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技术改造 粮中设备总的来说是很好的。但有些设计还有不适应的地方。有如下几个问题:
一、接收能力不足及改造措施。
所谓接收能力不足,即接收坑的生产效率低。一方面由于只有一个卸粮坑,所以一次只能进一个品种,其它品种就都要卸在临时停放场上。临时停放场上的粮食还得由装载机和自卸车在其它时间倒到卸粮坑,所以在改造设计中最好加一个卸粮坑,局面可能大有改善。另一方面是坑下的C1输送线搅龙电机功率不够,经常由于超负荷而跳闸,影响收粮进度。在改造中把原来5马力的电机加大至5瓩 。
二、烘干能力不足及改造措施。
940 型烘干机的额定生产率为25吨/小时,每天纯工作时间如为 20 小时,那么两台烘干机每天只能加工1000吨。额定条件是烘干小麦商品粮水分从20% 降到15% ,热风温度为93.3℃,粮食本身温度为21.1℃,杂质为2%. 如进粮条件比额定条件低劣,且烘干的品种不是商品粮而是种子,那么生产率就不是每天1 ,000 吨,而是大幅度下降了。况且本场42台每秒喂入量为8 公斤的自动收割机,日进粮的高峰值可达1500吨以上。由此可见,烘干能力是不足的。对此,进行了如下改进措施:1.增加割晒面积,让小麦水分在田间大幅度下降。2.控制种子粮的进粮水分不宜太高。3.采取分段降水及高低温组合的先进烘干工艺。4.准备在烘前安排一次复清处理,来降低入塔水分。
三、清粮效果不好及改造措施
整套流程中只有一台初清机而没有复清机,无论是小麦还是大豆清后都达不到质量要求。1982年10月17—28日,美国贝利克公司总裁带两名专家,应邀来场检查设备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他们与我方商检局一同考核清粮效果,其结果清粮机确实达不到要求。美方承认了这一问题。但他们说:中方已考核过了,并在设计方案上签了字,所以不负责任。我方意见是双方共同负责,各决一半,让美方赔一台大型清粮机。美方说,这个问题要请仲裁人中机公司的范桂霞先生裁决。于是刘兴仁副场长同美方代表赶到北京谈判。为了提高谷物复清质量,一九八四年粮食处理中心又安装了一条谷物复清线
会后,美方代表焦先生11月1 日到5 日又从北京来洪河,再次调整清粮机并测试清粮效果,最后还是不能挽救他们的缺陷。
事隔三个月,美方代表回国后给农场来信说,日本日绵株式会社要求偿还的大豆杂质不超过2 甲o ,所以该公司生产的清选机是符合要求的,不能再赔偿清粮机如果本场要买清粮机,他们建议购买美国尤瑞卡牌、三筛双气道15型清粮机。(附美方给刘兴仁的信及清粮机鉴定)。
粮中在改造中补建了一套复清生产线,大大提高了清选效果,且在本场的努力下,美方最后还是答应赔偿一台清选机。
四、大豆破碎率高及改进措施
送往粮中的大豆都要经过清选、复清、倒仓、外运等几大程序,每个程序都要经过刮板刮、搅龙搅、?斗?,流管摔等各种撞击而造成破碎。特别是停放在临时场地上的大豆用装载机一铲装,就把大豆碾碎了。再就是冬春干冷季节处理粮食是造成破碎的更主要原因。
为此,采取了如下措施:1.尽量直接卸入接收坑,减少往临时场地卸,进而避免装载机的锉伤。2.最好在秋季边收边复清,避免干冷季节处理粮食。3.避免不必要的倒仓遍数。
4.处理时尽可能的加大生产率,相对减少破碎。
五、生产效率达不到设计要求及改进措施
原提升、输送设备的设计效率是150 吨/小时,而实际却达不到。原因:1.电机频率为60赫而不是50赫。2.输送线由于抬头而影响效率。3.有些电机功率不够。
改进措施:功率不足的都已加大电机功率,加C1由原来的5马力改为5瓩 ;初清卸粮搅龙7.5马力改为7.5瓩。转速不够的加大皮带轮,如C2和C7。
