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第一节 组织

第一章 党的建设

第一节 组织



  一、组织系统
  (一)场党委
  1、建场时期的临时场党委
  1980年1 月下旬,农场开始筹建。4 月16日,由建三江农管局党委宣布成立洪河农场,临时党委,成员有书记孙明立,副书记姜向春,委员才作文、王珏、刘兴仁、黄宝铭。
  场临时党委在组建工作中做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①完成了六个作业区、汽车队、机关直属单位工人、干部的选配。
  ②建立了八个临时党支部,发挥了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③确立了实行党委集体领导下的场长分工负责制原则。
  ④在管局农技校组织了第一期训练班,对工人、干部进行了思想摸底,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建场教育。
  ⑤召开了建场动员大会和建场庆祝大会。
  ⑥带领首批工人干部,开进了大荒原,建成了临时场区。
  ⑦认真贯彻上级指示,领导了开荒,基建、接运进口机械等生产建设。
  2、场党委常委会
  1980年9 月,中共合发(80)130 号文件,中共合江地委批准农场正式建立了党委常委会。确定了农场的领导核心。从那时起至1984年3 月10日场第一次党员大会的四年间,农场党委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着现代化建设这个中心,进行了大量的组织领导工作。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深入进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②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③认真贯彻《准则》,党风有了明显好转。
  ④进行企业整顿和机构改革工作。
  ⑤生产建设有了快步发展。
  ⑥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
  ⑦坚持进行了法纪教育,场风逐渐好转。
  3、场党委的成立
  1984年3 月,经过四年来的组建和1982年底到1983年初在国家农牧渔业部农垦局、农场总局和建三江管局蹲点调查组具体指导下的企业整顿机构改革后,成立场党委的条件已经成熟。3 月9 日至11日,召开了中共洪河农场第一次党员大会。大会选举并产生了中共洪河农场第一届委员会。
  (二)基层党支部
  1980年4 月农场临时党委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将已调进的60名党员分为8 个党支部(一至六作业区党支部,汽车队党支部和机关党支部)。随着建设的发展,人员的增加,1980年10月机关党支部又分为四个党支部:医院党支部,修配厂党支部,场长办公室党支部和机关党支部。至1980年底,全场有123 名党员,11个党支部。
  1981年,农场受到了特大涝灾,基本建设也受到影响,人员增加不多,到年底,党员数为135 名,支部数为13个,除了六个作业区和汽车队支部外,生产单位又成立了粮食处理中心支部,机关直属单位又增加了基建办支部。
  1982年,是受灾后实现“一年翻身”的一年,各党支部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使农场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全场职工都搬了家,人员迅速增加。到年底,党员数为150 名,支部数18个。机关六个办公室分别成立了支部。直属单位又增加了学校党支部和物资党支部。
  1983年,经过年初的企业整顿和机构改革,基层党支部的素质、战斗力有了提高。到年底,党员数为184 名,支部数为21个,增加了七、八两个作业区党支部和服务中心党支部。
            1980—1984年党支部分部情况表



  (三)机关总支
  1981年3 月,根据当时机关党员多,工作量大的实际情况,场党委决定成立机关党总支。3 月28日,机关党员进行了民主选举,成立了由四个党支部(场办、基建、修配厂、各办公室)组成的机关‘党总支。党总支委员会由9 人组成,书记是王珏,副书记是刘壁,黄德田。后因工作需要于当年年底撤销了机关总支。
  二、首次党员大会



