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宣传 一、概述
1980年3 月,农场开始组建党委办公室,按编制要求,配备一名专职宣传干部。张存灿调入农场后,任宣传干事,主持党委办公室宣传业务工作。办公室根据专职政工人员编制少的特点,在场党委书记孙明立、副书记姜向春、党委办公室主任黄德田具体领导下,在党委秘书李伟,组织干事毕德昌、工青妇干事于志浩等配合下开展了农场党的宣传工作。同年成立了广播站、电影队。1982年初,张存灿调出,李伟任宣传干事。同年三月,刘亚军调入党委办公室,协助做宣传业务工作,1984年4 月,李伟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同年九月离职参加学习,刘亚军负责办公室宣传业务工作。建场五年来,农场由于编制上的特点所限,生产作业区和其它基层单位一直未设专职支部书记,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由基层行政干部兼任,一些大的宣传教育活动直接由办公室主持。在办公室组织、工会,青年、公安和机关业务部门积极支持配合下,农场党的宣传工作不断在实践中充实新的内容,摸索好的形式,提高工作水平,完成各项业务工作,在农场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 宣传教育 (一)建场教育
建场教育是农场党委进行党的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场现代化建设中曾发挥重要的作用。
1980年3 月,农场开始组建工作,刚刚选调来的244 名工人、干部在建三江管局富锦北炮台农技校接受建场教育。管局副局长李万宝向全体职工做了赴国外考察的报告,介绍了建设洪河的构想,提出要按国家三委批示精神建设一个高标准的、全面现代化的新型国营农场。
党委书记孙明立做了题为“我们要担负起向四化进军的农垦战线尖兵的重任”的动员报告,教育中,农场结合职工中存在七个担心(1 、农场的设计规划实现不了,2 ,进口设备不配套;3 、日美关系有变化,人家不供应零配件;4 、开荒质量不好,影响以后耕种;5 、一个单位人员分开重新组编;6 、三年搬不了家:7 、新建场水质不好,得地方病)等展开讨论活动,使广大职工打消顾虑变担心为决心,以实际行动投入建场劳动。农场组织职工参观了友谊农场五分场二队使用引进机械,更增强了建场信心。
1980年4 月28日,农场全体职工进入荒原,开始建场。为了迎接召开“建场大会”,农场在临时场部开展了“如何发扬艰苦创业精神,建设现代化农场”的教育活动,组织职工围绕“建设现代化农场还要不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专题讨论。建场大会上,总局党委赠送了题为:“发扬南泥湾精神,向农业现代化进军”的场旗。
1980年7 月,场长姜向春,副场长刘兴仁结束了国外考察选购,设备工作。他们向全体职工介绍了设备引进和农机配备等情况。告诉大家,农场将按照世界先进农机管理体制进行全面装备。鼓励职工们努力学习先进技术,做新一代的农机工人。八、九月份,三江地区秋涝严重,场部中心雨水成灾,基本建设受到影响。部分职工中出现思想波动,对农场建设前景产生动摇。农场展开了“克服眼前困难,坚定建场信心”教育,对稳定职工情绪起到了积极作用。职工们在帐篷里盘起火龙、火炕,积极参加各项建场劳动,迎接1981年的生产。12月6 日,农垦部办公厅负责人和农场总局局长赵清景,管局。局长郭春宝来农场视察。在职工大会上,赵清景、郭春宝到会做了鼓舞人心的动员讲话,给职工们很大的鼓舞。
1981年初,农场内外传说“洪河农场是洋冒进的产物,是农垦部的宝钢:”,部分职工担心农场“下马”,不安心农场建设,有的要求调出。针对这些情况,农场组织职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加深对党的对外开放政策的理解,使大家认识到,国家处在经济调整时期,仍集中资金试办现代化农场,是落实对外开放政策的具体体现,不是权宜之计,应该对党的政策坚信不移。
1981年5 月,农场开展了“纪念建场一周年”教育,组织职工重新学习国家“三委批示”精神,农场上下齐心协力投入春播生产。
同年夏、秋两季,农场又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涝灾,职工家属陆续迁进农场,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农场仍十分重视思想教育工作鼓励职工正确认识自然灾害,千方百计增产增收。教育家属克服生活困难,看到农场即将实现的建设远景。从1982年,随着一批又一批家属的迁进,农场始终注意开展建场教育,每年都有目的,有组织地教育职工家属不断增强办好现代化农场的信心,使大家一次又一次地受到新的思想熏陶。
(二)理论教育