六、设计结构上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1、一号烘干机缺两个料位器,故使一号机不能单独作业。后来美方又邮来了两个料位器。2、烘干机热风道处是单层铁皮, 热损失严重。3、各输送机械的连接处没有封闭装置易漏雨进雪。后已封闭好。4、从E2到C5的三米长流管的坡度太小,小麦不易下滑,部分返回E2,造成E2等设备的堵塞,影响生产率。后已纠正。5、种子车间内杂余搅龙太长而安装不开,没办法只好歪着装而不便调整。后已调整。6、E5E1-4提升机坑没有封闭装置,进雨湿粮严重。后已封闭。7、地重衡无棚易进水。准备加棚。
鉴于以上七种情况,1982年冬,农牧渔业部农垦局、黑龙江省农场总局,建三江管局三级整企工作组来场,进行企业整顿工作。工作组经过长时间的调查了解,总结了粮中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设想,并于1983年1 月24日写出了调查报告(附后)。
三月中旬,粮中烘干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整企工作组反映到部农垦局,农垦局决定将国际粮农组织援助无锡县农机局的一台IcV240M 型烘干机无偿拨给洪河农场。该机工效为谷物8 吨/小时。
对粮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1983年2 月21日,5 月8 日,1984年3 月28日,总局副局长刘文举三次在佳木斯、洪河召开粮中设备扩建会议,并亲自任领导小组组长。(会议纪要附后)。
1984年3 月15日,齐佐雨同欧阳良工程师到迎春机械厂安排粮中扩建项目(主要是粮仓)的投产情况,这也是粮中技术改革中的一大项目。
四月中旬,迎春机械厂计划科周福存科长来农场签订合同,把大仓造价由原来的九万元提到十一万元。双方为此发生争执,因此大仓等合同没签上,迎春机械厂负责供给洪河提升机、输送机的配件没到齐,致使农场一个提升机、三条输送线因缺件不能组装,1983年秋该厂帮助建造安装的三个中间仓直到现在由于没有上下输送设备而不能使用,给生产带来影响。
6 月14日至7 月2 日,粮中齐左雨先后到齐齐哈尔、庆安、密山、迎春机械厂考察大仓生产情况及购买输送机,因为庆安加工条件好,大仓价钱比其它厂家便宜(每座造价8.5 万元),最后经场领导同意,决定订购庆安2S一24ZOX 型钢板仓两座,包括流化装置两套,配套风机六台,6月25日,双方签定了订购合同。
为了使粮中扩建项目设备早日配套,5 月14日,农场召开了为扩建项目设备配套会议,决定发挥本场技术力量,自制提升机,刮板搅龙输送机、卸粮斗和流管等配套设备。参加会议的有场长才作文,总工程师李发瑞,机务办李海春、夏广礼、修配厂王树仁、万洪善、张敬元,物资库耿福林,粮中齐佐雨、贺文喜。会上还研究成立了制造领导小组,李总任组长,夏广礼、万洪善、贺文喜任副组长3 齐左雨任顾问。
经过五个多月的奋战,修配厂在入冬前自制出了提升机、卸粮斗和c 输送线,并进行了安装,因为缺少个别零件,未进行运转测试。
8月3日,贝利克公司三名专家来场帮助安装新索赔的一台仓温测试仪。因邮件未到,讲了四天技术课后就返回美国。
1983年6月10日至6 月16日,经总局、黑龙江进出口公司批准并签定合同,从国外购买两台大型清粮机(尤瑞卡牌三筛双气道15型),1984 年2 月22日,从美国纽约启运,大约7月份到达大连港口,由于有关部门在交接时互相扯皮,货物仍在大连,美国贝利克厂家索赔的清粮机已一年多了还没有下落。
根据原来总局研究的扩建改造原有流程中需要的设备计划,农场还将进两台烘干机,一台大型初清机,一台大型清粮机。1984年 6月该项计划报总局项目办,预计1985年春能够订上货。
附件一、《洪河农场“粮中”问题的调查》
洪河农场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粮食处理中心担负着全场商品粮的清选、烘干、储存和种子精选,拌药等生产任务。