  农场党委经过充分的酝酿准备,在1982年冬至1983年春的企业顿基础上,1984年3 月9 日上午,在场机关大楼会议室召开中共黑龙江省洪河农场第一次党员大会。出席会议的党员147人,其中预备党员3 名。占全场党员总数的78.8%.大会主席团由15人(于久和、才作文、尹逊才、王珏、刘玉起、刘连成、李伟、李发瑞、李海春、宋玉琦、宋钦初、姜向春、胡绍礼、夏青、魏振东)组成。会议紧紧围绕审议前届党委工作报告和选举产生党委和纪委两个委员会等主要议程进行。会议开得严肃认真、紧凑、热烈。一致通过了姜向春代表场党委所做的工作报告。场党委的工作报告,在虚心听取广大党员意见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总结了建场四年来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按照各级党委的要求和部署,提出了开创本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任务和规划,以及为实现党风根本好转的目标和措施。这次党员大会,通过充分的酝酿和民主选举,产生了中共洪河农场第一届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
  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参加大会的党员和管局党委的代表对会议是满意的。
  经会前的“民意测验”和大会预选,正式选举等程序,产生的中共黑龙江省洪河农场第一届委员会的委员是:姜向春、才作文、魏振东、于久和、李伟。平均年龄为44岁。大专文化占60% ,中专文化占20% 、高中占20%。
  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委员是;姜向春、于志浩、夏青、李伟、刘连成,平均年龄为42.2岁。中专文化占20% ,高中占40% ,初中占 20%,高小占20%。
   3月12日,召开了中共洪河农场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了关于领导班子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件大事。
  三、党员状况
  (一)党员发展过程
  建场初期的1980年,共接收党员123 名。当年因人员从各管局刚聚在一起,情况不太了解,所以没有发展新党员。办理了两名预备党员转正手续。1981年发展了新党员2 名,有9 名预备党员办理了转正手续。1982年因开展整企没有发展新党员,也没有办理预备党员转正手续。1983年发展新党员3 人,办理了6 名预备党员转正手续。到1983年底,全场在册党员数为184 人,四年来共发展新党员 10 人,其中知识分子4 人。
  (二)党员的分布情况
  1980年党员总数为123 人。分在农、牧、林业的为38人。占分布总数的30.9%.在工副业的28人,占分布总数的22.8%.在文教卫生的11人,占分布总数的8.9%. 在机关的46人,占分布总数的 37.4%.
  1981年党员总数为135 人,在农,林、牧业的45人,占分布总数的33.3%.在工副业的40人,占分布总数的29.6%.在文教卫生的 8人,占分布总数的5.9%. 在机关的42人,占分布总数的31.1%.
  1982年党员总数为155 人,在农、林岗位上的43人,占分布总数的27.7%.在工副业的25人,占分布总数的16.1%.在文教卫生的11人,占分布总数的7.1%. 在商业,生活服务业的6 人,占分布总数的3.9%. 在机关的70人,占分布总数的45.2%.
  1983年,党员总数为184 人,在农、林、牧业的65人,占分布总数的35.3%.在工副业的28人,占分布总数的15.2%.在服务业的22人,占分布总数的12%.在文教卫生的17人,占分布总数的 9.2%.在机关的52人,占分布总数的28.3%.
  从党员分布情况看,农、林、牧业和机关占大多数。商业、服务业、物资的党员增长较快。其余是保持相对稳定的。这和本场农业生产工人稳定,后勤保证人员多的情况是相符合的。
  (三)党员质量
  建场第一年的1980年,全场共接收了123 名党员。文革前入党的18人,其余绝大部分是文革后入党的。这些党员是从各个农场抽调的,基本情况是好的。他们年轻力壮,35岁以下63人,占党员人数的51.2% ,35至45岁的44人,占35.8%.而46岁以上的只有16人,占13%.123 名党员中技术人员为34人,占党员总数的29%.党员普遍文化水平一般,大、中专学历的21人,占17.1%高中文化的21人,占16.3%.初中文化43人,占35%.小学文化以下的39人,占32%.这些党员革命干劲足,来到洪河这个新组建的现代化农场都有一股打算大干一番的劲头。他们学习愿望强,都想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后学理论、学技术、学文化,做一名四化建设中名符其。实的先锋战士。但是他们对党的基础知识掌握差,革命经历短,政治素质差,要真正担起革命重担,是需要下一番苦功的。四年来,农场通过办学习班,上党课,巡回宣讲,以会代训等方式不间断地进行了《党章修改草案》、《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十二大报告”、“新党章”、“新宪法”等方面的教育,收到了比较明显的效果。1983年下半年又抓了《邓选》学习,举办了党员干部学习班,使党员们进一步加深了对党的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增强了执行的自觉性,提高了党员的政治素质。而且四年来,场里注意发展了一批知识分子新党员,使党员队伍的文化水平也有了提高。从1980年至1984年底共发展新党员18名,其中具有大中专学历或有技术职称的13人,占发展人数的72%.到1984年底,党员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为50人,占总数的26%.
            党组织发展情况统计表(见附表)



  从年龄结构上看:到1984年底,35岁以下党员数为70人,占党员总数的36.5%。35到45岁的66人, 占党员总数的34.4%,45岁以上的54人,占党员总数的28%。
            历年党员概况统计表(见附表)



  四、优秀党员和先进党支部
  从1980年开始,全管局开展了评比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党员的活动。由于本场1980年初建场,第一年没有开展这项活动。从1981 年至1983年底评选出优秀党员15人次。
            评选优秀党员统计表(见附表)



  农场优秀党员:
  1981年:魏振东、徐洪录、宋钦初、陈振仁、陈玉山
  1983年:朱超海、夏广礼、李新、阎华、杨道荣、林殿贵、徐义先进支部:一区、经办、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