧;距场部13.5公里,有职工37人,耕地64,000 亩。拖拉机11混合台,收获机8 混合台,自走割晒机1 台,魏振东任作业区主任。
  第三作业区,建于1980年9 月,位于场部东5 公里处,有职工33人,耕地43,000 亩,拖拉机10混合台,收获机7 混合台,自走割晒机 1台。先后有赵银林、张成斋、姜景和任主任。
  第四作业区,1980年5 月建于场部南8 公里处,洪中路西侧,有职工35人,耕地60,000亩,拖拉机11混合台,收获机7 台,自走割晒机1 台。先后有佟耀军、张家荣、李发瑞、刘玉起任主任。
  第五作业区,建于1980年5 月,位于场部西南处。洪西路东侧,距场部18.5公里,有职工38人,耕地58,000 亩,拖拉机12混合台,收获机7 台,自走割晒机1 台。先后有张成斋、刘玉起、王汉清任主任。
  第六作业区,建于1980年5 月,位于场部西11.5公里,洪进路北侧。有职工35人,耕地56,000 亩,拖拉机11混合台,收获机7 台,自走割晒机1 台。先后有王树仁、李发瑞、李松林任主任。
  第七作业区,原为前进农场所辖,1969年1 月创建,位于二抚路 110公里处北侧。1979年与前进农场三十一连合并,1982年8 月划为本场。有职工123 人、耕地1 ,300 亩,拖拉机9混合台,收割机6 台。先后有李树堂、曹宪臣任主任。
  第八作业区,原为前进农场所辖,1970年建于二抚公路121 公里处北侧。1982年8 月划给洪河农场管理。有职工127 人,耕地16,700 亩,拖拉机10混合台,收割机5 混合台。先后有于凤山、孙文军任主任。
  第九作业区1983年7 月建立,位于场区北部,二抚公路121 公里处。职工30人,耕地35,000 亩,拖拉机7 台,收割机2 台,1984年末由于水利不配套,播种困难很大,撤销后将设备转到一区。
  孙文军任作业区主任。
  < 页码>=011-012<页码>=0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