该设备于一九八一年五月开始正式安装。当年部分投入使用,一九八二年秋全部安装完毕投入使用。
一两年来粮中设备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要解决的问题。
一九八一年由于特大涝灾的影响,当年粮豆大部分淹掉。粮中只接收小麦760吨,大豆3,800吨。八二年因涝灾粮中仅接收大豆 20,700吨。经过两年来的使用,这套设备的烘干机、金属粮仓和一些其它装置技术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值得学习和推广。但就整套设备而言,它存在一些问题,某些环节不适应洪河农场的粮豆处理。
1、设备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初清机清不净麦头,豆夹和土块等杂物,清出的粮豆达不到商品粮标准,必须复清。
这套设备除有种子车间的精选机外,再无其它清粮机械。
②输送线的输送能力为每小时一百到一百二十吨,根据全场联合收获机的收获能力,在正常情况下,日进粮可达2 ,000 —2 ,500 吨,输送能力与收粮进度相差很大。
③烘干机每烘干一次降低商品粮五个水分,烘干机日烘干能力为一千吨,与收粮进度相差较大。
④储粮仓因要留出倒仓用的空仓,实际上只能容纳15,000 吨,不能满足需要。
⑤该设备不适于种子处理和储存,原因是:容易混种;种子仓容量不够;接收种子入仓时不能接收商品粮;种子烘干速度慢影响收粮速度。
⑥接收大豆处理,破碎率一般增加10—20% 左右,其中有设备原因,如搅龙、刮板和在流管中摔打成的破碎,也有安装调整不当的原因。
⑦提升机上部无防雨棚,易漏雨烂粮。
2 、今后几年洪河农场农业生产计划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九八三年计划种植小麦15.5万亩,预计总产18,400 吨,大豆22.5万亩,预计总产22,400 吨。
一九八四年小麦、大豆种植计划为25万亩,一九八五年为30万亩。播种面积逐年增大,产量逐年提高,粮食处理任务越来越重。在这种情况下,粮中问题若得不到解决,将会造成粮食的极大损失。为此,曾有过几种建议:
①再引进一套中、小型粮食处理设备,安置在第六作业区,分担粮食处理任务亦可减少部分粮食倒运。但资金、外汇尚未落实,且办理进口及安装尚需时日,还有人提议只需在第八作业区增加一套种子处理设备即可。
②用5 毫米厚的钢板焊接起来,制成一定面积的临时性晒场,但计算一下仅钢板材料每平方就需三十元,费用太高。
③扩建1.5 万m ‘水泥晒场。匡算需投资60—75万元,而且今后还需增加场院人力,行不通。
④会请各有关制造、科研部门共商。就现有设备进行小部分技术改造及填平补齐。如增建储粮仓,粮棚,适当扩建水泥晒场增加国产清粮机械等。
我们认为第四方案比较实际,投资少,费时短,见效快。能够适应今后农业生产,在收获季节,根据以往经验和当前现实条件,还要做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①根据收获能力和粮食烘干能力合理组织生产。尽量依靠自然条件在田间降低小麦水分;尽可能增加分段收获面积,非特殊情况,雨中不可收获,减轻烘干压力。
②各作业区应争取同时收获质量基本相同的粮豆,以便粮中分等、提高粮豆等级。根据全场粮豆集中处理的特点,必要时应统一调动全场收获机械,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③注意收获质量。减少麦头、豆荚成分,以减少损失,减轻粮中负荷。
④粮中对作业区送交的粮豆要逐年检验,以质论价。若送交的粮豆质量太差,对粮中全面生产影响大。
⑤小麦进场后要边处理边上交。在大豆收获前,小麦要全部清选到商品粮标准。尽最大能力争取上交完毕。减轻大豆进场压力。
