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幼儿教育 幼儿园于1981年11月6 日在汽车队的车库成立。当时只有园长高秀英,保育员刘桂芝2 人,入托儿童8 名。立冬后,她们又先后搬进了锅炉房和家属住宅楼时,既没有玩具也没有活动场所。
1982年11月10日,幼儿园搬进1 ,340 平方米的二层幼儿楼。这栋楼是按现代化标准设计的,楼内有食堂、餐厅,楼上有平台,供幼儿游戏娱乐。
党委非常重视幼儿的健康和发展,选派了16名事业心强,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保育员进所工作,并送外地培训两人,加上炊事员、保健医共计22人。入园儿童157 名,按年月分大、中、小三个教学班和二个婴儿班。
幼儿园领导高秀英和邓桂英为了使保育员开阔眼界,提高工作能力,采取了办班培训和去外地参观的办法,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她们在1983年中去过北京、红管局、友谊农场等地。并坚持每人每年一次公开课,进行集中试讲,互相促进。
幼儿园小朋友表演节目《小孔雀》
在教学上,保育员们自己动手,因陋就筒。有的从家里拿来材料,有的自己花钱买,制作了各种教具,图片有一百多幅。鲜艳多样的教具图片既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又增加了他们的记忆,符合儿童的心理要求,教具化和形象化。课堂上从培养儿童的各种能力入手,启发孩子们看图说话,猜谜语、说歌谣、看图识字、讲故事等。还组织了文艺小分队,为场里召开大会、节日或来外宾时表演。
婴二班的儿童学会了体育的基本动作,会听口令、暗语,学会了幼儿体操,模仿动作操,红旗操,律动操。此外还学会八种体育智力游戏。教会了绘画,用橡皮泥做简单食物和玩具的本领。
入托的儿童凡是会说话的都会用礼貌语言,他们见到长着胡子的就喊爷爷,见到老太太就喊奶奶,并都养成了自己穿衣服,帮妈妈洗碗扫地,给下班的爸爸拿拖鞋的良好习惯。
保育员们言传身教。在1984年春“五讲、四美”活动中,自己组织起来修了三个大花坛,业余植树四百余棵;室内养花50盆,达到了环境卫生标准化。他们还为孩子们洗被褥三百多床,帮助儿童剪指甲、洗手、洗脸,理发不计其数。
随着幼托事业的发展,幼儿园引起了社会上的重视,尤其是书记姜向春、场长才作文,从幼儿园的食堂成立以来,先后两次把同江县和抚远县送来慰问场领导的大马哈鱼和大鲤鱼送到幼儿园给孩子们吃。这两位领导还在出差时到幼儿商店看看。一次,姜书记到北京办事,回来后给幼儿园买了电动木马、小秋千。才场长去南方参观回来给幼儿园买了电动小汽车、小火车、小坦克等游戏器材,用大手提包拎了回来。可见,场领导是多么关心这下一代。
每逢儿童节时,各单位的党团支部都为儿童捐款。他们自己还成立了缝纫组,为儿童赶制节日服装。保健医专门搞好儿童的疾病预防工作,并负责食堂的伙食营养问题。使孩子们生活得健康愉快。
从幼儿园成立两年时间里,遵循儿童教育大纲的要求,对儿童进行了六科教育。于1984年底跨入管局一类园所。同时引来了外地客人的参观访问,使这所幼儿园越办越有生气。