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植物保护 一、粮豆主要病虫害
1、小麦病虫害有赤霉病、根腐病、黑穗病。虫害有:粘虫、黄条跳甲、蚜虫等。
2 、大豆病虫害有:灰斑病、根腐病、立枯病等。虫害有,大豆食心虫、蚜虫、草地螟等。
3 、主要农田杂草有:灰莱、蓼吊子、鬼针、苣荚菜、刺儿菜、龙癸、苋菜、芦苇等。
随着耕作年限的增长,杂草群落也有所变化,在1982、1983年主要是双子叶的阔叶性杂草,到1984年不仅有阔叶杂草,而且单子叶杂草水稗也蔓延开了。
本场投入大面积生产以后,为了保证偿还大豆,在安排作物比例时大豆高于小麦。而且又因为年年春涝,必须增加大豆的比例,这样造成大豆重茬严重。加上本场地势低洼、易涝、湿度大,管理跟不上去,、就导致农田杂草、病虫害的基数增长越来越快。所以近两年来病虫害、杂草感染的很快,使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造成农作物减产,粮豆品质降低,影响了大豆出口。为此,本场采取了多方面的防治措施。
二、防治
1 、种子处理:本场土地低湿,根腐病严重,从1981年开始,播种前对大豆、小麦用种进行了精选和拌药处理。小麦采用克菌丹拌种,大豆采用福美双拌种,不拌药的种子一律不准下地。
2 、麦地杂草和病害的防治:1983年作业区有些地号和地段,灰菜、蓼吊子感染严重,在小麦三叶期采用24D —J 旨用机械地面喷雾。全场在本年共防治麦田杂草达37,500 亩,1984年有1 ,500 亩小麦采用24D —J 旨防治了灰莱、蓼吊子。有2 ,400 亩小麦用飞机喷多菌灵和磷酸二氢钾防治小麦赤霉病和追肥试验。防治效果较好,小麦由 12%的病穗降到2 —3%。
飞机灭草施肥图(见附图)
3 、大豆杂草和虫害的防治:①灭虫。在1982年7 月上旬大豆地发生草地螟,其危害面积90,593 亩,危害严重的有25,000 亩用敌百虫药剂进行防治14,475 亩。部分地号造成绝产。②灭草。1983年6 、7 月有一部分大豆地杂草猖獗,当时本场采用了化学药剂灭草和机械除草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防治,同时还发动了全场干部职工家属挥锄上阵,消灭草荒。这年药剂除草播前用氟乐灵加灭草猛进行土壤处理,面积24,000 亩,播后苗前采用拉索加24D —J 脂,地面喷雾、15,000 亩,苗期喷枯草多l ,200 亩,化学药剂灭草共有40,200 亩,苗期用旋转锄灭草22,000 亩,人工锄草6 ,500 亩。1983年大豆地除草面积合计68,700 亩,基本上控制了草荒。
1984年大豆面积大,草荒严重,采用了飞机与地面、化学与机械、苗前与苗后等综合灭草措施。a 氟乐灵加灭草猛播前土壤处理面积49,500 亩。b 、拉索加24D —J 脂播后苗前喷雾17,90l 亩。喷拉索5 ,925 亩;C 、苗后喷拿捕净45,835 亩。喷苯达松6 ,54l 亩。喷枯草多4 ,000 亩,喷布雷则400 亩,化学药剂灭草合计为119 ,776 亩。其中,飞机喷药灭草57,135 亩,地面机械喷药灭草62,641 亩。苗前耙灭草13,509 亩,旋转锄灭草113 ,060亩,中耕机灭草63,507 亩,各种机械除草面积合计190 ,517 亩(作业亩)。由于1984年采取以上综合灭草措施,前期基本上控制住了草荒。
4 、大豆灰斑病的防治:从1982年大豆灰斑病在本场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因为大豆灰斑病严重存在,使本场生产出来的部分大豆质量不合格,不能出口。见附表:
从上表可见,近三年来灰斑病一年比一年重,病斑率是在逐年增加。黑河三号平均病斑率17.9%,丰收十号病斑率10.2%. 1984年采用50% 的可湿性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每亩二两,用飞机防治70,800 亩,其中多菌灵防治面积为67,300 亩。甲基托布津防治4 ,200 亩。
不同药型的防治效果表(见附表)
从上表可见,用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防治大豆灰斑病的效果是很好的,平均防治效果60.9%,甲托防效接近60%,喷洒二遍的防效为72%.由于1984年采取了综合灭草措施,防病与追肥,使本场生产出的大豆出口率达5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