2、经营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①由于粮食处理设备存在着对该场粮豆生产不适应的方面,结果造成某些过程不能进行合理的、有系统的生产,再加之缺少经验,人员配备不齐,其它单位配合不当,加上“交粮难”
等原因,使得生产指挥人员手忙脚乱,没有形成有条不紊的生产秩序。结果生产率低,损失浪费严重。
②粮中担负着全场粮豆处理和交售任务。八二年因自然灾害的影响,造成大豆病斑严重,色泽不好,泥花脸多,绝大部分大豆不能达到出口标准,如若收获有方,能够分类存放,有一部分大豆是能够达到出口标准的,不会造成补偿贸易大豆全部由外场承担上交的商品粮大豆平均五等的情况。这样,增加了补偿贸易的经济亏损,减少了商品大豆的收益。购买外场大豆每吨要亏损175.8 —— 195.8元。
③粮中烘干用油,用电无计量,转多少就是多少,在能源消耗上吃大锅饭。粮食的烘干设备折旧年限定为十年。实际可用二十多年,结果粮食处理费用中的折旧费过高。八二年豆收至年末作业费高达3.87万元,上述情况既不利于考核生产成本,又不利于经济核算。
④农场对粮中的管理体制,在土建和设备安装阶段粮中的业务工作归基建办,建成之后附属于农业办。粮中化验员原在商业,后因工作不便,归到粮中。因农场无粮管部门,结果不便于对作业区的粮豆送交和粮中的粮食处理及时监督、检查,造成个别作业区送交的大豆质量很不好。粮中处理的大豆等级不高。在粮食产品的个别销售中,有时财务手续不严格,出现先付货,后付款的现象。
三级整企调查组
1983年1月24日
附件二、《关于对洪河农场进口粮食处理成套设备学习、消化、吸收及改进工作的研究的第一次会议纪要》
一九八三年二月廿一日,由总局刘文举副局长主持,召开了“对洪河农场进口粮食处理成套设备学习消化,吸收及改进工作研究”会议。总局农机处长张立忠,科技处郭燕,工业局高达明和孙世明、科学院欧阳良,洪河农场才作文,八五二清选机厂张副厂长和刘印贵,迎春机械厂李玉军和张杰成等同志参加了会议。
刘文举副局长指出:洪河农场进口粮食处理成套设备,经过使用考察发现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行认真研究,逐步解决。这次会议重点研究解决提高储藏能力和复清能力问题。
经会议研究一致同意,为了提高储藏能力,增设一个卸粮坑,两个2 ,400 吨仓,两个390吨仓及配套升运机构和为了解决复清问题,暂采用六台十五吨清选机代用的改造方案。
会议决定成立洪河农场“粮中”改造领导小组。
组长:刘文举
成员:才作文、欧阳良、孙世明、李玉军
技术设计负责人:欧阳良。仓体及升运机构设计制造由迎春机械厂负责。30—80清选机:852 清选机研制。852 清选机厂负责申报科研课题科技处审定。电控系统设计:红兴隆桂体仁负责。
会议要求:
1、仓体及升运机构由迎春机械厂负责具体设计和生产,安装由洪河农场负责,迎春机械厂负责现场安装技术服’务。为了保证进度, 要求迎春机械厂采取集中测绘,边测绘边设计边生产,分期安装的办法。要求迎机总体设计和单机设计三月末基本结束,六月末全部加工完,七月二十日结束安装,七月末调试运转投入麦收使用。
2、粮仓基础和卸粮坑由洪河农场负责,六月中旬前完成,不得影响安装。
3、进口“粮中”全部电控资料翻译,电子原件的型号,性能及国产代用型号;改造部分电控系统设计,培训操纵人员等由红兴隆管局科研所负责。
4、继续申请进口大型号复清机二台。
《第二次会议纪要》
八三年五月八日,洪河农场召开了关于洪河农场“粮中”改造第二次工作会议。会议由总局刘文举副局长主持,工业局孙世明,科学院欧阳良,红兴隆科研所邓子贤和桂体仁,迎春机械厂张志成、王月川、洪仲期,洪河农场姜向春、刘玉起和赵银林等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欧阳良关于总体设计方案,桂体仁关于电子检温系统设计方案,张志成关于仓体及升运机构设计进度和洪河农场关于基建施工进度的汇报。
