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八章 生活服务

第八章 生活服务

第八章 生活服务



  本场职工家属集中居住于场部,生产生活的社会化、专业化,就势必有一个部门来组织管理。建场初期,生活服务管理工作由场办主任彭洪星负责。1980年7 月后改由经营办公室管理,宋钦初具体负责此项工作。
  1983年后场成立生活服务中心,统管职工的生活服务工作。生活服务中心先后由郝国栋、张成斋为副主任。
              农场综合服务楼图(见附图)



  一、服务行业
  1、商业:
  1980年建场初期,为解决职工生活必需品的供应,于六月份在面积为10平方米的活动木板房开起了代销店。1981年春,商业副科长宋钦初带领职工用机械包装箱板盖起了一栋142 平方米的板房,作为临时商店。从那时起开始进百货,第一次挂上了洪河商店的牌子,基本上满足了职工生活需要。1982年秋,商店搬进了服务楼,商店扩大了营业范围,商品品种增多了,营业额大大增加。商店分为副食组、百货组、针织布匹组,销售额由过去的年销售几万元,到1984年的销售额达47.2万元。商店农忙送货到门,不断改善服务质量,热心为顾客服务,受到广大职工家属欢迎。
            建场时期商店服务员送货到田间图(见附图)



  副食供应部供应肉、蛋、酱油、醋等,鸡蛋、猪肉在1983年前一直靠外进,1984年后场内发展起了养殖业,基本上自给自足,保证了职工的肉蛋供应。
  商店进货渠道,多数商品来自建三江管局商业批发站,少部分外进。销路:供应本场职工家属,外地驻场基建施工、水利施工人员。
  1984年后,个体小卖店也开办起来,他们办了营业执照,从多种渠道进货,经销日用小商品,水果、鱼虾、粉条、啤酒等,方便了顾客,也增加了职工家庭收入,是国营商店的补充。
  2、粮油供应
  1980年建场初期,在帐篷和木板房里暂设粮油供应部,负责全场职工粮油供应。1982年底供应部搬入服务楼,陈广文为主任,配备三名售粮员。
  本场没有粮油加工厂,粮油从八五九农场、胜利农场和富锦县购入。农场居民的粮油持粮食供应部门发放的购粮证购买,供应品种主要是面粉、大米,粗粮极少。豆油供应:每人每月供应一斤,逢年过节,农忙季节补助豆油一斤。1983年后,对工程师以上的科技干部,建国前老干部每人每月补助豆油二斤,对独生子女每人每月补助豆油一斤。
  全场截止1984年,总人口2 ,620 人,五年来供应面粉1 ,453 吨,大米389.2 吨,粗粮57.4吨,豆油113.3 吨。
  3、宾馆
  宾馆是本场唯一旅店招待服务行业,负责对国内国外来宾的招待工作,属办公室管辖。
  建场初期暂设2 —3 个活动木板房和帐篷,作为对外来客人住宿接待场所。1983年底,宾馆大楼交付使用,面积为1 ,454 平方米,50张床位,分为高级房间、普通房间,宾馆内设有食堂、餐厅、会议室。建场五年来接待了美国、加拿大、法国、西德、日本等外宾120 人次,省委书记李立安、省长陈雷、省政协主席李剑白、国家农牧渔业部长林乎加等,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领导十五人次来场,省内外来场参观客人络绎不绝。几年来,在接待工作中未发生过事故,受到国内外来宾的好评。
  4、浴池
  为解决职工福利生活,农场盖一建筑面积为200 平方米的浴池,外形美观新颖,1984年交工投入使用。每逢星期天营业,分为男女两部分,内设大塘、盆塘、淋浴。
  5、其它服务行业
  本场理发、照相、缝纫、修鞋等行业,均为个体经营,自负盈亏。截止1984年底,有两个理发馆、一个照相馆、三个缝纫部、一处修鞋。这些服务行业的建立,给职工生活带来了方便。
  二、饮食业
  1、场中心食堂
  场中心食堂是场部唯一的职工食堂,担负着单身职工和住校学生的饮食工作。1980年建场时,中心食堂暂设在临建房内。食堂内设备极为简陋,当时垦荒建点人员生活艰苦,但由于场领导很关心职工生活,想方设法调剂伙食,改善职工生活。当时二百余名职工,吃一锅饭、一锅菜,大家同甘共苦,人人心情舒畅。
  1980年底场中心食堂交付使用,建筑面积为370 平方米。服务对象主要是垦荒建点的本场职工和外来客人就餐。1982年底大部分家属陆续搬迁来场,就餐人员减少,主要服务于职工中专学生,七、八作业区在场中学住宿学生和部分单身职工。
  中心食堂在农忙季节还为六个作业区近二百余人保障田间用餐,每天三顿饭,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方便条件,受到作业区工人的好评。
  2、糕点加工
  本场糕点加工由个体经营,共有两家。有油条、麻花、饼干、蛋糕、卢果、酥饼等,也可带料加工。承包户推车沿街叫卖,极为方便。
  3、豆腐坊
  刚建场时,豆腐坊由中心食堂经营,供职工集体伙食用。1983年后,豆腐坊改为个体经营,有两家营业,满足了职工家属生活需要。
  4、冷饮
  1983年后,冷饮业发展起来了,也是个体经营。截止1984年底,已有两家冰棍厂,一家做汽水、格瓦斯清凉饮料。
  三、种植、养殖业
  1981年场建立菜队,生产蔬菜供给食堂,保证了职工生活需要。1982年后,菜队队伍扩大,种植了大量的青菜、秋菜、香瓜、西瓜,又建起了一个温室,三个塑料大棚,修建了两个永久性大菜窖。
          菜队职工喜摘甜瓜,改善职工生活图



  1983年后,职工家属搬迁来场,人口增加,职工居住现代化楼房。场里规定场区内不准养猪养鸡,使之肉蛋全靠外进,给生活带来不便。当时只有四区仕山一家养鸡,满足不了供应。
  后来,场里大力支持职工家属养鸡养猪。规定护城河外可以养猪养鸡,这样养猪养鸡专业户逐渐增加起来,已有三十多个养殖户,基本上满足了本场肉蛋供应,也增加了职工家庭收入。女职工袁瑞丰养殖户,在1984年纯利润超万元,成为全场第一个万元户。女职工杨清英买了孵化器,供应养殖户鸡、鸭雏,为发展养殖业提供了方便条件。
  1984年又有人承包了养鱼,有的栽了葡萄。七、八两个作业区个体养牛、猪、鸡,展望今后肉、蛋、鱼供应充足,形势大好。
              猪禽存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