党委办公室成立后,没有专职理论干部,由党委领导和办公室工作人员承担农场理论教育工作。1980年,组织职工重点学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主要教育职工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认识到办好现代化洪河农场是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体现。1981年,上半年利用作业区宣讲座谈等形式组织职工学习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对调整国民经济的认识,教育职工在国家财政困难时期树立全局观念,做好本职工作。下半年,学习十一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思想战线座谈会议精神,开展批评资产阶级自由化活动。1982年9 月,党的十二大召开后,组织职工学习邓小平同志的开幕词,胡耀邦同志的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1月份,国家农牧渔业部农垦局、农场总局、建三江管局三级蹲点调查组来农场进行企业整顿试点,全场学习中央(1981)2 号文件,总结农场三年办场经验教训。1983年9 月,中央下发“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纲要”,党委办公室编写了“农场思想政治工作试行意见”,在职工中进行了宣传教育。1984年,主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中央关于加强农村工作的两个“一号”文件,提高对落实经济承包责任制的认识。引导大家试行适合农场特点的经济承包方案,改善农场经济管理工作。
(三)文明礼貌教育
农场组建后,明确提出:要在搞好现代化物质文明建设同时,搞好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农场党委结合本场特点,不间断地在职工中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精神文明教育活动。
1980年4 月,职工进入荒原上的临建场区后,立即开展了“建设文明整洁的场区”活动,顿时三十余栋帐篷、活动房整齐地排列起来,全场职工利用早、晚时间,挖路排水,平整土地,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大家在房前棚后挖池栽花。夏天,临建场区处处花香草绿,开始接待一批又一批国内外友人,为农场的文明建设打下了基础。
1981年2 月,中央发出“关于开展文明礼貌活动的通知”。秋季,一百余户职工迁入场区住宅楼,农场十分注意加强楼间清洁卫生管理,开展治脏治乱活动,教育职工适应新的生活环境。1982年秋季,职工大部分迁入场区,农场在职工中进行各种形式的文明礼貌教育活动,制定了营区管理“十章三十条”,把移风易俗、改变旧俗陋习当作一件大事来抓,收到明显效果。
1983年初,农场结合企业整顿,重新修订了场规场法和营区管理制度,成立了“五讲四美三热爱领导小组”。随着场区各种生产生活建筑设施的竣工,连续不断地组织职工、家属、学生参加义务劳动,修路、植树、清垃圾、建花池、整理楼间卫生,场容场貌开始出现明显变化。11月,陈雷省长视察了农场,题词“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农场”。对农场两个文明建设做了重要指示,农场及时将陈雷省长指示精神传达到家家户户,调动了广大职工家属的积极性。到1984年,农场场部总体建设规划项目工程大部分竣工,办公楼、宾馆、托儿所、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先后投入使用。大家从春到夏利用业余时间美化这里的庭园,修了三处厅前花园。1985年,文化中心竣工后,农场将按照园林规划和文明礼貌规则全面地整理美化场容场貌,展示现代化小城镇特有的精神风貌。 (四)法纪教育
农场组建后,坚持做到法纪教育经常化。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施工人员进进出出,农场党委办公室人员深入作业点、工地,宣传法律常识,共同制定治安管理措施,场区很少发生违纪现象。1982年,职工家属迁入农场后,着重学习了宪法修改草案。1982年12月,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公布新宪法,农场公安、政工人员反复组织宣讲活动,结合违纪典型案例对职工进行公民权利义务教育。1983年9 月,全国掀起了打击刑事犯罪活动,农场通过讲课、广播、板报、图片等形式进行宣传“治安管理条例”、“刑事诉讼法”,大造法纪舆论,提高群众的法纪观念。1984年初,管局党委下发“关于开展建设文明场活动的通知”,规定要求将发案率控制在万分之三以下。为此,农场组织公安、政工部门人员深入基层,边开展法纪宣传,边落实遵纪措施。及时抓住典型案例召开群众大会,伸张正义,维护法律尊严,收到好的效果。