经过充分讨论,会议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和电子检温设计方案。会议一致认为,电子检温设计方案包括自动温度扫描显示和报警等性能,与原机相比是一大进步。
为了保证洪河农场“粮中”改造工作顺利进行,会议进一步明确了任务分工,施工进度和有关经费开支办法等问题。
1 、根据洪河农场发展情况,决定2 ,400 吨仓建四个,八三年完成二个仓体,八四年建二个仓体。390 吨仓建三个。
2 、会议决定新增设的仓体和原仓体必须保证联通使用;新增设的十台清选机的输送机构由迎春机械厂负责设计和生产;新增设的强电部分由迎春机械厂负责设计装配,电子检温系统由红兴隆科研所负责设计装配;为了保证洪河农场“粮中”电子检温系统正常工作,由桂体仁为洪河农场带两名徒弟。
3 、会议要求;洪河农场承担的390 吨仓的基础于五月底完工, 2,400 吨仓的基础于六月底完工,清选机安装于七月十五日完工;迎春机械厂承担的390 吨仓和包括清选机部分的升运机构必须于七月十五日前安装调试完成,2 ,400 吨仓十月一日前安装调试完成两台,洪河农场为安装工作提供包括吊车、劳力和食宿等一切方便条件;红兴隆科研所承担部分于十月前装配调试完成。
4 、关于费用问题;会议要求本着节约资金,保证生产的原则,对红兴隆科研所和科学院承担部分实行实报实销的办法。报销费用范围包括设计、施工、差旅、材料和元件等费用。为了方便工作,由洪河农场预拨1.5 万元给红兴隆科研所,预拨二千元给总局科学院。待基建计划拨款到洪河后,可预支一部分给迎春机械厂。
会议结束时,刘文举强调指出:对洪河农场“粮中”的改造工作,不仅是为了解决洪河农场储粮困难的矛盾,这项工作是垦区对引进技术进行有领导、有组织的消化吸收,洋为中用的一部分。引进外国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不是目的,组织力量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推动我国的技术进步才是目的。对此,今后要形成制度。对洪河农场“粮中”的改造如果获得成功,一方面可以解决洪河农场的储粮困难,大大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将为垦区粮食处理机械化提供宝贵的借鉴。因此要求各承担任务单位,领导要亲自挂帅保证质量,保证时间,突击工作,按计划顺利完成“粮中”改造工作。
《第三次会议纪要》
一九八四年三月二十八日,总局在佳木斯召开了“粮中改造”的第三次会议。总局工业处,科学院,迎春机械厂,红兴隆管局科研所,洪河农场等单位的人员参加了会议,总局副局长刘文举主持会议并讲了话。
会议听取了洪河农场“粮中”主任齐佐雨关于八三年“粮中”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科学院欧阳良就总体流程设计方案与施工中的一些问题作了说明;迎春机械厂和红兴隆管局科研所汇报了协作工作的进度情况。会议纪要如下:
一、关于“粮中”的评价问题。
会议一致认为:洪河农场引进这样大型的粮食处理成套设备,在垦区,在全国都是第一次,学习消化这套进口设备,并从实际情况出发,补缺配套,扩大流程设计以及仿造单机等,不仅仅是解决洪河一个农场的急需,也是为垦区今后粮食处理工厂化道路提供借鉴,意义十分重大,必须认真抓好使用,改进、配套、消化工作。
二、关于工程进度问题。
东面新建卸粮坑与提升机坑参照原进口图纸施工。八四年麦收前把新建的卸粮坑、中间仓配套输送机、提升机以及进口的两台复清机尽快安装起来,以投入麦收使用。
红管局科研所承担的温度检测,与迎春机械厂承担的强电安装工作必须与整个流程的设备的安装程序同步进行。
附件三、美国贝立克公司鲍特金给副场长刘兴仁的信亲爱的刘(兴仁)先生:
