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粮食处理中心第一节 概述 洪河农场现代化的粮食处理中心图(见附图)
粮食处理中心的机械与储藏设备是从“美国”贝利克(BERICO)公司引进的。是我国从国外引进的第一座技术先进的大型现代化粮食处理与储藏工厂。称为“粮食处理中心”,以下简称“粮中”。
粮中的机械设备是比较系统配套的。其各种技术数据详见附表。整套设备在美国的离岸价为122.3 万美元,运到大连港为166 万美元,当时人民币与美元的比价为l :1.5.这套设备运到大连港折合人民币250 万元,再加上运费、基础费、安装费等这套设备已达360 万元。
整套设备1980年6 月签订合同,8 月在北京移交基础工程图纸。 9月下旬破土兴建钢骨混凝土基础工程,春节前设备到货,1981年5 月上旬正式开箱安装,基础工程和设备安装‘同时进行。基础工程在 7月中旬前结束,在麦收前抢建了三个2 ,400 吨大仓,两个中间仓和一座地重衡,一个操作室,两台烘干机等设备。1981年麦收期间抢收了760 吨小麦。在豆收之前又抢装了四座种子仓及另外两个大仓。抢收了近四千吨大豆,豆收结束后,在12月中旬又抢装完种子处理车间,从而保证了冬季选种工作的正常进行。从5 月中旬到12月中旬近7 个月的时间,设备基本安装完毕,第二年开春搞了一些扫尾工作。
整个设备占地约5 ,000 平方米,其中包括周围的部分水泥地面。举目仰望,提升机、塔架冲入云霄,金属粮仓雄伟壮观,银光闪闪,空中输送线及各种流管,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高大耀眼的金属建筑群体——新型的现代化粮食处理储藏工厂。
作业区康拜因收下的粮食从田间用自卸翻斗车运到粮中,经过 3到5 分钟的检斤、化验、转帐后,卸往接收坑。坑内的粮食通过各种输送手段,送往清粮机清粮,烘干机烘干,然后入仓储存起来。商品粮可以随时运走。种子待第二年开春选种拌药运往田间播种。每班机务人员只有二名,农忙时配用临时工;如果不算临时工,25人(机务和管理人员各10多人)就能完成处理30万亩农田所产粮食的任务。
粮中安装投产已经过四年的时间,其间共处理近54,000 吨粮食。实践证明,这套设备性能良好,工作可靠,技术先进,操纵方便,保养简单,储粮安全,成本不高,受益快,很值得学习和推广。几年来,全国各地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粮仓技术已传遍大江南北,特别是黑龙江各地更广为传播应用,它为国营农场、国家粮库、车站码头和企业单位的粮油加工厂的粮食处理与储存事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粮中有干部职工73人,1980到1982年粮中工作由副主任、工程师齐佐雨负责,1982到1983年调佟耀军为副主任,齐佐雨副主任牵头。1983年刘玉起为主任,齐佐雨继任副主任。
1984年齐佐雨任主任,宋钦初任粮中支部书记,贺文喜、连会俭任副主任。1984年粮贸科与粮中合并为一个单位。对内为粮中,对外为粮贸科。
粮食处理中心设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