(五)外事教育
1980年夏季,农场开始接待外国技术人员,农场十分重视对职工进行外事工作纪律教育,以保证涉外工作正常进行。农场党委和行管部门密切配合,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外宾进场前,组织职工认真学习“对外接待工作条例”,制定外事工作纪律,外宾来场后,及时检查涉外工作人员执行纪律情况,外宾离场后,认真总结工作经验,表彰先进,批评后进,不断提高外事工作水平。1981年秋季,职工家属陆续迁入场区,场部频繁接待外技人员,农场注意把搞好外事工作和对职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不断扩大教育面,号召全场每个职工家属,学生都要做遵守外事纪律的模范,以实际行动为国争光。
外宾来场后,大人小孩不围观,不做有损国格人格的事。从1980年至1984年,农场接待了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几百位客人。一直未出现违纪事件,圆满地完成了涉外工作任务。多次受到国家、省总局外事机关的好评。 三、党课教育
党课教育工作是党委办公室内宣传、组织部门共同承担的。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全场党员集中上党课,基本做到年年有计划,有落实,党委常委同时也承担教育辅导工作。
1980年5 月,在农场党委常委会议上专题研究了党课教育的方针、内容和主要形式。上半年,组织全体党员学习了“党章修改草案”和“准则”,开展了“做一个合格党员”的讨论活动,号召党员在农场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下半年,举办了三期党员训练班,重点学习党的基础知识,受教育党员占总数92%.1981年上半年,组织党员进行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补课。下半年主要学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2年,党的十二大以后,结合学习十二大重要文献,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件汇编》。1983年党课教育以《新党章》为主要内容,在党员中开展“怎样做一个合格党员”大讨论。中央整党决定发表后,组织党员边学习,边对照检查,学习了“党员必读”的重要章节和中央加强党的纪律的三十条决定,为整党做思想准备。
四、新闻报道
(一)1980年5 月,广播站成立后,主要转播电台节目,试办场内生活节目。1981年编播稿件,办本场生活节目。1982年试办“垦区内外”、“说事明理”、“党团生活”、“文化生活”等专题节目,编播稿件五百余篇。1983年办“本场生活”、“青少年之友”、“农业科技”等专题节目,编播稿件四百多篇。1984年编稿件六百多篇。
(二)党委办公室组建后,编印了情况简报“和”洪河简报“。1980年”洪河简报“发30期。1981年50期,1982年50期,1983年54期,19 84 年32期。
(三)对外新闻报道工作从1980年末开始,由党委办公室人员承担具体工作,四年来,在对外宣传报道农场现代化建设形势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截止到1984年末,已在国家级的新闻广播、报纸杂志上发表各类稿件33篇,新闻图片19幅。省级刊物采用稿件 116篇,图片30幅。地区、总局级采用稿件250 篇,图片70幅。农场党委办公室自1981年至1984年连续被局评为“先进报道组”,张存灿、李伟、刘亚军先后受到农垦部、农场总局的嘉奖。
五、统战工作
统一战线是我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
建场以来,统战工作一直由宣传部门负责。1984年前,日常工作量也小,统战工作开展的不活跃,自1984年12月19日中英两国在北京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以后,党委对统战工作开始重视起来,并把它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85年春节前后,上级统战部门纷纷邀请战斗在各条战线上的统战对象参加各种座谈会、茶话会、联欢会,畅谈亲身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感想和对垦区建设的看法及意见。此后,上级统战部门又将统战对象范围从原来的台胞、台属、归侨、港澳同胞、侨眷,外籍华人、非党知识分子,进一步扩大到少数民族、知识分子、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
在农场现代化建设中勤恳工作的二区朝鲜族青年徐虎三(上)和洪永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