我这一次洪河之行能再一次见到您感到非常愉快,“姜森”先生已经回来,他给我们带回了清选机接收能力操作试验结果的副本,并且我们已经知道了其具体结果如下:
没经过清选的大豆的杂质为:3.95%;
清选以后的杂质为:1.93%;
依照标准值(2%),你们已同意杂质的最大值为2%,因此我们认为这套设备是符合标准的。
我们的全部会谈都是围绕种子车间,没有一次能够向我提及关于你们的大豆出口的等级标准的。一次我同日绵公司来的人谈我问他们洪河按照什么条件偿还大豆,来人告诉了我关于大豆达到日绵的日期,因为他们要将这批大豆运到美国芝加哥去做生意。所以含2%杂质的标准他们是能够接受的。
在北京会晤期间,我们已经同意试验清选机以保证生产足够清洁的大豆来适应国际市场,当时贵场也承认大豆的清洁是相对的,大豆出口进入国际市场是第二等级;您将会在附件《美国大豆标准》的副本里找到,如果你国家的标准与此不同,那我们将不知怎样解释它,我们认为没有义务向你们提供一个清选机,正如我们商议时所说的那样。
我们观察你们所收获的粮食,有许多杂质需要处理,特别是收获大豆时的豆荚,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这当然是由于康拜因的操作和调整造成的,我们没有收获方面精通人,但根据和我们美国的比较结果,你们粮食中含的杂质成分太多了。
如果你们还想在烘干机后面安装一个清选机的话,在附件中有我们向贵场提供的清选机文献的副本,这是一个三隔板两风道的机器,它的性能非常好,完全能够胜任你们的工作,型号为15型,包装出口离岸价格为20,023 美元,机器的价格中不包括电机,这套设备需要一个二马力的电机驱动清选筛和一个十五马力的电机驱动风。
我们非常关心你们那套设备的性能,我们肯定地认为那套设备足以能完成每小时150吨的生产能力。“姜森”先生观察到输送管从提升器El到粮仓越过清选机显得太平,大豆将不能以足够的速度泄入粮仓,因此只好使大豆走El和C1,附件中有我们向贵场提供的输送管安装修改草图,以解决这个问题,还有输送管从E2到C5也是太平,这当然要进行改装,什么时候进行我们将给予协助。
北京签署的协议,已记入条款,我们将寄给你们,这些条款都是为进行安装,什么时候安排船运我们将会通知你们的。
非常感谢在我们访问洪河期间您所给予我们的热情款待,希望我们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会面。
您最忠实的 鲍特金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十八日
附件四、洪河农场与无锡县农机局协议书
按农牧渔业部的通知,无锡县农机局将东亭农机试验站已安装的一台由联合国粮棉组织支援的英国ICV240M型谷物烘干机移交给黑龙江省农场总局洪河农场。经双方研究达成如下移交协议。
一、这套烘干设备,在无锡县农机局的主持下,由接收单位、移交单位共同清点如数交付。
二、烘干设备的技术资料和有关安装的技术问题, 由无锡县东亭农机化试验站负责介绍和传授。并向黑龙江省洪河农场提供资料复印本。
三、由洪河农场派人来无锡,负责该设备的拆卸和验收装箱,无锡县东亭农机化试验站负责联系雇用辅助劳力,技术指导。
四、黑龙江农场总局洪河农场与无锡县农机局商定,将该机国内配套的全部辅助设备,按原价移交给洪河农场,辅助设备共18,302元,其中包括预清机一台3,017元,自动秤一台3,045元,提升机一套三台12,240元。
五、设备的调运问题,包括从东亭农机试验站的启运,均由黑龙江省洪河农场负责,无锡农机局给予协助。各项费用先由洪河农场汇给无锡县农机局30,000元。由无锡县农机局统一支付,待装运结束后一次结算,多退少补,待款汇到后,方可拆运。
六、移交工作结束后,双方分别向农牧渔业部作汇报。
无锡县农机局: 卞佛根
黑龙江农场总局: 郭 燕
刘兴仁
一九八三年四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